首页 >
海流能
✍ dations ◷ 2025-07-19 06:54:00 #海流能
海流能是一种利用海洋的海流(洋流),即海水流动的动能来产生电力。由于海流能规律性强、能量可预测、不同期间的发电量较稳定,加上不占用陆地面积、不影响景观,对海洋生态影响有限,虽然目前没有商业化应用的案例,海流能仍是未来深具发展潜力的一个可再生能源来源。太阳的能量为海流产生的主要驱动力,太阳的能量在地球上各水域,不均匀的分布形成温差,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而导致海水流动。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流速降低,甚至下层海水与表层海水流动方向相反。另外,风、地形、潮汐、陆地河水的流入、盐度的区域差异,以及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科里奥利力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海流。海流可以携带大量的能量,借由测深学,可以测得流速增强海流的地点,主要出现在岛屿和大陆之间的海峡,或是海岬周围浅水区中的水下地形。增强流速对于海流能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显著的动能以供发电。海流的动能可以使用发电机截取能量,其运作的原理类似风能对风力发电机。可以利用具备增强的流速的地点,部署发电机以截取洋流的能量。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在1970年代中期,海流作为能源来源的可能性开始受到关注。1980年代,有许多评估海流能发电的小型研究计划。主要研究国家为英国、加拿大和日本。1994至1995年间,EU-JOULE CENEX计划标出欧洲超过100个潜力地点,各地点其面积介于2至200平方公里,其中许多地点的功率密度超过10 MW/km2。英国政府和欧盟均致力于推出因应措施,以面对全球暖化相关的国际公约。海流能发电有潜力可以提供大量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针对前述超过100个潜力地点的潜能预估,年发电量为50 TWh。如果可以有效开发,将成为21世纪清洁能源的重来来源之一,并发展出新兴产业。现今相关的应用可以参照:潮汐能发电站列表(英语:List of tidal power stations)。参考潮汐能的主要原因为,潮汐能对海流能相关程度高,许多海流能的潜在地点亦具有丰富潮汐能。日本IHI公司(旧称: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在2017年完成了100kW等级的“かいりゅう”测试机组,与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合作在鹿儿岛县的口之岛进行实证研究。估计全球海流能总功率约为5,000GW,但大部分的海流能量是难以被利用的。在佛罗里达海峡表面的洋流流速稳定,较具开发潜能,其能量密度约为每平方米1千瓦(1kW/m2)。流经佛罗里达海峡的墨西哥湾流流量是世界上所有淡水总流量的50倍、能量为尼加拉大瀑布的21,000倍。只要截取其千分之一的能量,可以提供佛罗里达州35%的电力需求。对海流能技术感兴趣并寻求应用的国家包括欧盟、日本和中国。海流能发电潜力巨大,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有几个因素可以使海流能发电相对吸引人:有几种可在开阔水域应用的装置,可做为海流能发电之用;其中大部分的概念都源自于水车或类似构想。海流能发电机的叶片设计类似风力发电,可依照旋转轴的方向,区分为“水平轴型”与“垂直轴型”,以及不是透过叶片旋转,而是透过震动的“振动水翼型”三类。发电机的旋转轴面对海流(旋转轴与海流方向平行),通常使用两个或三个叶片,螺旋桨造型类似一般常见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发电机的旋转轴与海流方向呈90度(旋转轴与海流方向垂直)。水翼的角度随着海水的流动而变化,引起升力和阻力摆动水翼,带动发电机产生电力。让海流能发电能固定于海中,不受风、波浪、海流等而旋转、倾斜或位移的支撑系统均可以选择以下三种之一:浮动系泊、海床安装,以及介于两者之间。安装于海床的单桩(Monopile)结构具有工程技术相对成熟的优势,但应用范围仅限于相对较浅的水域(约20至40米深);若采用浮动系泊系统,虽然已普遍用于石油工业,作为风力发电应用的浮体式离岸风力发电也快速发展中,但若用于海流能发电,技术相对仍较不成熟。海流的存在,有助于稳定世界许多地区的气候,虽然海流能发电对于减少洋流能量的比例甚小。但若长期设置海流能发电设备,对于环境的影响为何尚不可知。发电设备中,旋转的叶片、发电机均会产生震波,对于依赖洋流生活的海洋生物可能造成影响。另外,由于设置地点可能离陆地较远,需要更长的电力电缆,其电磁波对于海洋环境也可能造成影响。美国能源部之Tethys数据库(英语:Tethys database)提供与海洋能环境影响相关的科学文献和一般信息。
相关
- 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埃万杰利斯塔·托里切利(意大利语:Evangelista Torricelli,又译托里拆利,1608年10月15日-1647年10月25日),意大利物理学兼数学家,以发明气压计而闻名。气压单位托(torr)以他的名字命名
- 亅亅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六个(一划的则为第六个)。就繁体中文中,亅部归于一划部首,而在简体字部首中,“亅部”并入“丨部”,视为“丨部”的附形部首。
- 藻胆蛋白藻胆蛋白是一种水溶性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蓝菌及某些种类的藻类(包括有红藻、隐藻、灰色藻和少数一些甲藻)中,用以捕获光能量,然后传递与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藻胆蛋白是由多种蛋白
- 史坦利·布鲁希纳史坦利·布鲁希纳(英语:Stanley B. Prusiner,1942年5月28日-),美国神经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所所长。发现朊病毒——一类主要或仅由蛋白质组成的
- 战间期战间期,指的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这段时期。这一时期,世界局势仍然十分动荡。欧洲在这一时期仍然处于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巨大创伤恢复的时期。
- 灞桥灞桥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东10公里的灞河上,是古代关中通向东方的重要交通设施。由于长安至关东三条要道在灞河至长安城之间并为一路,中间以灞桥连通,故地位十分重要。程大昌有
- 亲电性亲电体(英语:Electrophile,意思为电子喜好者)为一化学术语,指在化学反应中对含有可成键电子对的原子或分子(亲核试剂)有亲和作用的原子或分子。因为亲电试剂可以接受电子,所以它们是
- 近1,200万德意志裔人被由东欧驱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及战争结束时候,数百万德意志公民(不论民族或是否与纳粹德国有联系)以及德意志裔人(不论国籍)被迫从其他欧洲国家迁徙回德国。受到影响的范围包括前德意志
- 论出版自由论出版自由(英语:Areopagitica: A speech of Mr. John Milton for the 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 to the Parliament of England),是1644年约翰·弥尔顿出版的一本反对审
- 许子秋许子秋(1920年2月5日-1988年3月23日),是一位出身台南的公共卫生专家。许子秋在小学毕业后直升台南州立第一中学校,又于其后入台北高等学校,复于毕业后入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就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