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200万德意志裔人被由东欧驱逐

✍ dations ◷ 2025-08-29 05:08:58 #近1,200万德意志裔人被由东欧驱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及战争结束时候,数百万德意志公民(不论民族或是否与纳粹德国有联系)以及德意志裔人(不论国籍)被迫从其他欧洲国家迁徙回德国。受到影响的范围包括前德意志帝国的东部领土(战后归波兰和苏联)以及纳粹德国占领区(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北部及其他中欧和东欧国家)。至1950年,超过1200万德意志人被迫迁徙或被从中东欧驱逐出去,他们多数迁移到了战后的德国及盟军占领的奥地利。也有一些来源表明,倘若加上1950年后的迁徙人口和迁徙人口的子女,总数将会达到1400万人。此外,在冷战时期西德政府将纳粹在东欧和西欧占领区的地方官员和殖民者也视在其列,这部分人群数量达到100万。在总数中大部分都来自于德国的前东部领土:来自波兰和苏联的达到700万人,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达到300万人。德意志人口的迁移也是整个战后人口迁移(英语:World War II evacuation and expulsion)(本身达到2000万人)中数量最大的一部分。这些迁徙和驱逐的活动被不同人士认为是人口迁移、种族清洗乃至种族灭绝。纳粹德国的长期目标是德意志化或灭绝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的当地人口。“东方总计划”旨在消灭超过4500万至7000万来自中东欧的“无法被德意志化的人口”,但这一计划随着战争的失败而最终未能实现。因此,战后的人口迁徙事实上是战后欧洲(英语:Aftermath of World War II)对于地缘政治和民族分布的重新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战争本身导致的,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欧洲政局的变化导致的,同时还是对于战时暴行的补偿。由驱逐和迁徙行动导致的死亡人数存在一定的争议,从500,000人到220万人不等。现德国政府、德国公民教育部和德国红十字会都坚持将死亡人数置于200万至250万区间内。近年德国史学家将这一数字估计为473,000人,并认为190万人的估计是不可靠的。德国历史博物馆估计为60万人,不支持先前政府所估计的200万人的研究结果。德意志人的迁徙发生在三个存在一定重叠的阶段中:第一阶段是1944年中期至1945年初德意志人在苏联红军推进下的主动撤离;第二阶段是在德国国防军失利之后的无组织遣散;第三阶段是在波茨坦协定重新划定中欧各国国界(范围主要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之后较为有组织和人道的迁移。此外许多德意志人被送往了关押营和劳改营。1950年,最主要的遣散行动已经完成,此时仍然生活在东欧的具有德意志血统的人估计在700,000人至270万人之间。

相关

  • 戴维·巴尔的摩戴维·巴尔的摩(英语:David Baltimore,1938年3月7日-),美国生物学家,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他是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并曾在1997年到2006年期间担任校长。他还
  • 胱胺酸症胱氨酸症(英语:Cystinosis)是溶小体贮积症的一种,因第17对染色体短臂13位置的CTNS基因发生缺损,导致将胱氨酸携出溶小体的运输酶功能异常,胱氨酸堆积溶小体上,进而造成器官的病变。
  • 乔治·韦尔斯·比德尔乔治·韦尔斯·比德尔(英语:George Wells Beadle,1903年10月22日-1989年6月9日),美国遗传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第7任校长。 他与爱德华·劳里·塔特姆发现基因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
  • 感冒 (消歧义)感冒可以指:
  • 谢尔盖·布卡谢尔盖·纳札罗维奇·布勃卡(乌克兰语:Сергій Назарович Бубкa,1963年12月4日-),生于苏联时期乌克兰卢甘斯克,乌克兰前男子撑竿跳运动员,绰号“空中鸟人”,世界体
  • 色散力伦敦色散力(London dispersion force, LDF),简称伦敦力或色散力,是一作用于分子间的力。它是范德华力的一部分,名称源自德裔美国物理学家弗里兹·伦敦(英语:Fritz London)。科学家观
  • 偶氮化物偶氮化合物是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通式为R-N=N-R',R/R'为有机基团,可以是芳基或烷基。N=N称为偶氮基。若R/R'都为氢,则成为二亚胺(HN=NH)。以芳香族偶氮化合物最为稳定,也最为常用,π
  • NOsub2/subF硝酰氟(化学式:NO2F)是最常见的硝酰盐之一。它首先由莫瓦桑于1905年制得。硝酰氟与硝酸根离子是等电子体,也为平面结构。通常状态下为无色气体,共价性较强,熔点-166°C,沸点-72.5°
  • 玻璃陶瓷玻璃陶瓷,指原始玻璃加入成核剂,经由晶化热处理,物相结构转变为晶相与玻璃相均匀分布的微晶聚集体。玻璃陶瓷的特性:
  • 生酮作用生酮作用(英语:Ketogenesis,又称酮体生成)是指脂肪酸降解过程结果所致的酮体生成过程。酮体主要是在肝脏细胞中的线粒体中生成。发生生酮作用是对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低下或是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