萜烯

✍ dations ◷ 2025-05-15 02:57:09 #萜烯
萜烯(英语:terpene,简称萜,旧称䓝,词由松节油“turpentine”而来)是一系列萜类化合物的总称,属脂类,不溶于水,是分子式为异戊二烯(C5H8)的整数倍的烯烃类化合物。萜烯是一个庞大而多样类有机化合物,主要由一些植物产生,特别是针叶树;一些动物也能够产生,如白蚁可分泌金合欢烯(farnesene,C15H24)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海洋生物体内也提取出了大量的萜类化合物,如海参、软珊瑚等。许多萜类化合物是芳烃,它们往往有强烈的气味。一些植物产生这些带有气味的萜烯,用以阻吓食草动物和吸引食草动物的寄生虫天敌,从而可能有一种保护功能。萜烯是树脂以及由树脂而来的松节油的主要成分。一些昆虫如白蚁或燕尾蝶,从它们的Y腺器官(osmeteria)排放萜烯。萜烯和萜类化合物的区别在于,萜烯是烯烃,而萜类是含有其他官能团的烯烃。据统计,目前已知的萜类化合物的总数超过了22,000种。很多萜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是研究天然产物和开发新药的重要来源。萜类化合物中常见并重要的主要有胡萝卜素类化合物、樟脑、松香酸、薄荷醇类、冰片、维生素A、类固醇等。早期从松节油中发现萜烯,一种包含松节油烃和树脂酸的物质。在1867年起奥托·瓦拉赫在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和波恩大学的研究,他开始对松节油中的萜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这个时候只有少数已分离出纯的形式,而且很少有化学结构的资料,其中的一种方法是熔点比较及其混合物的测定,以确认相同的物质,此方法使大部分液态萜烯得转变成结晶化合物。随着逐步衍生化,特别是在一些萜烯增加双键的存在,他实现了获得结晶化合物的目标。对环状不饱和萜烯的重排反应研究使得有可能,通过一个已知结构萜烯的重排反应,以获得未知萜的结构。有了这些基本方法,他打开了萜烯系统的研究道路,他负责萜烯和蒎烯的命名,并承担蒎烯的第一个系统研究,1909年他写了一本关于萜烯的化学反应,他以瓦拉赫重排反应、瓦拉赫分解反应、刘卡特-瓦拉赫反应知名。他大大的推动了萜类化学研究的成功。1910年奥托·瓦拉赫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萜类化合物是那些可以划分为若干异戊二烯结构单元的碳氢化合物其分子式与异戊二烯有简单的倍数关系,通式可以写成(C5H8)n。最初人们认为萜烯是从异戊二烯(C5H8)衍生来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据同位素示踪的研究数据,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体以甲戊二羟酸为原料合成的;而在自然界中也确实存在着极个别的萜类化合物结构无法被划分为异戊二烯结构单元。因此目前对萜类化合物比较准确的定义是:由甲戊二羟酸衍生的,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萜烯的非碳氢化合物衍生物称为类萜。根据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可以分为单萜(由两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倍半萜(由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二萜(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二倍半萜(由五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三萜(由六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四萜(由八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多聚萜(由八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等。单萜(C10H16)是最常见的萜,有不少同分异构体。当然,其他萜烯也存在,分子式为C15H24的倍半萜与单萜一起构成了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子式为C20H32的二萜则构成了树脂。胡萝卜素类植物色素(C40H64)是一种四萜,属于这一类化合物的很多植物色素在光合作用中扮演了重要的重要的角色。萜烯由异戊二烯单元在分子中的数目而可以被分类;在名称的前缀表示组装分子所需萜的单位数。萜烯是以异戊二烯为单元,生物合成而来,异戊二烯分子式为 C5H8。萜的基本分子公式是该倍数,(C5H8)n,其中n是异戊二烯单元的倍数。这就是所谓的异戊二烯规则或C5规则。所述异戊二烯单元可以“头尾”连接在一起形成直链或可被安排形成环。一个异戊二烯单元可以视为大自然的通用构建模块之一。异戊二烯本身不经历建设过程中,而是具活化形式,异戊烯基二磷酸(IPP)和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DMAPP),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物件。异戊烯基二磷酸(IPP)是乙酰-CoA通过甲羟戊酸在HMG-CoA还原酶途径中形成。另一个替代途径,异戊烯基二磷酸(IPP)的完全无关的生物合成途径,在一些细菌群和植物的质体中是已知的,所谓的MEP(2-甲基-D-赤藓醇-4-磷酸)途径,这是由C5-糖启动。在这两种途径,异戊烯基二磷酸(IPP)由异戊烯焦异构酶异构化为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DMAPP)。由于异戊二烯单位链建立起来了,所产生的萜类依次按大小分类为半萜,单萜,倍半萜,二萜类,萜烯酯,三萜类,和四萜。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由萜合成酶合成。最近的实验表明,萜类化合物并非像人们以前直观理解的那样由异戊二烯在酶催化下直接聚合而成,实际情况是,在植物体内,3(R)-甲戊二羟酸经生物转化形成焦磷酸异戊烯酯(IPP),后者则在焦磷酸异戊烯酯异构酶的催化下转化为二甲烯丙基焦磷酸(DMAPP),IPP和DMAPP均可直接转还为半萜(即天然来源的异戊二烯),或在酶催化下合成为其他萜类化合物和甾族化合物。因此甲羟戊酸是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烷基化试剂作用的重要化合物(参见甲羟戊酸途径)。异戊二烯(Isoprene)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 IPP)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Dimethylallyl pyrophosphate, DMAPP)甲羟戊酸途径 (类固醇的合成途径)。在萜烷的基本结构的专用名称基础上命名萜烯。萜烯易发生环化、氧化、还原、聚合等反应。萜烯还可进行分子内重排与烯键转位。辣椒、花椒、胡椒、葱 、姜 、蒜 、洋葱 、咖喱 、芥茉等。香草、乌梅 、山楂 、香椿、香菜、九层塔、芹菜、韭菜、柑菊类、胡萝卜、橄榄油、银杏等。乳香、洋甘菊、薰衣草、迷迭香、鼠尾草、薄荷、香菜、柠檬香茅等。降真香、沉香、当归、川芎、八角茴香、丁香、茴香、肉桂、陈皮、紫苏、人参、甘草、香茅等。紫杉、红桧、云杉森林中芬多精。麝香(Moschus)、蛋黄等。香菜种子含芳樟醇在柑橘类果皮:如橙,柠檬中发现百里香中可获得百里酚从樟树的枝叶可获得樟脑八角由于其天然的毒性,红豆杉几乎没有天敌罗勒(九层塔)德国收获人参人参皂苷C42H72O14光果甘草药材 甘草次酸C30H46O4薄荷香菜肉桂桂皮醛(C9H8O)欧洲云杉桧烯 SabineneC10H16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甘露聚糖:低聚木糖:半乳聚糖:

相关

  • 蛔虫蛔虫(学名:Ascaris lumbricoides)中文全名为似蚓蛔线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也作“蚘虫”,属于线虫动物门,最长可达35 cm。蛔虫会导蛔虫病,属于被轻忽的热带疾病(英语:neglected
  • 心搏过速心跳过速(tachycardia、tachyarrhythmia),也称心动过速、心跳过快。是指心跳速度超出了正常范围,达到每分钟一百次以上的现象。剧烈的体育运动、紧张、焦虑或服用某些药物等可能
  • 纵隔疾病纵膈(mediastinum)是描述胸腔中心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包围的构造,并无一个明显的界限。本区域包含许多解剖构造,包含心脏及其周围血管系统、食道、气管、膈神经(英语:phrenic nerve)、
  • 三氯乙烯三氯乙烯是工业常用溶剂。它无色,有毒性、透明、粘性低、不燃烧、易挥发,具有芳香味的液体,对神经有麻醉作用。纯三氯乙烯分解缓慢。当有紫外线照射三氯乙烯与氧气混合物时,加速
  • 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倦)症候群(英语: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ME)),又称为肌痛性脑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脊髓炎是有争议的,另一种说法为可
  • 聚合酶聚合酶 (英语:polymeraseis)是一类将小分子核苷酸聚合成大分子核酸聚合物的酶(EC编号2.7.7.6/7/19/48/49),通过与模板连进行碱基配对来实现复制,根据产物分子是DNA还是RNA可分为DNA
  • 马鼻疽马鼻疽(Glanders),一种由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引起的传染病,通过饮水与受感染的食物,在马、骡及驴子之中传播。感染这种细菌的马,在肺及其他器官中会出现溃疡性结节性病。在上呼
  • 螺内酯螺内酯(英语:spironolactone),商品名有安体舒通、Aldactone等,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心衰、肝硬化、胃病等引发的积液的利尿药。此药也用于治疗高血压、补充后仍无改善的低血钾,以及女
  •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是通过扰乱直接导致新的蛋白质生成的过程来阻止或减缓细胞生长或增殖的物质。虽然对该定义的广泛解释可用于描述几乎所有抗生素,但在实践中,它通常是指在核糖
  • 古生代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542±0.3百万年(Ma),结束于251±0.4Ma。古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一个代,上一个代是元古宙的新元古代,下一个代是中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