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樟脑
✍ dations ◷ 2025-08-28 07:31:58 #樟脑
樟脑,IUPAC名称1,7,7-三甲基二环庚烷-2-酮,是一种萜类有机化合物,室温下为白色或透明的蜡状固体,可用于驱离蠹鱼,但对蟑螂、蚊子等居家常见生物没有显著驱离作用。樟脑提炼自樟树干中,树龄越老的的樟树所富含樟脑比例越多。提炼方法为将树干切成小块用水蒸馏,樟脑油受热后随着水蒸汽上升,在接触到预先放置在上方的陶缸冷却后便可形成樟脑。台湾早期北部山林多为原始樟树林,老樟树树龄千年以上者甚多,后日本政府在台湾大量砍伐樟脑输出,因此,台湾樟脑输出量曾达世界首位,有“樟脑王国”之称。过去使用的樟脑丸多使用萘与萘酚,因此又称为萘丸,现在则大部分被对二氯苯所取代,而不使用樟脑。樟脑可发生的典型反应有:以硼氢化钠还原樟脑可得(异龙脑)冰片。樟脑的用途很多,除了使用在制药用途上,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早期塑胶较不普及时,樟脑为制作底片重要的原料,当时台湾输出的樟脑达到世界第一,其中以南投的集集为樟脑产出最兴盛的地区之一。樟脑一般制成樟脑丸,用于驱虫、除臭。樟脑具毒性,不可直接食用。对于患有G6PD缺乏症(通称蚕豆症)的建议勿使用含樟脑 (camphor) 之外用药品。1887年诺贝尔利用樟脑研制出了新式火药,烟雾较少的“无烟火药”,此种火药能使敌方不容易发现自己。6世纪时阿拉伯发明了樟脑制法,16世纪时传入日本,当时主要产地为萨摩藩(现鹿儿岛县)。当时樟脑之主要用途为赛璐珞的可塑剂,需求量非常大。由于日本统治台湾时,大举经营樟树之采伐,因此20世纪初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樟脑生产国;日本将台湾的樟脑产业全面收归国家垄断、而且在台湾樟脑仅有原料输出。1920年代,化学合成制法逐渐流行,逐渐取代樟脑的地位,最终由于塑胶被发明、取代赛璐珞,樟脑产业就此没落。
相关
- 利托那韦利托那韦,市面贩售药名为Norvir,是一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和其他药物共同治疗艾滋病。 这样的治疗方式被称作高效能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 -通常低剂量利托那韦会搭配蛋白酶
- 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除特别注明外,此条目或章节的时间均以日本标准时间(UTC+9:00)为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日语:福島第一原子力発電所事故/ふくしまだいいちげんしりょくはつでんしょじこ Fukushim
- 日本四大公害病日本四大公害病(日语:公害病/こうがいびょう Kōgaibyō */?;“公害”即污染)指的是日本在高度经济发展期,由产业活动所排出的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被列举出的有因大气污染所
- 乔治·桑塔亚那乔治·桑塔亚那(英语:George Santayana,1863年12月16日-1952年9月26日)。著名西班牙裔美国哲学家、散文家、诗人、小说家。他出身西班牙,后移居美国,年轻时曾在哈佛大学学习,获得了
- 高鸟胺酸血症-高氨血症-高瓜胺酸血症候群高鸟胺酸血症-高氨血症-高瓜胺酸血症候群是一种遗传病,其会导致血中的鸟胺酸、血氨及瓜胺酸显著地升高。患者会不自觉拒食高蛋白的食物。此遗传病的发生率极低,全球只有约50个
- 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前11世纪-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题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
- 亲水性亲水性指分子能够透过氢键和水分子形成短暂键结的物理性质。因为热力学上合适,这种分子不只可以溶解在水里,也可以溶解在其他的极性溶液内。一个亲水性分子,或说分子的亲水性部
- 复合物配位化合物(英语:coordination complex),简称配合物,又称为络合物、络鹽、复合物,包含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
- 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英语: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简称为SSCP)是一种分离核酸的技术,可以分离相同长度但序列不同的核酸(性质类似于DGGE和TGGE,但方法不同)。在非变性
- 上腹壁动脉在人体解剖学中,上腹壁动脉(superior epigastric artery)指的是由内胸动脉(英语:internal thoracic artery)延伸入腹腔的动脉,并会与下腹壁动脉于肚脐形成动脉吻合(英语:anastomo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