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利茨战役

✍ dations ◷ 2025-04-04 11:33:51 #拿破仑战争战役,俄罗斯帝国战役,捷克战役,1805年冲突,1805年奥地利帝国,1805年法国,1805年12月

奥斯特利茨战役(1805年12月2日),是拿破仑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75,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波西米亚的奥斯特利茨村(位于今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7,000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并直接导致奥地利皇帝于次年被迫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

这场战役因欧洲三大国的皇帝:神圣罗马皇帝及奥皇弗朗茨二世及一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全部亲临战场,又称“三皇会战”。

1804年的欧洲,战争乌云密布。自1802年《亚眠和约》以来,英国和法国在西印度群岛、地中海和巴尔干冲突不断;俄罗斯和法国的关系也在恶化。1804年3月21日,波旁王室的昂吉安公爵(英语:Louis Antoine, Duke of Enghien)被法国政府以叛国罪处决,导致英国和俄罗斯对法国的不满最终爆发。1805年4月,英国首相威廉·庇特和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签订《普雷斯堡和约》,英国和俄罗斯结成新的反法同盟。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的奥地利帝国起初持观望态度。但1805年3月,已经成为法兰西皇帝的拿破仑·波拿巴进一步加冕自己为意大利国王。此举激怒了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1805年7月,奥地利也加入了反法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形成。

反法同盟的主攻方向是巴伐利亚。1805年8月底,卡尔·马克·冯·莱贝里希将军和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将军分率奥地利和俄罗斯大军,向巴伐利亚的乌尔姆进逼。拿破仑迅速调遣部队,在乌尔姆包围了奥军,并在库图佐夫赶来增援之前,于10月20日迫使马克将军投降。库图佐夫闻讯仓皇撤退,缪拉亲王指挥法军乘胜追击,兵不血刃占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开战至此,法军取得了一连串胜利,战果辉煌。但整个战局得形势对于法国来说依然十分严峻。乌尔姆大捷的第二天,英国皇家海军就在特拉法加海战中打败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确保了英国的海上霸权,引起了巴黎的恐慌。库图佐夫摆脱了追击,和弗雷德里希·威廉·冯·巴克斯霍顿(Friedrich Wilhelm von Buxhoeveden)将军的增援俄军以及俄皇奥皇的直属部队会合后,兵力超过法军,随时可能反扑。法国人此时远离后方,后勤供应紧张。情报部门还带来了更坏的消息:普鲁士也即将加入反法同盟,一旦普鲁士参战,法军将腹背受敌。拿破仑需要迅速歼灭俄奥联军,一举确立胜势。

总司令:拿破仑

指挥:贝西埃尔元帅

人数:5,500人和24门炮

军长:贝尔纳多特元帅

人数:13,000人和24门炮

军长:达武元帅

人数:6,300人(包括2500名骑兵)和12门炮

军长: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元帅

人数:23,600人和35门炮

军长:让·拉纳元帅

人数:12,900人和20门炮

军长:尼古拉·夏尔·乌迪诺元帅

人数:5,700人

军长:若阿尚·缪拉亲王

人数:7,400人和36门炮

总指挥: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实际指挥权在亚历山大一世手上)

左翼总指挥:巴克斯霍顿

指挥:康斯坦丁大公

人数:6,730步兵,3,700骑兵,100先驱和40门炮

指挥:彼得·巴格拉基昂中将

人数:9,200步兵,4,500骑兵和42门炮

指挥:米迦勒·冯·基恩米亚将军

人数:3,440步兵,3,440骑兵和12门轻型火炮

指挥:迪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多克托洛夫中将

指挥:路易·亚历山大·安德劳尔·德·朗热隆中将

指挥:普雷斯比斯维斯基中将

指挥:米哈伊尔·安德烈维奇·米罗拉多维奇中将和克罗拉瑟

指挥:约翰·冯·列支敦士登亲王

1805年11月21日,拿破仑率领缪拉、拉纳和苏尔特三个军进驻奥斯特利茨,他要把俄奥联军引进他亲自选定的这个战场,以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彻底打破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此时法军在奥斯特利茨只有53,000人,而联军奥洛穆茨聚集了85,000名兵力,他相信联军会凭优势兵力发动进攻。为了确保对手上钩,拿破仑采取了一系列迷惑手段。先是在谈判中故意示弱,接着让部队做出准备撤退的假象。最后又走出大胆的一步:主动放弃位于战场中央的战略要地普拉钦高地,将自己的右翼彻底暴露在联军面前。与此同时,波拿道特和达武的两个军正在火速赶来增援。他们一旦到达,法军总兵力将达到73,000人,足以和联军匹敌。对此重要消息,联军却一无所知。

12月1日,拿破仑做出了最后的部署。左翼由拉纳的第五军(13,000人)镇守北面的桑顿山,缪拉亲王的5600名骑兵预备军在后支援。波拿道特的第一军也将在这一线发起攻击。南方的塔尔尼兹村和索科尔尼兹村是拿破仑故意暴露出来的右翼,吸引联军进攻。这一侧仅由苏尔特军的一个师(12,000人,师长克洛德·列格朗少将)驻守。达武的第三军将在第二天凌晨抵达增援。苏尔特军余下的两个师(多米尼克·旺达姆师和路易·樊尚·勒布隆·德·圣海拉尔师)则潜伏在战场中央,一旦联军主力都被吸引到南方,就一举攻下普拉钦高地,切断联军两翼的联系。

与此同时,联军总部也制定了自己的计划。老谋深算的库图佐夫主张继续撤退以拖垮劳师远征的法军,但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和急于复仇的奥地利将军们被拿破仑的诱敌之计所迷惑,认为这是打败拿破仑的天赐良机。尽管名义上库图佐夫是全军总指挥,但实际的决定权在亚历山大手中。最后,由奥地利的洛维特将军制定的联军作战计划正中拿破仑下怀:巴格拉季昂指挥右翼前锋部队进攻桑顿山,牵制法军。利希顿斯坦因的第五纵队则负责保障他和中央接合部的安全。联军主攻方向在南线,左翼前锋部队和四个纵队在巴克斯霍顿的指挥下,将攻占塔尔尼兹村和索科尔尼兹村,打垮法军的右翼,然后向北全面包抄。

12月2日凌晨6点,联军在弥漫的大雾中开始移动。激战首先在南线爆发,基恩米亚率领5,000奥军组成的左翼前锋部队进攻塔尔尼兹村,被法军击退。8点,多克托洛夫第一纵队的14,000俄军赶到,以优势兵力攻下了塔尔尼兹村。联军在塔尔尼兹村还未及站稳脚跟,达武已经率军赶到并立即发起反击,夺回塔尔尼兹村。随后,联军乘混乱又发动了一次反击,再次攻下塔尔尼兹村。

对塔尔尼兹村的进攻开始后不久,联军第二纵队(俄军12,000人)和第三纵队(俄军10,000人)也先后投入进攻。战况激烈,俄军首先攻下后不久,败退下来的法军立即重整部队,发动反击夺回。俄军再次攻下后,达武军的路易·弗里昂师赶到,又将俄国人赶出。此后索科尔尼兹村反复易手,但联军始终无法将其彻底占据。

在北线,巴格拉季昂指挥的右翼前锋部队由13,000名俄军组成,利希顿斯坦因的4,600名奥地利骑兵在他的侧翼。他们负责进攻拉纳把守的桑顿山。联军发动了数次猛攻,但在法国步兵丶骑兵和炮兵的协同防守下,都被打退,上午10点30分,拉纳和缪拉发动反击,一举将联军赶出北方战场。

在南线和北线展开激战的同时,苏尔特军的旺达姆师和圣海拉尔师(共16,000人)乘着浓雾的掩护,推进到普拉钦高地脚下静静潜伏,等待着进攻的信号。上午8点半,由24,000名俄奥联军组成的第四纵队在克罗拉瑟的指挥下,也开始离开普拉钦高地,加入对南线的攻击。至此,南线已吸引了超过5万人的联军主力。中央的普拉钦高地正如拿破仑的设想一样,变得兵力空虚,法军将轻而易举的从此突破。

上午9点,拿破仑对苏尔特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也就在这时,红日终于透出云层,驱散了浓雾。蛰伏已久的法军范达姆师和圣海拉尔师的精锐士兵敲著鼓点,挺著刺刀,一举冲上普拉钦高地。

面对法军猝不及防的中路突破,普拉钦高地原上本洋溢着乐观气氛的联军总部顿时乱作一团。克罗拉瑟的部队已经离开,利希顿斯坦因的部队也在激战当中。法军轻易的就粉碎了驻守俄军的抵抗,占领了高地。伦格朗率第二纵队反攻,也被苏尔特军击退。11点30分,法军已完全控制了普拉钦高地。随后,拿破仑将大本营移到了普拉钦高地上,同时命令贝尔纳多特从北线赶来增援。

为了避免被彻底分割的命运,康斯坦丁大公亲自率领作为预备队的俄罗斯近卫军做孤注一掷的反攻。拿破仑也将贝西埃尔指挥的近卫军投入战斗。战局一时呈胶着状态,但拿破仑手下还有完整的贝尔纳多特第一军,而联军已经没有一只预备队可以投入战斗了。随着贝尔纳多特大军源源不断开上普拉钦高地,俄罗斯近卫军终于支持不住,全军溃退。到了下午2点,普拉钦高地上尸横遍野,拿破仑完成了他分割联军的计划,联军的中路彻底被击溃。自此大局已定,联军的溃败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下午2点,重整后的圣海拉尔师兵分两路,从普拉钦高地南面开下。一路前往索科尔尼兹村,会同达武发起反击;一路切断南线联军的归路。南线联军很快就被这最后的一击打垮,各支部队纷纷夺路而逃。混乱中,亚历山大甚至丢掉了他的参谋部。孤身一人逃出的亚历山大最后被俄军在一个小村落中找到。挡在联军撤退线路上的是冰封的扎钱湖。奥地利和俄罗斯的士兵试图从结冰的湖面逃离。但此时普拉钦高地上的大炮已经架好。炮弹呼啸而下,落在湖面。湖冰碎裂,数千人葬身湖底。更多的联军士兵则只能在湖边等待被俘。

下午4点30分,天降小雪。拿破仑策马巡视战场,奥斯特利茨战役以法军的辉煌胜利告终。

奥斯特利茨战役中,联军损失超过26,000人,其中15,000人战死,超过10,000人被俘。此外还损失了186门大炮,45面团旗。法军伤亡8,500人,损失1面团旗。

1805年12月4日,弗朗茨二世和拿破仑会谈,达成停火协议。12月5日(也就是战后的第四天),原本来宣战的外交使节见到拿破仑,反而祝贺胜利并表示普鲁士愿意和法国结盟。拿破仑语带嘲讽的说:“命运女神把你祝贺的对象改变了。”

12月27日,奥地利和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弗朗茨二世取消自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告终结。拿破仑成为欧洲的霸主。

相关

  • 主动脉瘤大动脉瘤(英语:Aortic aneurysm)是指大动脉的血管因为血管壁的异常而出现的扩张(Aorta aneurysmal dilation)。大动脉瘤的成因很多,可能的原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老化等,大致
  • 河马河马(学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是偶蹄目、河马科下的一种大型杂食性半水生哺乳动物,河马属现存的唯一物种,产自撒哈拉以南非洲,栖息于热带草原地区的河湖池沼。河马尽管外形似
  • 蛋白质方法蛋白质方法(英语:Protein methods)指那些用于研究蛋白质的技术。其中有研究蛋白质的遗传学方法、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分离与纯化蛋白质的方法以及其他表征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方
  • 娘子妻,是男女婚姻中对女性配偶的称谓,与夫相对应。台湾话中将妻子雅称为牵手,清国初年台湾文献记载台湾原住民族、平埔人称妻为牵手,后受台湾不同族群广泛使用,向外人谦称自己配偶;而
  • 吉尔吉斯斯坦社会民主党吉尔吉斯斯坦社会民主党 (俄语: Социал-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Кыргызстана, Sotsial-demokraticheskaya partiya Kyrgyzstana; 柯
  • NaClOsub4/sub201g/100cm3(20°C) 329g/100cm3(100°C)高氯酸钠是高氯酸的钠盐,化学式为NaClO4。它是无色晶体,具潮解性,可溶于水和乙醇,480°C时分解,生成热为-382.75kJ/mol。通常以菱方晶系
  • 庞式骗局庞氏骗局(英语:Ponzi scheme)是非法性质的金融诈骗手法,是一个著名的代表案例,发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时至今日各种变体(资金盘)依旧存在金融市场中。是一种欺诈形式,它吸引投资者并利
  • 许烺光许烺光(英语:Francis L. K. Hsu,1909年10月28日-1999年12月15日),中华民国旅美学者,著名人类学家,为心理人类学创始人之一,1977至1978年间担任美国人类学会会长。1909年10月28日生于
  • 多米诺骨牌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是由美国政府于冷战时间所提出的国际关系理论。骨牌理论最早由艾森豪威尔提出,他指假如印度支那落入共产党的控制,其他东南亚国家都会出现骨牌效应,逐渐被共产党
  • 2019冠状病毒病比利时疫情2月2月3月3月4月4月过去15日过去15日 2019冠状病毒病比利时疫情介绍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于比利时发生之情况,于2020年2月4日在布鲁塞尔-首都大区出现首宗确诊病例,疫情流行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