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官话音系

✍ dations ◷ 2025-10-24 13:52:24 #各语言音系,汉语音韵学,语言学

明初官话音系,即明朝前期北方汉语官话的语音系统,属于近代汉语。

《太祖实录》洪武八年三月:“是月《洪武正韵》成。初,上(明太祖)以旧韵起于江东,多失正音,乃命……以中原雅音校正之。”这里的中原雅音,也就是明初官话语音系统。

虽然《洪武正韵》的编纂要求是以“中原雅音”为标准,但其性质不是一个单纯的、完整的语音系统,实际上兼有旧韵书、明初官话、江淮方言、吴音的特点,不能代表明初官话的音系:161。

《洪武正韵》是在南宋《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简称《增韵》)的基础上重编的。《洪武正韵》刊行四年之后,明太祖又因书中“尚有未谐叶者”而要求重修,因此《洪武正韵》有了两个版本:洪武八年(1375年)的初编七十六韵本,洪武十二年(1379年)的重修八十韵本:2。《正韵》和《增韵》、八十韵本和七十六韵本之间的差异,大概就是以中原雅音校正的记录:21,因此通过比较就可以考察明初官话音系的特点。

云南人兰茂所作的《韵略易通》,成书于正统壬戌年(1442年),记录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音系,和《中原音韵》大体相承,但也有守旧的痕迹:149、147。

朝鲜李朝学者申叔舟等,受世宗、文宗之命,用训民正音对译《洪武正韵》,写成了《洪武正韵译训》,书稿定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69。申叔舟等曾多次来到北京,并在《译训》中记录了当时的时音、俗音:78。

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成书于泰定甲子(1324年)。而较晚出的《洪武正韵》(1375年)与之相比,在音系上却更加古老。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中原音韵》中全浊声母已经消失,而《洪武正韵》中却还保留。因此,有的音韵学家认为,元明时的官话语音有两套系统,一为读书音,一位说话音;而有的音韵学家则认为,明初官话语音系统只有一套,只是《洪武正韵》等书写作上遵从旧韵书、未能记录时音。

苏联语言学家龙果夫认为,元时的北方官话有两套音系:“我们没有充足的理由说‘古官话’的语音组织是统一的。在另一方面,我们的这些材料使我们可以说有两个大方言(或者是方言类)。从声母系统来看,他们是极端彼此分歧的:一个我们叫做甲类,包括八思巴碑文、《洪武正韵》、《切韵指南》;另一个我们叫做乙类——就是在各种外国名字的译音和波斯语译音里的。并且,甲类方言(就是八思巴碑文所代表的)大概因为政治上的缘故,在有些地方也当做标准官话,可是在这些地方的口语是属于乙类的。”:483

罗常培同意龙果夫的观点:“这两个系统一个是代表官话的,一个是代表方言的;也可以说一个是读书音,一个是说话音。”:407

李新魁也认为:“《洪武正韵》基本上代表了明初中原共同语的读书音系统。”:73亦即认为明初官话有读书音和说话音两个系统。

现代汉语方言中,也有许多方言有读书音和说话音两个系统,即文白异读。但宁继福认为现代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系统有两个共同点:韵母的文白异读比声母的复杂,文读和白读所用声母相同,而《中原音韵》和《蒙古字韵》或《洪武正韵》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多出一套全浊声母,因此龙果夫的假说与汉语不符:157。

宁继福考察了此前湮没无闻六百余年、1997年才被重新发现的八十韵本《洪武正韵》:161,指出其中反映的浊上归去、支微分离、闭口韵逐渐消失等现象,都不见于七十六韵本《正韵》。两个版本的《正韵》相距仅四年,不可能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因此七十六韵本《洪武正韵》中的较古老语音系统,不是明初官话读书音系统的反映,而只是旧韵书的残存:159。“壹以中原雅音为定”的八十韵本《洪武正韵》,和《洪武正韵译训》中收录的北京口语语音有大量吻合之处,也说明“雅音”就是“俗音”,明初官话语音系统中不存在读书音和说话音的区别:147-148。

耿振生也认为:“官话自身却没有必要形成两个并行的读音系统,而且近代汉语文献中没有发现过有文白两套标准音系统的蛛丝马迹。”

《中原音韵》中记录的元代语音系统中,声母有21个,包括疑母在内。在《洪武正韵》中,有影、喻、疑母合并的趋势。在《韵略易通》中,疑母完全消失,形成下列格局:240:

这个音系的所有声母恰好可以组成一首诗,曰《早梅诗》:东风破早梅 ,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明初官话音系的韵母系统,相较之前的《中原音韵》,可以反映出下列重大现象:

鱼、模分韵。《中原音韵》中鱼、虞、模合为一韵,包括和两个韵母。《洪武正韵》中鱼、模分韵,说明已经变成了。:158

闭口韵消失。《中原音韵》中有三个闭口韵韵部,如“蓝”和“兰”不同音,前者韵母为,后者为。《洪武正韵译训》所载俗音中,闭口韵即-m韵尾全部消失。:78

支、微分韵。《中原音韵》中“知”和“支”不同音,前者韵母为,后者为。八十韵本《洪武正韵》中“知、痴、世”等与“支”同属一韵部。:127

明初官话音系的声调系统和之前的元代音系、之后延续至今的现代汉语音系的声调系统都保持一致,分为阴、阳、上、去。

七十六韵本《洪武正韵》和《韵略易通》中都有和阳声韵相配的入声韵。八十韵本《洪武正韵》中,入声韵则不和阳声韵相配,并显示出-p、-t、-k韵尾合并为-ʔ韵尾的趋势;《译训》也记录了这类现象。多数学者则认为,《中原音韵》中入声韵就已经消失,明初官话语音也自然没有入声韵。

相关

  •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Neolithic),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10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不过,在有些地区,如中美洲,在西
  • 编辑编辑,是一种工作及职业,指为各种媒体(以出版物为主)在出版前进行的后期制作,包括文字、图像、录音、录像、多媒体生成处理,和制作审核、校对的一项工序。此工作从业人员的中文职称
  • 语音组合法语音组合法(Phonotactics)是音系学的其中一个分支,研究在某一种语言中的语音组合法则。举例说,在普通话里,/j/、/q/、及/x/之后只能跟 /i/和/ü/,而不能跟 /a/、/o/或/e/等韵母;
  • 草酸盐草酸盐是草酸形成的盐类,含有草酸根离子(C2O42−或(COO)22−)。由于草酸是二元酸,因此草酸盐分为正盐草酸盐与酸式盐草酸氢盐两类,后者含有HC2O4−。草酸根离子(见右图)可作配体,与
  • 造br /山br /纪造山纪(Orosirian,符号PP3)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0亿5000万年前,结束于18亿年前。造山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造山纪属于前寒武纪元古宙古元古代;造山纪的上一纪
  • 债权债权(德语:Obligation (Recht)、英语:law of obligations)是大陆法系法律体系中,一方当事人得请求他方当事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司法上权利,规范此类权利发生、进行及消灭之
  • 闽客械斗闽粤械斗(当代又称闽客械斗)是发生在18世纪中到19世纪末(台湾清治时期),台湾汉族族群(祖籍福建的闽南人、祖籍广东的客家人、潮州人)间的武装冲突。闽粤械斗属台湾分类械斗的一环,其
  • 洋酒洋酒,指源自西洋(欧洲及北美洲地区),或是在这个地区制造的各种含酒精饮料。其中以葡萄酒、威士忌等最著名。这个名词盛行于中国、日本与韩国等东亚地区。在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的
  • 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爪哇语:Pramoedya Ananta Toer;1925年2月6日-2006年4月30日),印尼著名作家,创作生涯横跨荷属东印度、二战被日本占领、独立后的苏卡诺与苏哈托时期。生于
  • 含羞草属含羞草属(学名:)是豆科下的一个属,超过700个物种。其学名得名自希腊文中的“μιμος”(),意为“模仿”。本属下有两个著名的物种,一为含羞草(),在叶片受到碰触时会自动闭合,原产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