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官话音系

✍ dations ◷ 2025-08-13 19:42:35 #各语言音系,汉语音韵学,语言学

明初官话音系,即明朝前期北方汉语官话的语音系统,属于近代汉语。

《太祖实录》洪武八年三月:“是月《洪武正韵》成。初,上(明太祖)以旧韵起于江东,多失正音,乃命……以中原雅音校正之。”这里的中原雅音,也就是明初官话语音系统。

虽然《洪武正韵》的编纂要求是以“中原雅音”为标准,但其性质不是一个单纯的、完整的语音系统,实际上兼有旧韵书、明初官话、江淮方言、吴音的特点,不能代表明初官话的音系:161。

《洪武正韵》是在南宋《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简称《增韵》)的基础上重编的。《洪武正韵》刊行四年之后,明太祖又因书中“尚有未谐叶者”而要求重修,因此《洪武正韵》有了两个版本:洪武八年(1375年)的初编七十六韵本,洪武十二年(1379年)的重修八十韵本:2。《正韵》和《增韵》、八十韵本和七十六韵本之间的差异,大概就是以中原雅音校正的记录:21,因此通过比较就可以考察明初官话音系的特点。

云南人兰茂所作的《韵略易通》,成书于正统壬戌年(1442年),记录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音系,和《中原音韵》大体相承,但也有守旧的痕迹:149、147。

朝鲜李朝学者申叔舟等,受世宗、文宗之命,用训民正音对译《洪武正韵》,写成了《洪武正韵译训》,书稿定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69。申叔舟等曾多次来到北京,并在《译训》中记录了当时的时音、俗音:78。

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成书于泰定甲子(1324年)。而较晚出的《洪武正韵》(1375年)与之相比,在音系上却更加古老。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中原音韵》中全浊声母已经消失,而《洪武正韵》中却还保留。因此,有的音韵学家认为,元明时的官话语音有两套系统,一为读书音,一位说话音;而有的音韵学家则认为,明初官话语音系统只有一套,只是《洪武正韵》等书写作上遵从旧韵书、未能记录时音。

苏联语言学家龙果夫认为,元时的北方官话有两套音系:“我们没有充足的理由说‘古官话’的语音组织是统一的。在另一方面,我们的这些材料使我们可以说有两个大方言(或者是方言类)。从声母系统来看,他们是极端彼此分歧的:一个我们叫做甲类,包括八思巴碑文、《洪武正韵》、《切韵指南》;另一个我们叫做乙类——就是在各种外国名字的译音和波斯语译音里的。并且,甲类方言(就是八思巴碑文所代表的)大概因为政治上的缘故,在有些地方也当做标准官话,可是在这些地方的口语是属于乙类的。”:483

罗常培同意龙果夫的观点:“这两个系统一个是代表官话的,一个是代表方言的;也可以说一个是读书音,一个是说话音。”:407

李新魁也认为:“《洪武正韵》基本上代表了明初中原共同语的读书音系统。”:73亦即认为明初官话有读书音和说话音两个系统。

现代汉语方言中,也有许多方言有读书音和说话音两个系统,即文白异读。但宁继福认为现代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系统有两个共同点:韵母的文白异读比声母的复杂,文读和白读所用声母相同,而《中原音韵》和《蒙古字韵》或《洪武正韵》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多出一套全浊声母,因此龙果夫的假说与汉语不符:157。

宁继福考察了此前湮没无闻六百余年、1997年才被重新发现的八十韵本《洪武正韵》:161,指出其中反映的浊上归去、支微分离、闭口韵逐渐消失等现象,都不见于七十六韵本《正韵》。两个版本的《正韵》相距仅四年,不可能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因此七十六韵本《洪武正韵》中的较古老语音系统,不是明初官话读书音系统的反映,而只是旧韵书的残存:159。“壹以中原雅音为定”的八十韵本《洪武正韵》,和《洪武正韵译训》中收录的北京口语语音有大量吻合之处,也说明“雅音”就是“俗音”,明初官话语音系统中不存在读书音和说话音的区别:147-148。

耿振生也认为:“官话自身却没有必要形成两个并行的读音系统,而且近代汉语文献中没有发现过有文白两套标准音系统的蛛丝马迹。”

《中原音韵》中记录的元代语音系统中,声母有21个,包括疑母在内。在《洪武正韵》中,有影、喻、疑母合并的趋势。在《韵略易通》中,疑母完全消失,形成下列格局:240:

这个音系的所有声母恰好可以组成一首诗,曰《早梅诗》:东风破早梅 ,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明初官话音系的韵母系统,相较之前的《中原音韵》,可以反映出下列重大现象:

鱼、模分韵。《中原音韵》中鱼、虞、模合为一韵,包括和两个韵母。《洪武正韵》中鱼、模分韵,说明已经变成了。:158

闭口韵消失。《中原音韵》中有三个闭口韵韵部,如“蓝”和“兰”不同音,前者韵母为,后者为。《洪武正韵译训》所载俗音中,闭口韵即-m韵尾全部消失。:78

支、微分韵。《中原音韵》中“知”和“支”不同音,前者韵母为,后者为。八十韵本《洪武正韵》中“知、痴、世”等与“支”同属一韵部。:127

明初官话音系的声调系统和之前的元代音系、之后延续至今的现代汉语音系的声调系统都保持一致,分为阴、阳、上、去。

七十六韵本《洪武正韵》和《韵略易通》中都有和阳声韵相配的入声韵。八十韵本《洪武正韵》中,入声韵则不和阳声韵相配,并显示出-p、-t、-k韵尾合并为-ʔ韵尾的趋势;《译训》也记录了这类现象。多数学者则认为,《中原音韵》中入声韵就已经消失,明初官话语音也自然没有入声韵。

相关

  • 卟啉卟啉(英语:Porphyrin)是一类由四个吡咯类亚基的α-碳原子通过次甲基桥(=CH-)互联而形成的大分子杂环化合物。其母体化合物为卟吩(porphin,C20H14N4),有取代基的卟吩即称为卟啉。卟啉
  • 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非甾体消炎药(英语: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縮寫作NSAID),也译作非类固醇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效果的药物,在施用较高剂量时也具有消炎作用。“非甾体”一词用
  • 葡萄园葡萄园(也译作葡萄山,德语:Weinberg)是指用来种植葡萄的一块坡地或者平地。多个葡萄园组成一个独立种植园或者大种植园,多个种植园再组成一个葡萄酒产区。种植者依照葡萄园的坡度
  • 破伤风预防注射剂破伤风(英语:Tetanus/Lockjaw),俗称四六风、脐带风、七日风,因为在婴儿出生后4至6天,少数早至2天或迟至14天以上发病。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被感染,或新生儿由于切断脐带时被感染,破伤
  • abbr class=abbr title=R40: 有限的证据显示本物质可能致癌R40/abbr警示性质标准词(英语:Risk Phrases,简写:R-phrases)是于《欧联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III: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特殊风险性质》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
  • 任露泉任露泉(1944年1月-),中国仿生科学与工程学家。吉林大学教授。生于江苏铜山,原籍江苏铜山。196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1981年在吉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任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
  • 特伦德拉格特伦德拉格(挪威语:Trøndelag)是挪威中部一郡。该郡最早成立于1687年。1804年该郡被分成南特伦德拉格和北特伦德拉格两郡,2018年两郡重新合并。特伦德拉格和邻近的默勒-鲁姆斯
  • 手抄本手抄本指的是用人手抄写而非用印刷制成的书籍。英文“manuscript”一词可以指“手抄本”或文本原作者付梓的“原稿、手稿”,但中文“手抄本”一词通常只指称以手抄方法代替印
  • 藏经洞基督像藏经洞基督像(英语:Fragment of a Christian Figure)是一幅出土于莫高窟藏经洞的唐朝景教基督像绢画,或绢旗,已残破,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其上所绘人物,貌似沈思的菩萨,右手举起
  • 伊豫国伊豫国(日语:伊予国〔伊豫國〕/いよのくに  */?),又称“豫州(日语:予州〔豫州〕/よしゅう  */?)”。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属南海道。伊豫国的领域即为现在的爱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