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洞基督像(英语:Fragment of a Christian Figure)是一幅出土于莫高窟藏经洞的唐朝景教基督像绢画,或绢旗,已残破,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其上所绘人物,貌似沈思的菩萨,右手举起,作说法状,如同佛像中常见的形像。但其头轮和项圈上却饰有十字架,表明该像描绘的是耶稣或一位基督教圣徒。
这幅绢画绘制于公元9世纪末期,1908年被匈牙利籍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发现于莫高窟第17窟,即藏经洞。据京都大学教授羽田亨考证,“敦煌出土的应为基督画像的绢画断片…… 大概为敦煌地方唐代画家接受景教司祭或教徒的订货,按其意愿或其他参考材料画成。”有“景教博士”之称的佐伯好郎亦主张此像乃景教的耶稣像。
根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和匈牙利罗兰大学讲师宋妮雅(Buslig Szonja)的研究,他们认为这幅基督画像在很多方面都刻意模仿波斯萨珊王朝时代的塔奇·博斯坦岩石浮雕(英语:Taq-i Bustan)神像。比如两者都有头光,佩戴类似项圈,甚至基本姿势都非常相似。由此推测,这幅基督像很可能是以波斯宣教士阿罗本带至长安的圣像为底本摹绘的。但该画亦有浓郁的唐代佛画风格,佛教艺术型式被采入为基调。
此画初看好似一幅菩萨像,但细察面部会发现有异于中土的西式特征,胡子和鄂须都是赤茶色,与菩萨通常的绿色胡须完全不同,显示出该画属于另一种宗教。画中人物为四分之三身像,配戴有十字莲花装饰的头冠以及坠有十字架的项圈,头冠和项圈上的十字架边缘为水滴状,而十字莲花这种符号亦见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人物右手结安慰印(Vitarka Mudrā),左手持游行用的十字架长杖。除十字架之外,人物所戴头冠也很特别。这是一种羽翼头冠,源自贵霜-萨珊(英语:Kushano-Sasanian Kingdom)艺术,象征主权。披于肩上的卷发则令人想到犍陀罗艺术中的佛像。
此像身披黄色衬里的红色披肩,其下着绿衣,但已褪色,与背景颜色相近。及至手肘的衣袖饰有规则的皱褶纹样,手腕上戴着金色手镯。头光有细小的火焰带,闭合的唇线拉着墨线,两端稍微往下翻卷。整幅画的背景装饰有散落的小花,可能是为了增强宗教的神圣性,并有“奉爱”之意。
复制图
一名日本艺术家绘制的复原图
完整版复原图
头光顶部的火焰纹
羽翼头冠上的十字莲花装饰
人物面部同部分头光
披在肩上的卷发
项圈上的十字纹饰同十字架吊坠
结安慰印的右手
金色手镯
袖口的皱褶纹样
打有蝴蝶结的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