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又名《木兰辞》,为乐府诗。约作于北魏,也有人说作于唐代,最初录于南朝陈朝释智匠《古今乐录》,全文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饰。有一些人说《木兰诗》是唐载:“唐人韦元甫拟作木兰诗一篇。”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的诗句,“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
诗中内容叙述孝女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其讲述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旅生活的苦况,后来木兰建立功勋,却宁可不要如尚书郎的高官名位,只愿解甲还乡,与骨肉团聚的经历。诗中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并塑造了木兰孝顺、勇敢、不畏艰辛等的形象,歌颂古代妇女忠孝两全的精神。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
作者确切资料已不可考,宋朝初编的《文苑英华》将《木兰诗》作者题作唐代韦元甫作,其他宋代人著作也多题作者是唐代人,产生年代则有多种说法。然而,现代学术界普遍认为《木兰诗》是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北朝的民歌, 有可能经唐代文人修改润饰,而《古今乐录》早云:“木兰不知名,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元甫续附入。。”何谓“续附入”则不甚明确。
而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东魏及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可以为证。因此,学者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