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

✍ dations ◷ 2025-07-30 15:30:23 #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

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英语:cathode-ray tube amusement device)是目前已知最早采用电子视觉化显示器的互动式(英语:Interactivity)电子类游戏,以阴极射线管中发出的电子束,于显示器上形成投射点模拟导弹;而玩家要利用旋钮调整投射点的运动轨道,尝试击中覆盖于显示器上的塑胶目标。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基于模拟电路,由小托马斯·戈德史密斯(英语:Thomas T. Goldsmith Jr.)和艾斯托·雷·曼(Estle Ray Mann)发明,1947年注册专利,隔年获批通过,不过并未实际投入大量生产或公开展示,对往后电子游戏产业并无影响。尽管该装置有一个电子视觉化显示器,但由于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并未采用任何计算装置,故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被视为电子游戏;因此,尽管在早期电子游戏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后世极少将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纳入“第一款电子游戏”的候选范围内。

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包含一根连接至示波器的阴极射线管,以及一组旋钮和开关。装置仅基于模拟电路,并未采用任何数字计算机、记忆装置或程序。阴极射线管会在示波器显示器上投射一个光点,代表导弹。当玩家启动开关时,光点会在示波器的显示屏上划出一道抛物线,代表导弹轨迹。玩家的射击标靶绘制于透明的塑胶板、覆盖于显示器上,代表飞机等物体。在飞行轨迹的尽头,电子束将散焦,使光点晕开,代表引信触发,导弹爆炸。玩家的目标即是让电子束在标靶范围内散焦。在导弹将发射前,玩家可调整旋钮,控制导弹的轨迹及发射后爆炸的延迟时间。玩家可选择只发射一次导弹,或是定期发射。这相当于给予玩家在时间限制打击目标的任务。在游玩时,玩家被推荐让导弹的轨迹尽量偏离直线,以“多加运用技巧与细心”。

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由物理学家小托马斯·戈德史密斯(英语:Thomas T. Goldsmith Jr.)和艾斯托·雷·曼(Estle Ray Mann)发明。二人当时任职于美国新泽西州巴赛克的电视公司迪蒙实验室(英语:DuMont Laboratories),研发利用将电子信号输出、投射到电视屏幕上的阴极射线管。戈德史密斯于1936年以示波器设计相关主题论文取得康奈尔大学物理哲学博士学位,在研发装置时是迪蒙的研究主管。二人的发明灵感来自于戈德史密斯曾研究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常用的雷达显示器。迪蒙于1947年1月25日为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注册专利,1948年12月14日获美国专利及商标局通过。不过这史上第一项电子类游戏专利并未被迪蒙进一步利用,装置本身亦未脱离手工制作的样本阶段。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的历史学家亚历克斯·马贡(Alex Magoun)推测,戈德史密斯没有制作实际的原型,只是演示了该发明。电子游戏史学家亚历山大·史密斯(Alexander Smith)则推测,当时迪蒙实验室困窘的财政状况并不容许公司投资新产品。戈德史密斯在制作了该设备后并未在游戏领域从事更多研究。他于1953年升任迪蒙实验室副总裁,在迪蒙破产分拆之际离职,1966年成为傅尔曼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并将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的样本一同携往傅尔曼。在2016年的一次访谈中,时任傅尔曼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比尔·布兰特利(Bill Brantley)回忆称戈德史密斯曾向他演示装置。

尽管采用图形显示,但由于仅使用模拟硬件,加上并未实际投入大量生产,后世极少将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纳入“第一款电子游戏”的候选范围内,在多数情况下甚至并不将其视为电子游戏。不过,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作为目前已知最早采用电子视觉化显示器的互动式(英语:Interactivity)电子类游戏,仍在早期电子游戏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比它更早的游戏(例如1936年制作的西伯格Ray-O-Lite(英语:Seeburg Ray-O-Lite))要么没有电子视觉化显示器,要么没有大量使用电子器件操作电子信号而只是单纯利用电力。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惟因未实际投入大量生产或公开展示,没有直接启发其他游戏的诞生,对往后电子游戏产业没有影响。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自1940年代后隐没无闻,直到2002年才重见天日:当时,法国电子产品收藏家大卫·温特(David Winter)在搜索1972年电子游戏机米罗华奥德赛原型的踪迹时,意外于档案仓库内存放的1974年米罗华控告几家街机游戏公司的诉讼文件中,寻获尘封多年的装置专利。

相关

  • 高放射性废物高放射性废物是核燃料再处理中制造的废物,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核燃料再处理中产生的废液以及液态高放射性核废料在玻璃化过程中生成的废物。液态高放射性废物在等待玻璃化的过
  • 摩加迪沙之战坐标:2°03′09″N 45°19′29″E / 2.05250°N 45.32472°E / 2.05250; 45.32472美国索马里美国:18人阵亡73人受伤1人被俘 马来西亚:1人阵亡7人受伤叛军及平民:200-315人死亡(红
  • 皇纪神武天皇即位纪元,又称日本皇纪或简称皇纪,是日本的纪年方式之一,以日本神话中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的即位元年开始起算,比现行西历早660年。即西元2020年等于皇纪2680年,以此类
  • 莫振高莫振高(1957年-2015年3月9日)壮族,广西都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人称“化缘校长”。1978年毕业于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1972年8月参加工作。后来任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教师
  • 克罗地亚独立战争克罗地亚战争指的是1991年到1995年之间,克罗地亚从南斯拉夫联邦独立出来时,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之间因民族对立而引发的战争。克罗地亚军的种族灭绝罪行也受到非议,但国际上
  • 原彻原彻(1935年12月26日-),是日本的动画制作人,并曾担任吉卜力工作室的管理者。于1935年在福冈县北九州市出生,青年期在就读早稻田大学时;因对于漫画的兴趣而在校内创办了“早稻田大学
  • 仙霞关仙霞关位于中国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南部,为穿越仙霞岭的仙霞古道上的重要关隘,为浙、闽、赣三地要冲,素有“东南锁钥,八闽咽喉”之称,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现存四道
  • 谢卫江谢卫江(1973年1月-),男,汉族,河南扶沟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现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94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动力工程系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1997年取得东南大学热能研究所热能工程专业硕士;1997年4月进入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总公司工作,任成套设备处员工;2005年6月,任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北京国电工程招标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12月,任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北京中唐电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2011年12
  • 杨辛 (1920年)杨辛(1920年-)。曾用名杨瑞武,男,回族,山东枣庄人,经名哈吉·阿里·穆哈默德·杨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 奥斯特瓦尔德色彩系统奥斯特瓦尔德色彩系统是一个色彩系统,由德国化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Wilhelm Ostwald)于1920年发表。是显色系。在这个系统认为,所有颜色都是由“黑”(B),“白”(W),“纯色”(F)三种成分按照一定的面积比例旋转混色得到,而且 W+B+F=100(%)。所以描述一个特定颜色,只要给出三种变量的具体数值就可以了。常用色相编号从1到24。先指定两对相反色,红绿和黄青(ultramarine blue),分别置于色相环四分之一的位置,之后在他们之间配置出四种中间色,即红+黄=橙,红+青=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