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棨(?-?),字辅之,唐朝江南道福州福唐县(今福建福清)人,晚唐官员、文学家。
咸通三年(862年)进士及第。娶同榜陈翚之女为妻。咸通六年(864年)中博学鸿词科。咸通九年,江西观察使李骘聘为团练判官,咸通十年(869年)又中书判拔萃科,平判入等。授侍御史,不久,改大理寺司直。咸通十二年(871年),贬太常博士,后出知丹阳利国监,摄(代理)右司马,摄盐铁出使巡官。官至水部郎中。擅长词赋,“词赋清婉,托意奇巧”,与谢观、黄滔、徐寅并称晚唐律赋四大家。李调元评王棨之《沛父老留汉高祖赋》云:“指点生动,不寂不喧,此妙为王郎中所独擅。……此篇尤脍炙人口”。浦铣评《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赋》云:“一游一豫,忽此地以微行;不识不知,竟何人而望幸。”广明元年,黄巢入长安,王棨避祸淮南,或入高骈幕府。光启二年(886年)在扬州,知两使句务。光启三年,高骈失政被杀,王棨下落不明,可能归终乡里。有《麟角集》一卷,今存。另有《王棨诗》一卷,已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