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链式反应

✍ dations ◷ 2025-04-07 21:44:49 #原子核物理学,核能

核链式反应(英文:Nuclear chain reaction),又称链式反应,是当发生一个核反应,两个或以上的周边核反应被触动,从而带动其他核反应以指数形式增长。1933年由核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构想提出。

在临界质量的核裂变燃料发生的不受控核链式反应可释放出巨大能量,也是核武的概念,而链式反应可通过控制,成为日常所需的能源。

唯一已知的自然核链式反应堆位于西非加蓬共和国的奥克洛(Oklo),该处有一个长达20亿年历史的古老核反应堆。

1933年,链式反应的设想最初由核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构想提出。

1942年12月2日,美国曼哈顿计划期间,恩里科·费米领导小组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成功产生了可控的核链式反应。


相关

  • 丨部,是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二个(一划的则为第二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丨部归于一划部首。丨部只以中间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为丨
  • 雨林雨林是雨量甚多的生物区系。雨林依位置的不同分热带雨林和温带雨林。雨林大多数靠近赤道,在赤道经过的非洲、亚洲和南美洲都有大片的雨林。湿润的气候保证了树和植物的快速生
  • 啤酒历史啤酒(意大利语:Birra,德语:Bier,英语:Beer,西班牙语:Cerveza,法语:Bière), 又叫麦酒,雅称为液体面包,利用淀粉水解、发酵产生糖分后制成的酒精饮料。淀粉与水解酶经常由谷类作物发芽成麦
  • 纳米晶体纳米晶体指晶粒为纳米尺寸的晶体材料,或具有晶体结构的纳米颗粒。一般晶粒尺寸小于100nm的材料才称为纳米晶体。纳米晶体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纳米晶体的电学和热力学性质
  • 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委员会行政院消费者保护会,简称消保会,于1994年7月1日成立,2012年前曾为中华民国行政院部会“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期间专责政策之研订、审议及协调推动、《消费者保护法》之解
  • 茜草科见正文.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
  • 地核-地幔连接古登堡界面(古氏不连续面)是地核与地幔的交界。191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宾诺·古登堡(Beno Gutenberg)发现地下2885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明显变化,其中纵波的速度明显下降,横波
  • 北朝鲜人北朝鲜裔俄罗斯人出现的3大原因包括:学生、外籍劳工与脱北者。至2006年,大概有100,000个朝鲜人居住在俄罗斯。在朝俄边界特别咸镜北道有较多朝鲜人移民俄国,他们有些是之前朝鲜
  • 黄楠森黄枏森(1921年11月29日-),原名黄述烈,小名南生,后改名黄枏森,又写作黄楠森,四川富顺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哲学史家和哲学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 埃及第十一王朝第 八第 十埃及第十一王朝是古埃及历史上第一中间时期的一个王朝,其首都位于底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