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链式反应

✍ dations ◷ 2025-09-06 23:30:00 #原子核物理学,核能

核链式反应(英文:Nuclear chain reaction),又称链式反应,是当发生一个核反应,两个或以上的周边核反应被触动,从而带动其他核反应以指数形式增长。1933年由核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构想提出。

在临界质量的核裂变燃料发生的不受控核链式反应可释放出巨大能量,也是核武的概念,而链式反应可通过控制,成为日常所需的能源。

唯一已知的自然核链式反应堆位于西非加蓬共和国的奥克洛(Oklo),该处有一个长达20亿年历史的古老核反应堆。

1933年,链式反应的设想最初由核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构想提出。

1942年12月2日,美国曼哈顿计划期间,恩里科·费米领导小组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成功产生了可控的核链式反应。


相关

  • 迪奥戈·康迪奥戈·康(葡萄牙语:Diogo Cão,古葡萄牙语也作Cam,约1450年-?)是葡萄牙探险家,1580年代他沿非洲西岸进行了两次航行,成为了第一个发现并深入非洲第二大河刚果河考察的欧洲人,也是第
  • 红露酒红麹酒,是一种以红麹米和糯米为主要原料酿制成的粮食酒,为中国特产。红麹米虽然具备一定的糖化和发酵能力,却不足以单独产出高浓度的酒,因此自古以来,红麹酒需另加酒曲来拟补。把
  • 杜伊斯堡杜伊斯堡(德语:Duisburg,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
  • NANOGn/an/an/an/an/an/an/an/an/an/aNANOG(读法:nanOg)是一种对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ESC)自我更新至关重要的转录因子。人体的NANOG蛋白质由NANOG基因编码。人类NANOG蛋白质是一种长30
  • 黄 钺《清代学者象传》之黄钺像黄钺(1750年-1841年),字左田,号左君,又号盲左,安徽太平府当涂县人,清朝大臣,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是著名的教育家、画家、艺术评论家。黄钺为乾隆五十
  • 柯 克科克、柯克、寇克(Cocke、Coke、Cook、Cork、Kirk、Kok、Koke)可以指:
  • 五功五功(阿拉伯语:أركان الإسلام‎,ʾarkān al-ʾIslām,即伊斯兰支柱)是伊斯兰教逊尼派所用的词汇,指信仰伊斯兰的所需遵守的五项基本原则。伊斯兰的五门功课要求穆斯
  • 铁卫团铁卫团(罗马尼亚语:Garda de fier),是在1927年至1941年间罗马尼亚的一个极右组织。铁卫团的意识形态包括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反犹太主义、反共主义等。在扬·安东内斯库上台
  • 基督教君主城堡基督教君主城堡()是一座中世纪城堡,位于西班牙科尔多瓦,瓜达尔基维尔河河畔,靠近科尔多瓦主教座堂。这座城堡曾经作为伊莎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 (阿拉贡)的主要住处之一。在中世
  • 珊瑚岛珊瑚岛是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一般分布在热带海洋中,一般与大陆的构造、岩性、地质演化历史没有关系,因此珊瑚岛和火山岛一起被统称为大洋岛。世界著名的珊瑚群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