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城》(拉丁语:),书名或译作“天主之城”,为希坡的奥古斯丁所著。当时罗马城已被哥特人攻破。人们把罗马帝国的衰退归咎于基督徒之离弃传统多神宗教。奥古斯丁觉得有必要著书回应此攻击,于是提笔写作此书,时当公元413年。主旨为上帝之城最终将会战胜大地之城。
奥古斯丁在书中说明,罗马的衰退是肇因于道德的衰退;基督教不但不是罗马衰退的原因,反而有助于道德的提升。但基督徒所归属的不是罗马帝国或任何大地之城,而是上帝之城。大地之城与上帝之城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前者人民的共通点在于对自己的爱,后者则是结合于对上帝的爱和因此而生的对彼此的爱。在对比这两个城从起源到结局的过程中,他对人类的群体生活有深入的讨论,也建构了基督教的历史观。
本书标题取自《诗篇》第八十七篇第三节:“上帝的城啊!有荣耀的事乃是指著祢说的()。”本书内容共分二十二章。第一部分一至十章主要在驳斥对基督教不实的攻击,第二部分十一至二十二章则说明大地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进展和结局。
英译本:Augustine. . Translated by Marcus Dods. Modern Library.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50.
第一章:奥古斯丁驳斥将罗马之难归咎于基督教之不拜神明的谬说。
第二章:回顾在基督之前的时代罗马人就已遭受的灾祸,原因是他们的神明把他们带进腐败和邪恶中。
第三章:罗马的外在(身体与物质的)灾祸。
第四章:赏赐帝国给罗马的不是神明,而是独一真上帝。
第五章:讨论命运、自由意志和上帝的预知;并及古罗马人品德的来源。
第六章:讨论瓦罗(Varro)对神学的三分法,以及神明无能对未来生活的幸福有任何的贡献。
第七章:讨论市民神学(Civil Theology)的“优选神明(select gods)”,并论崇拜他们并不能得到永生。
第八章:略论苏格拉底及柏拉图哲学;驳斥阿普留斯(Apuleius)所言,鬼魔是神明与人之间的媒介而应受崇拜。
第九章:讨论一些人主张将鬼魔分为善的与恶的两类。
第十章:波佛利(Porphyry)的救赎教义。
第十一章:进入本书的第二部分。讨论地上城和上帝城之不同起源,进程和终局。对世界之受造多所臆度。
第十二章:天使与人的受造;恶的起始。
第十三章:死亡是惩罚,源于亚当之犯罪。
第十四章:人最初之罪的刑罚与后果;人本来可以不带肉欲而繁衍后代。
第十五章:圣经历史中地上城与上帝城分别的进展。
第十六章:由挪亚至以色列列王时代的上帝城历史。
第十七章:由先知们到基督时代的上帝城历史。
第十八章:从亚伯拉罕到世界末日的地上城与上帝城历史之对比。
第十九章:概览对至高善的不同哲学看法;将这些看法与基督教对幸福的信念作比较。
第二十章:论最后审判,以及圣经新旧约对此之宣告。
第二十一章:论恶人在地狱中受永刑;论各种对此信念的反对。
第二十二章:论圣徒的永乐,身体的复活,以及初代教会所行之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