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素

✍ dations ◷ 2025-05-17 12:51:09 #番茄红素
2,6,10,14,19,23,27,31- Octamethyldotriaconta- 2,6,8,10,12,14,16,18,20,22,24,26,30- tridecaene番茄红素(Lycopene、分子式 C40H56)是一种明亮红色的类胡萝卜素颜料,在番茄和其它红色果子如西瓜和西柚中也有。番茄红素是人体最常见和是最有力的类胡萝卜素抗氧剂之一。它的英文名Lycopene是从番茄的种类分类茄属Solanum lycopersicum中而来得。番茄红素的颜色是由于碳的共轭双键(即单键及双键交互出现的结构)。其中的双键降低了电子跃昇到 高能级所需的能量,使分子吸收更长波长的可见光。番茄红素吸收大多数的可见光,因此是红色。番茄红素不溶于水,可做为食物色素。多孔材料(包括多数塑胶)很容易被番茄红素染色。若纺织品刚刚沾到番茄汁液,可以轻易的清除。但若塑胶被番茄红素染色,番茄红素会扩散到塑胶内,无论用热水、肥皂、清洁剂都无法清除(不过用漂白水可以破坏番茄红素的结构)。从紫外光产生的单线态氧是皮肤老化的主要起因。番茄红素是单线态氧最强有力的熄灭器。有证据证明常吃含番茄红素产品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癌症(特别是前列腺癌)、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男性不育的风险。番茄红素也许可减少食道癌、直肠癌、和囗腔癌症等的风险。初步科学临床数据显示:番茄红素或有助于免疫系统、对抗氧化、预防多种恶性肿瘤及前列腺维护等健康支持作用。番茄红素含量高的水果和蔬菜有番茄、西瓜、葡萄柚、芭乐、木瓜、红椒。不同品种的番茄和番茄的成熟度也会影响蕃茄中番茄红素的含量。据统计番茄和各类番茄制品占了85%的日常生活番茄红素摄取量。不同于其他的营养素,例如维生素C,会在烹煮的过程中流失。番茄的食品加工,反而会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度。番茄酱中的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度比生鲜番茄高了四倍。这是因为番茄红素不溶于水,但是溶于油,而且紧密地结合在植物纤维里,所以烹煮、打碎番茄和加入油脂,可以大大提高消化系统吸收番茄红素的能力。因此加工过的番茄制品像是番茄汁、汤、酱反而有比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相关

  • 新型隐球菌病隐球菌病(英语:Cryptococcosis、Cryptococcal disease)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真菌疾病,由一或二种真菌造成: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与Cryptococcus gattii,两者原本都被认为
  • 牛津大学坐标:51°45′40″N 1°15′12″W / 51.7611°N 1.2534°W / 51.7611; -1.2534牛津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Oxford;非正式:Oxford University,或:Oxford;勋衔简称:Oxon)位于英格兰东
  • 苏糖苏糖(英语:Threose,C4H8O4)在分类上属于丁糖与醛糖,从费希尔式的角度看,中间两个碳原子上的羟基在碳骨架的异侧。有机化学的习惯命名法中,使用“苏”或“苏式”("threo")表示相邻两碳
  • Lottak-Volterra方程洛特卡-沃尔泰拉方程(Lotka-Volterra equation)别称掠食者—猎物方程。是一个二元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组成。经常用来描述生物系统中,掠食者与猎物进行互动时的动态模型,也就是两
  • 炔孕酮炔孕酮(英语:Ethisterone),也有称为乙炔睾酮(英语:ethinyltestosterone)、孕炔醇酮(英语:pregneninolone,商品名:Proluton C 或 Pranone等)是一种黄体制剂药物,过去被用于治疗一些妇科疾
  • 臣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三十一个(六划的则为第十四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臣部归于六划部首。臣部只以左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
  • 江崎玲于奈江崎玲于奈(日语:江崎 玲於奈/えさき れおな Esaki Reona ?,1925年3月12日-),罗马拼音Leo Esaki(レオ・エサキ),日本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 2015年国际足联女子世界杯2015年国际足联女子世界杯(英语:2015 FIFA Women's World Cup)为第 7 届国际足联女子世界杯于2015年6月6日至7月5日在加拿大举行,是加拿大首次承办女子世界杯。2015年参赛球队数
  • 时间单位时间单位是测量时间所用的基本单位,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千年、世纪、年代、年、季度、月、旬、星期、日、时辰、小时、刻、字(闽南广东地区用法)、分、秒、毫秒(ms)、微秒(µs)、纳
  • 伊邪那美景气伊邪那美景气(いざなみ景気)是日本2002年2月开始到2008年2月间一次经济缓步复纾的时期,但是此一时期能否称为“景气”经济学界争论很大,经济学人杂志认为这是一次少数资方经济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