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哈巴

✍ dations ◷ 2025-05-17 14:24:28 #萨哈巴

在伊斯兰教里,萨哈巴(阿拉伯语:الصحابة,“同伴”)是指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同伴们,中文里又称为“圣伴”。在阿拉伯语中,其单数阳性形式为“萨哈比”(ṣaḥābiyy),单数阴性形式则为“萨哈比亚”(ṣaḥābiyyah)。

多数逊尼派穆斯林认为任何用心相信穆罕默德的人都被视为萨哈巴。较为显著的穆罕默德同伴有五十至六十人,这些都是与穆罕默德有紧密联系的人。其他的同伴也与穆罕默德有所接触,他们的名字和生平都被记录在一些宗教文献里,如穆罕默德·伊本·赛尔德的《名词经典大全》(Kitāb at-Tabāqat al-Kabīr)。

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Muhammed bin Ahmed)的著作里提到:“男性或女性穆斯林即使只要瞥见穆罕默德,不管他或她是孩童还是成人,只要成为信仰者就是萨哈巴,而瞎眼的穆斯林则至少要跟穆罕默德交谈过一次。如果一个非信仰者看到过穆罕默德,但在穆罕默德死后才成为信仰者,他就不算是萨哈巴。以穆斯林的身份见过穆罕默德,但在此后才皈依伊斯兰教的也不是萨哈巴。成为萨哈巴后才皈依伊斯兰教,然后在穆罕默德去世后才成为信仰者的人则是萨哈巴。”

辨别萨哈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来的学者会接纳萨哈巴的见证(圣训或传说)为穆罕默德的言行,这在古兰经、伊斯兰历史及惯例上已有所显现。萨哈巴的见证因此被流传下去,成为伊斯兰传说的根基。

圣训在穆罕默德去世后的许多年后才被记录下来,圣训的传述链通常都有多个纽带。第一个纽带固然是萨哈巴,他们与穆罕默德有直接的接触,他们将这些圣训传给塔比尔(Tabi‘un),即是同伴的同伴。塔比尔与穆罕默德并无直接接触,但与萨哈巴却有直接的接触。圣训再传给第三纽带塔比尔塔比尔(Tabi‘ al-Tabi‘in)。

传述链的第二及第三纽带是穆斯林学者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把他们当作传记辞书,并测量他们的偏向及可信性。什叶派及逊尼派穆斯林所采用的韵律有所不同。

一些穆斯林坚称萨哈巴的数量超过二十万人。穆罕默德在最后一次往麦加朝圣后所作出的说教,估计有12.4万人在场。

哈菲兹·优素福·本·穆罕默德·本·古尔图比的一本著作收录了2770个男性萨哈巴及381个女性萨哈巴的传记。著作里的一篇文章认为,在穆罕默德去世时,有一批人皈依了伊斯兰教。麦加被征服时约有一万萨哈巴参与,到630年塔布克之战(Battle of Tabuk)时参战的萨哈巴数量有七万人。

穆罕默德逝世后,乌玛(Ummah,穆斯林社会)因领导地位的争论而决裂。萨哈巴在这次争议里各自支持某一方或被迫支持某一方,后世学者在评估他们的见证时也会考虑他们的忠贞。什叶派及逊尼派是伊斯兰两大派系,他们对于评估萨哈巴见证价值的方法有很大的分别。

根据逊尼派的观点,过去曾经与穆罕默德接触过的穆斯林都应被视为萨哈巴,他们不会说谎及反对先知及他的教义。只要他们见过他、听过他的说话或短暂地出现在他附近,他们就是萨哈巴。盲人即使无法看到穆罕默德,也可成为萨哈巴,未接受过教育的穆斯林也可。排斥伊斯兰教及叛道者则不能成为萨哈巴。逊尼派穆斯林经常都会在萨哈巴的姓名后面加上“真主因他而高兴”(阿拉伯语:رضي الله عنه、Raḍiyu Allāhu ‘anhu)。

圣训里关于萨哈巴的部分显然而见:

逊尼派穆斯林学者基于一系列的准则来将萨哈巴分为多个类别。以上的圣训就显示出萨哈巴、塔巴尔及塔巴尔塔巴尔。宗教学者伊玛目·苏尤蒂(Imam Al-Suyuti)则识别出萨哈巴的十一个等级。除非另有证明,所有的萨哈巴都是正当的,逊尼派不相信萨哈巴会说谎及虚构圣训。

什叶派不认为所有萨哈巴都是正当的。什叶派认为,在穆罕默德去世后,过半数的萨哈巴偏离了伊斯兰教,又远离穆罕默德家族,没有选举哈里发。只有少数早期的穆斯林坚持于支持阿里,什叶派认为阿里是穆罕默德的正统继承人。什叶派学者强烈反对圣训经由不正当的萨哈巴传述,他们更为信赖那些与穆罕默德有紧密联系及支持阿里的萨哈巴的圣训。

相关

  • 稻大鼠稻大鼠(学名:Oryzomys palustris)是北美洲一种半水生的啮齿类。它们主要分布在美国东部及南部,由新泽西州及肯萨斯州南部至科罗拉多州及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最东北端。;其分布地以
  • 阿波罗-联盟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英语:Apollo-Soyuz Test Project (ASTP);俄语:Экспериментальный полёт «Союз-Аполлон» (ЭПСА))是历史上第一次由
  • 斯凡特·阿累尼乌斯斯万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瑞典语: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年2月19日-1927年10月2日),瑞典化学家。提出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阿伦尼乌斯理论,研究了温度对化学反应速
  • 疏水相互作用疏水效应(英语:Hydrophobic effect)又称疏水性效应,属于非极性分子的一种性质,会使这些分子在水溶液中具有自我聚集(self-associate)的特性。例如油在水中会呈现与水分离的现象。此
  • 新无神论对宗教的批评 · 自由思想反教权主义 · 反宗教虚构宗教新无神论(英语:New Atheism)是21世纪初的一群无神论作家所提出的思想。他们主张“无论宗教的影响力如何提高,它不应该被
  • 三无三无可以指:
  • 煤炭生产国煤炭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中国的煤炭产量、消费量均为世界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的总和。2009年,煤炭占中国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的74%,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67%。中国
  • 鬼方鬼方,源自曾与轩辕黄帝联姻的氏族−大隗氏,是商代的小国部族之一,位于今陕西北部、山西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在商朝有许多小国都称“方”,相当于“邦”的意思,例如:土方、
  • M46巴顿坦克M46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第一种研制的中型坦克,也是第一代巴顿系列的坦克,设计用来取代M26潘兴和M4谢尔曼。M46坦克可说是M26坦克的动力昇级版,两者的外表几乎相同,其中很多M4
  • 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是一个位于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努纳维克、努纳武特、格陵兰岛、西伯利亚东部楚科奇半岛的语系。该语系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爱斯基摩语族、阿留申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