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姓

✍ dations ◷ 2025-07-30 01:57:32 #汉字姓氏,佘姓

佘姓(国语注音ㄕㄜˊ、汉语拼音shé、广州话拼音se4、潮州话拼音sia5)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89位。

根据“简氏中华宗亲总会”文献表明,传佘姓为夏禹第三子罕的后代。禹妻涂山女生三子,长曰启,次曰窣,三曰罕。罕就地受封于涂,封余庆王,罕传位于子余昶,以国为氏,即姓余氏,其子孙遂以余为姓。涂山 今作涂山,古无涂字皆作涂,与余字古音同部,去水旁作余故为余姓由来但此说法未得学界确切考证仅为有此一说。

后发展记于张澍《姓氏五书》中:“古有余与余,余之转音为禅遮切。音蛇。今人妄作佘,非也。”表明佘姓为余姓转来,佘余两姓同源,这一说法有较多考证支持,《姓氏寻根》上追溯也显示古时没有佘姓,只有余姓,余转韵读蛇,明朝杨慎也做过考证佘与余之关联,余姓在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初年(公元307年后)因石勒之乱避居睦州今浙江建德,淳安等地。《姓苑》一书介绍的佘姓主要繁衍于新安,也就是现在的安徽歙县,但来源于南昌,余佘二姓后来在安徽和江苏确实一度成了大姓似乎佐证了文献,至今上海著名的市区小山名为佘山。

历史正式文献上第一个出现的佘姓名人,是唐朝的太学博士佘钦。佘钦恰为为南昌人,也表明佘姓的播迁时间较早。《姓苑》表明后续唐宋年间,余姓佘姓先后进入莆田、仙游、泉州等八闽,再传播至江苏、湖南、广东,到了近代河南省的中南部也出现佘姓聚居区至今。王应麟《姓氏急就篇》:“佘氏,姓苑出南昌,今新安有之,唐佘钦改为余。”此为另一说法余姓反而是来自佘姓,可能确有一派余姓来源为此而被王应麟所考,但可以确定的是余佘二姓渊源颇深,东晋明帝(司马绍)太宁元年(公元323年),余讽仕晋,因避讳改姓变余为佘,更姓名为佘顽为得姓始祖。佘顽之子,佘昭元字君章因镇守雁门关有功,封镇海大将军。故今之佘姓多发地:派衍涂山晋敕雁门,族盛铜陵。目前佘氏宗族庙堂上牌匾往往刻有“雁门衍派”字样由来,也是佘顽一派佘姓由来。

另有安徽《芜湖县水利文史资料汇编》记载,和县张家一族曾被大蛇所救,改姓佘姓的纪录。还有福建等地《佘氏族谱》记载东晋都尉余讽被明帝赐改余姓为佘、蒙古人折姓为避祸改佘等,以上皆显示佘姓人士由来多样,唐朝后曾有多处它姓改来。

相关

  • 美国州份是指其主权与美国联邦政府共享的政治实体之一,在联邦内这样的实体共有五十个。由于各政治实体的主权与联邦政府共享,因此一个美国人的身份,可以同时是联邦的公民及其户
  • 钵水母纲见内文钵水母纲(学名:Scyphozoa)是刺胞动物门的一个纲。例如水母、海蜇、海月水母、霞水母等。 这类水母早在寒武纪就已出现,直到现在。钵水母纲的学名Scyphozoa源于古希腊语的s
  • 法兰克-赫兹实验法兰克-赫兹实验是一个由德国物理學家詹姆斯·法兰克和古斯塔夫·赫兹完成的著名物理实验。这实验首先直接地证实了波耳模型离散能级概念的正确性。 1914 年,他们发表了这令
  • 饫肥藩饫肥藩(日语:飫肥藩/おびはん Obi han */?)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个藩。位于日向国那珂郡南部,藩厅在饫肥城(今宫崎县日南市),藩主是伊东氏,家格属于外样大名,于江户城诘席时份在柳之间
  • 查谟-克什米尔邦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印地语:जम्मू और कश्मीर;乌尔都语:جموں و کشمیر‎‎;克什米尔语:جوم تِ کشی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簏的克什米尔地区,因印巴领土争
  • 大巴六九 (黄美珍专辑)《大巴六九》是台湾女歌手黄美珍的第二张专辑,于2014年12月26日发行。
  • 连津站连津站(韩语:련진역)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清津市青岩区域莲津洞的一个铁路车站,属于平罗线。平罗线
  • 北京地铁14号线.mw-parser-output .RMbox{box-shadow:0 2px 2px 0 rgba(0,0,0,.14),0 1px 5px 0 rgba(0,0,0,.12),0 3px 1px -2px rgba(0,0,0,.2)}.mw-parser-output .RMinline{float:none
  • 距离模糊距离模糊是三维计算机图形学中用来增强距离深度感的一项技术。由于图形环境中的许多形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并且难于渲染复杂的阴影,所以许多图形处理引擎都使用了“模糊”梯度
  • 谷倚谷倚,魏州昌乐人(今河北省临漳县)。唐朝文学家。谷那律之子。生卒年均不详,曾任太原主簿。以文词闻名当时,与富嘉谟、吴少微并称“北京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