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武器
✍ dations ◷ 2025-08-07 23:36:31 #生物武器
生化武器,旧称细菌武器,是指用来杀伤人员、牲畜和毁坏农作物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依赖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克制对有生力量发挥杀伤作用。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等的弹头和航空布撒箱、喷雾器、气溶胶发生器、装载媒介物(鼠、蚊、蜱等)的容器等。用生物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在人类战争史上,细菌武器的使用由来已久。据文献记载,最早使用细菌武器的案例系公元前1200年,赫梯人将带菌的尸体抛射到敌方土地上。1349年,蒙古人围攻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卡法城(Kaffa)时,由于城坚难摧,攻城部队又受到由中国向西蔓延的鼠疫大流行的影响,他们便把鼠疫病死者从城外抛到城内,结果使保卫卡法城的许多士兵和居民染上鼠疫,不得不弃城西逃。1864年,太平天国在南京被攻占前,因为水源长江积累双方太多兵大体,致爆发疫疾,导致万人伤亡。清两江总督曾国藩大弟曾国葆于1863年在攻南京前染此厉疫突病逝,令曾国藩荃兄弟悲愤不已,一举攻占南京一次世界大战是壕沟战,部分士兵阵亡,因事先都作好预防,将兵大体搬出沟集中掩埋处理,大幅减少疫疾爆发的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军曾以中国东北的平房地区作为满洲第731部队的驻地,针对冻伤、病原体毒力回归等课题开展一系列人体实验,借此改良用于侵华战争及其他战线的生物武器。在赤道也有731部队的热带实验所在2001年美国炭疽攻击事件中,包含武器级炭疽粉剂的邮件最先抵达美国传媒公司,导致罗伯特·史蒂文斯因肺炭疽丧生。随着微生物学和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被发现,可能成为生物战剂的物种也在不断增加。近些年来,人类利用微生物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研究的成果,运用基因重组技术界限遗传物质重组,定向控制和改变微生物的性状,从而有可能获得效价更高的生物战剂。当今生物武器的发展与使用虽已遭到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唯一可与核武对抗的武器、生物武器不论在量产成本上、性能上还是威慑力上都有着核武器和化学武器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不能无视某些国家铤而走险,秘密进行研究开发的可能性。目前被怀疑拥有生物武器的国家(地区)有:美国、俄罗斯、以色列、英国、朝鲜、中国、日本、台湾、法国等。袭击人的生物剂一般具有下列特征:感染剂量低,毒性高;潜伏期一般较短,发病率高;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多种途径,尤其是通过呼吸道途径致人感染或中毒;造成失能或死亡的几率高;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免疫血清、疫苗或抗菌素;在环境中稳定性一般较高;(在早期)难以检测或鉴定;易于生产和运输。因此,已知被发展、生产、储存或用作生物武器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种类就成为生物恐怖袭击的首选之物。袭击农业的生物剂一般具有下列特征:一般对人体无害;潜伏期短或很长,发病率高;具有高度传染性,在环境中稳定性高;一般可能有疫情背景,难以迅速与自然暴发的疫情区别开来;受影响的行业领域多,损失巨大。突出代表为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由于生物学2.0的出现,生物武器的研发早已是平民都可进行,目前具生物武器研发能力的机构上千家。第一代现代化生物武器是基因改做肺结核箘、不怕任何抗结核药,并抄入破伤风菌外毒素基因、加快患者死亡。另一种种类是抗抗生素脑炎双球菌…这都是空气传染,无法治疗的。生物武器的核心为生物战剂。根据传染性、病原体种类等区分方法可将生物战剂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1)按战术效果区分:致死性战剂:指致死率在10%以上的生物战剂,例如:天花病毒、炭疽芽孢杆菌、类鼻疽假单孢菌、沙士病毒和鹦鹉热衣原体。失能性战剂:指致死率在10%以下的生物战剂,例如:贝纳氏立克次体(Q热)、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土拉弗朗西斯杆菌(土拉杆菌病/野兔热)与布鲁氏杆菌(布氏杆菌病)。(2)按病原微生物形态与病理区分*:细菌类战剂:主要有炭疽芽孢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氏杆菌、土拉弗朗西斯杆菌、猪布鲁氏杆菌等。病毒类战剂:主要有天花病毒、黄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热病毒等。真菌类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氏组织胞浆菌等。立克次体类战剂:主要有普氏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寒)、立氏立克次体(落基山斑疹伤寒)、贝纳氏立克次体等。衣原体类战剂:目前所发现的具有实际军用价值的衣原体类战剂仅有鹦鹉热衣原体。(3)按作战对象区分:反人员战剂:以人类为主要对象的战剂,例如:炭疽芽孢杆菌、天花病毒、贝纳氏立克次体等。反畜牧业战剂:以牲畜为主要对象的战剂,例如:非洲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新城疫病毒等。反农业战剂:以农作物为主要对象的战剂,例如:稻梨孢(英语:Magnaporthe grisea)、苛养木杆菌、致病疫霉等。
相关
- 结节病结节病(英文:Sarcoidosis,来自单词sarc,“肉体”的意思,并加上后缀-oid表示“像..似的”或“有质量的”,与后缀-osis,“疾病或非正常情况”的意思)英文中有时也被叫做sarcoid(简称),贝
- 健康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健康是指生物的功能性和代谢效率的水
- 芽孢杆菌目脂环酸杆菌科(英语:Alicyclobacillaceae)(Alicyclobacillaceae) 芽孢杆菌科(英语:Bacillaceae)(Bacillaceae) 显核菌科(英语:Caryophanaceae)(Caryophanaceae) 李斯特菌科(英语:Listeriaceae)(L
- 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一个广效抗生素(Broad-spectrum antibiotic)药物家族的泛称,因其氢化并四苯母核而得名。本类药物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螺旋体、衣原体、立克
- HCOsub3/subsup-/sup碳酸氢盐是碳酸形成的酸式盐,含有碳酸氢根离子—HCO3−。大多数碳酸氢盐对热不稳定,会分解为碳酸盐、二氧化碳和水。碱金属碳酸氢盐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与酸迅速反应放出二氧化
- 前列腺炎前列腺炎(Prostatitis)指发生于前列腺组织的炎症。由于前列腺在一定水平血睾丸酮作用下形成,女性仅找到组织胚胎学意义上的前列腺痕迹;没有人体解剖学意义上的前列腺,前列腺炎属
- 维生素Bsub12/sub缺乏症维生素B12缺乏症指的是血液中维生素B12含量过低的情况。此病症状广泛,可致思考能力下降、人格改变(如抑郁、易怒、思觉失调)、感觉异常(英语:Paresthesia)、反射改变、肌肉功能减
- 核形虫纲核形虫纲(Cristidiscoidea或Nucleariae)是真菌总界下的一个演化支,与后孢菌(英语:Opisthosporidia)(真菌所属类群)为旁系群。由于核形虫接近,但又位于真菌与动物主要分支之外,对核形虫
- 番茄丛矮病毒科番茄丛矮病毒属 康乃馨斑点病毒属 颓坏病毒属 石竹属病毒属 玉蜀黍萎黄斑点病毒属 燕麦属病毒属 黄金葛病毒属 黍属镶嵌病毒属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西红柿丛矮病毒
- 喉咙咽喉(Throat)是解剖学中咽(学名:Pharynx)和喉(Larynx)的总称,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一部分。Template:Mouth anatomy(英语:Template:Mouth anat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