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武器
✍ dations ◷ 2025-09-17 19:28:11 #生物武器
生化武器,旧称细菌武器,是指用来杀伤人员、牲畜和毁坏农作物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依赖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克制对有生力量发挥杀伤作用。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等的弹头和航空布撒箱、喷雾器、气溶胶发生器、装载媒介物(鼠、蚊、蜱等)的容器等。用生物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在人类战争史上,细菌武器的使用由来已久。据文献记载,最早使用细菌武器的案例系公元前1200年,赫梯人将带菌的尸体抛射到敌方土地上。1349年,蒙古人围攻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卡法城(Kaffa)时,由于城坚难摧,攻城部队又受到由中国向西蔓延的鼠疫大流行的影响,他们便把鼠疫病死者从城外抛到城内,结果使保卫卡法城的许多士兵和居民染上鼠疫,不得不弃城西逃。1864年,太平天国在南京被攻占前,因为水源长江积累双方太多兵大体,致爆发疫疾,导致万人伤亡。清两江总督曾国藩大弟曾国葆于1863年在攻南京前染此厉疫突病逝,令曾国藩荃兄弟悲愤不已,一举攻占南京一次世界大战是壕沟战,部分士兵阵亡,因事先都作好预防,将兵大体搬出沟集中掩埋处理,大幅减少疫疾爆发的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军曾以中国东北的平房地区作为满洲第731部队的驻地,针对冻伤、病原体毒力回归等课题开展一系列人体实验,借此改良用于侵华战争及其他战线的生物武器。在赤道也有731部队的热带实验所在2001年美国炭疽攻击事件中,包含武器级炭疽粉剂的邮件最先抵达美国传媒公司,导致罗伯特·史蒂文斯因肺炭疽丧生。随着微生物学和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被发现,可能成为生物战剂的物种也在不断增加。近些年来,人类利用微生物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研究的成果,运用基因重组技术界限遗传物质重组,定向控制和改变微生物的性状,从而有可能获得效价更高的生物战剂。当今生物武器的发展与使用虽已遭到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唯一可与核武对抗的武器、生物武器不论在量产成本上、性能上还是威慑力上都有着核武器和化学武器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不能无视某些国家铤而走险,秘密进行研究开发的可能性。目前被怀疑拥有生物武器的国家(地区)有:美国、俄罗斯、以色列、英国、朝鲜、中国、日本、台湾、法国等。袭击人的生物剂一般具有下列特征:感染剂量低,毒性高;潜伏期一般较短,发病率高;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多种途径,尤其是通过呼吸道途径致人感染或中毒;造成失能或死亡的几率高;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免疫血清、疫苗或抗菌素;在环境中稳定性一般较高;(在早期)难以检测或鉴定;易于生产和运输。因此,已知被发展、生产、储存或用作生物武器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种类就成为生物恐怖袭击的首选之物。袭击农业的生物剂一般具有下列特征:一般对人体无害;潜伏期短或很长,发病率高;具有高度传染性,在环境中稳定性高;一般可能有疫情背景,难以迅速与自然暴发的疫情区别开来;受影响的行业领域多,损失巨大。突出代表为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由于生物学2.0的出现,生物武器的研发早已是平民都可进行,目前具生物武器研发能力的机构上千家。第一代现代化生物武器是基因改做肺结核箘、不怕任何抗结核药,并抄入破伤风菌外毒素基因、加快患者死亡。另一种种类是抗抗生素脑炎双球菌…这都是空气传染,无法治疗的。生物武器的核心为生物战剂。根据传染性、病原体种类等区分方法可将生物战剂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1)按战术效果区分:致死性战剂:指致死率在10%以上的生物战剂,例如:天花病毒、炭疽芽孢杆菌、类鼻疽假单孢菌、沙士病毒和鹦鹉热衣原体。失能性战剂:指致死率在10%以下的生物战剂,例如:贝纳氏立克次体(Q热)、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土拉弗朗西斯杆菌(土拉杆菌病/野兔热)与布鲁氏杆菌(布氏杆菌病)。(2)按病原微生物形态与病理区分*:细菌类战剂:主要有炭疽芽孢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氏杆菌、土拉弗朗西斯杆菌、猪布鲁氏杆菌等。病毒类战剂:主要有天花病毒、黄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热病毒等。真菌类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氏组织胞浆菌等。立克次体类战剂:主要有普氏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寒)、立氏立克次体(落基山斑疹伤寒)、贝纳氏立克次体等。衣原体类战剂:目前所发现的具有实际军用价值的衣原体类战剂仅有鹦鹉热衣原体。(3)按作战对象区分:反人员战剂:以人类为主要对象的战剂,例如:炭疽芽孢杆菌、天花病毒、贝纳氏立克次体等。反畜牧业战剂:以牲畜为主要对象的战剂,例如:非洲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新城疫病毒等。反农业战剂:以农作物为主要对象的战剂,例如:稻梨孢(英语:Magnaporthe grisea)、苛养木杆菌、致病疫霉等。
相关
- 纲纲(英语:class,拉丁语:classis,复数:classes)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个分类级别,以及该级别中的分类法的分类单元。其他众所周知的级别按照大小降序排列是生物、域、界、门、科、属和物
- 消化液消化作用是指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足够小的水溶性分子(小分子),可以溶解在血浆,让身体能够吸收利用的过程。有些生物体会透过小肠吸收小分子,带到血液系统中。消化作用是生物异
- 法医病理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法医病理学(英语:forensic pathology),病
- 淋巴瘤淋巴瘤(英文:lymphoma)又称淋巴癌,是由淋巴细胞病变造成的血液细胞瘤(英语:blood cell tumors)。有时候这个词汇被用来单指癌症、而不包括良性的肿瘤。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 (通常为无
- 氨基酸氨基酸是生物学上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由氨基(-NH2)和羧基(-COOH)的官能团,以及连到每一个氨基酸的侧链组成。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赋予蛋白质特定的分子结构形态,使其分子具
- 单次呼吸气息扩散能力弥散量或肺扩散容量(Diffusion capacity)是一个测量肺交换气体的能力的指标。它通常是肺功能检查的其中一项指标,在欧洲也被称作“传输系数”("transfer factor")。其标准计算公
- 外囊菌纲Protomycetaceae Taphrinaceae外囊菌纲是子囊菌门外囊菌亚门 (Taphrinomycotina) 一类较高等的真菌。
- 盲鳗见内文盲鳗亚纲(学名:Myxini)是一类海洋脊椎动物,在食物链上属于食腐动物。过去是无颌总纲之下的一目,现在则是无颌总纲下的圆口纲下的一亚纲。盲鳗广泛分布于全球三大洋的温带、
- 日落综合征日落症候群是部分老人痴呆症或阿兹海默症患者的其中一种病征,发病率由一成至三成不等,患者一到日落、傍晚时刻,就开始出现焦躁、躁动、幻觉、甚至产生攻击倾向。日落症候群的成
- 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英文: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是联合国建立的基础条约,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