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知识论

✍ dations ◷ 2025-07-20 07:11:11 #伦理知识论

道德理智主义(moral intellectualism)或伦理理智主义(ethical intellectualism)是元伦理学中的一个观点,根据该观点,真正的道德知识必须采取符合道德判断以进行道德行动。一种理解的方式是,如果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我们就会做对的事情。但是,这也可以解释为纯粹一种理解,可以苏格拉底为例理性一致的世界观和理论生活方式优于专门用于道德生活的生活。

在苏格拉底看来,理智主义就是“人们只要真正了解什么是正确或最佳的事情,就应做正确或最佳的事情”。美德是属于理智的问题,因为美德和知识是相近的,因此一个人可以奉献物品来积累和提高理智。 然而,斯多葛学派是以教导善待品德而闻名的,如此定义,苏格拉底知识分子成为了斯多葛主义的主要哲学的学说。

然而,这种观点明显出现了“苏格拉底悖论”,这是属于意志没有缺点。即没有人故意或企图行恶(道德错误)。由此判断出任何企图犯道德错误的人都非自愿地这样做,因美德就是知识。但美德本来并不多,而且所有美德只有一。以下为苏格拉底悖论:

当代哲学家认为,苏格拉底了解的真相和道德行为的观念可以等同于笛卡尔后现代知识和理性知识主义的观念。

通常,参与禁欲主义则代表着正在将自己价值观进行改变,禁欲者不仅要确保自己记住知识,而且要学习这些知识,然后将其整合到思想当中。因此,理解真理代表着着“知识性的知识”,这是使一个人与真理相融合,并把本真实践在自己的言语、内心和行为中。为了实现这一艰巨的任务,就需要不断的自我关注和沉思,同时也代表着着体现了真理。由此,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实践一句谚语:“坦率地说,请求原谅。”("to speak candidly, and to ask forgiveness for so speaking")。而且这样也实践了更多道德义务。纵使为了个人利益,也可以为了共同利益说出真相。 由此可发现,当代的哲学观点和古代对苏格拉底哲学理解相互不同。

相关

  • 斐洛斐洛‧尤迪厄斯(Philo Judeaus)亦称亚历山大里亚的斐洛(约公元前25年~40年或45年),是生于亚历山大城的犹太哲学家和政治家。斐洛第一个尝试将宗教信仰与哲学理性相结合,故在哲
  • 2-甲基-1-丙醇异丁醇(IUPAC名:2-甲基-1-丙醇)(2-Methyl-1-Propanol) 是一种无色易燃,有特殊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其异构体为正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它被列为醇类,因此,它被广泛用作化学反应的溶
  • 安哈拉人阿姆哈拉人(英语:Amhara people)是东北非的民族,又称阿马拉人。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和北部,使用阿姆哈拉语(又称阿马里尼亚语),属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现为埃塞俄比亚国语,通
  • 后置后驱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布局(Rear-engine, Rear-wheel drive layout,缩写RR),简称后置后驱,意指引擎放置在车尾,由后轮驱动整辆汽车的方式。早期广泛运用在微型车,例如福士甲虫车、快意
  • 约翰·布鲁贝克约翰·布鲁贝克(John Seiler Brubacher,(1898年10月18日-1988年)20世纪美国教育家,高等教育哲学理论的奠基人,第一次从高等教育哲学的角度认识并阐释高等教育,其写作出版的作品成为
  • 带来洞主带来洞主,中国古典通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登场的虚构人物。传说上火神祝融氏的后裔。带来洞主是孟获之妻祝融夫人的弟弟,为八番部长。孟获第五次被诸葛亮释放后,逃到老家银坑
  • 李祥祥李祥祥(1991年1月5日-),汉族,中国大陆歌手,毕业于安徽艺术职业学院,2013年参加上海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以一曲《会痛的石头》获得四位导师的各种称赞,并赢得一致认可,最终过关斩将
  • 特里默特里默(英语:Clifford Sharp Trimmer,1891年2月5日-1974年2月8日),南京大屠杀期间,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成员。1891年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米德尔瓦利(英语
  • 比利时大学列表这是比利时的大学列表。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
  • 约翰尼·本奇约翰尼·李·本奇(英语:Johnny Lee Bench,1947年12月7日-),出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俄克拉荷马城,前美国职棒大联盟球员,绰号Little General。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主要守备位置是捕手。他是1970年代大红机器(The Big Red Machine)的主要成员,生涯以捕手位置击出327支本垒打名列史上第三,其生涯拿过一次新人王、三次打点王、两次本垒打王以及两座MVP的奖项,更以出色的守备能力、精湛的阻杀能力外加优秀的配球功力让他连续十年获得金手套奖的殊荣。他在1975年、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