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下的葡萄干

✍ dations ◷ 2025-08-22 17:22:24 #日光下的葡萄干

《日光下的葡萄干》()是洛林·汉斯伯里的一部剧作,1959年在百老汇首次上演,标题来自兰斯顿·休斯的诗《哈莱姆》(Harlem)。故事讲述的是一个黑人家庭在芝加哥南区的经历,涉及到当代的住宅区隔、种族歧视等问题,在当时和后世备受好评。1961年,它首次被改编成电影,后来又被多次改编。

沃尔特和露丝·杨格以及他们的儿子特拉维斯、沃尔特的妈妈莉娜和沃尔特的妹妹贝妮莎住在芝加哥南区一间破旧的两居室公寓里。沃尔特靠做豪华轿车司机勉强维持生计。尽管露丝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但沃尔特却希望变得更加富有。他计划与熟人威利、波波合伙开一家卖酒的商店。

开场时,沃尔特的父亲刚刚去世,妈妈正在等待一张一万美元的人寿保险支票。沃尔特很想要这笔钱,但妈妈出于宗教原因反对喝酒,并决定买一座新房子。由于价格便宜,她选择了一个全白人社区,而非黑人社区。她最后还是心软了,把剩下的6,500美元交给沃尔特投资,并要他留下3,000美元用于贝妮莎的教育。

沃尔特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威利,威利卷款而逃,波波告知了沃尔特家这个坏消息。与此同时,他们计划搬到的社区的白人代表卡尔·林德纳出了一大笔钱要他们搬出去,以避免黑人引起的邻里关系紧张。沃尔特准备接受这笔钱来弥补损失。但莉娜说:虽然钱我们很想要,但如果一个人说我们没资格和他们走在同一片土地上,那我们就不该要他的钱。

同时,贝妮莎陷入了爱情的苦恼,在乔治·默奇森和约瑟夫·阿萨盖之间难以选择。乔治很富有且受过良好教育,代表“完全同化的黑人”,不承认自己的黑人出身,并展现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态,嘲笑沃尔特。来自尼日利亚的约鲁巴人约瑟夫恰恰相反。

最后,贝妮莎同意考虑约瑟夫的求婚和一起去尼日利亚行医的邀请。沃尔特也逐渐认同了自己的黑人身份。该剧以一家人前往新家迎接不确定的未来结束。

这部剧一部分情节来自现实,即1940年的汉斯伯里诉李案(, 311 US 32)。剧作家洛林·汉斯伯里的父亲卡尔是原告。卡尔·汉斯伯里在芝加哥白人为主的华盛顿公园分区(Washington Park Subdivision)从伯克一家人手里买了一套房子,后受到当地白人的敌视,并被要求搬出去。通过诉讼,法院判定卡尔胜诉。卡尔之所以能在这里买到房子,可能是受大萧条影响。当时白人买家对房屋的需求是如此之低,以至于他可能是唯一的买家。

该剧在百老汇的几乎所有演员都是黑人,这在当时被视为一件很冒险的事。制作人菲利普·罗斯花了18个月才筹集到足够的启动资金。一开始排练时,中心人物选母亲还是儿子存在争议。当该剧在纽约上演时以儿子为重,并大受欢迎。

该剧于1959年3月11日在百老汇的埃塞尔·巴里摩尔剧院首演。1959年10月19日转移到贝拉斯科剧院,共演出530场后于1960年6月25日停演。该剧的导演是劳埃德·理查兹,首演阵容包括:

因为预演时褒贬不一,汉斯伯里和制作人罗斯没想到该剧会大获成功。不过,尽管它赢得了大众和评论界的赞誉,但一部分评论家们还是觉得它不具有普世性。

《阳光下的葡萄干》是第一部由百老汇上演的黑人女性剧作,也是第一部由黑人导演的剧作。首演之夜,在多次谢幕后,观众要求作者现身,波蒂埃随即跳入观众席,将汉斯伯里拉上舞台,让她接受观众的掌声。

汉斯伯里的意图是向白人(百老汇的主要观众群体)介绍黑人的生活,而导演理查兹则发现它还吸引了大量黑人观众。弗兰克·里奇1983年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称,《阳光下的葡萄干》“永远改变了美国戏剧”。

1960年,《阳光下的葡萄干》获得四项托尼奖提名:

在百老汇首演大约五个月后,汉斯伯里的戏剧出现在伦敦西区,从1959年8月4日起在阿德尔菲剧院演出。和百老汇一样,导演是劳埃德·理查兹,演员阵容如下:

1961年,电影版的《阳光下的葡萄干》上映,由百老汇原班人马出演,丹尼尔·皮特里执导,由哥伦比亚影业发行,鲁比·迪伊获得了国家评论协会最佳女配角奖。普瓦捷和麦克尼尔都获得了金球奖提名,皮特里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加里·库珀奖。

《日光下的葡萄干》电影版本来预定由戏剧原导演劳埃德·理查兹执导,但因为理查兹是黑人而落选。电影大获成功后,皮特里开启了他的电影导演生涯;而理查兹直到1995年才有机会再次执导电影。

该剧的音乐剧版《葡萄干》()于1973年10月18日至1975年12月7日在百老汇上演,由汉斯伯里的前夫罗伯特·内米罗夫编剧,后获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奖。

1989年,该剧被PBS改编为《美国戏院》系列电视电影的一集,获得了三项艾美奖提名。

1996年3月3日,BBC播出了由导演/制片人克莱尔·格罗夫制作的《日光下的葡萄干》。

2004年4月26日至2004年7月11日,百老汇在皇家剧院重演。该剧获得了两项托尼奖:最佳戏剧女演员奖(菲莉西亚·拉沙德)和最佳戏剧女演员奖(奥德拉·麦克唐纳),并获最佳复排戏剧奖和最佳戏剧女演员奖提名(萨娜·莱森)。

2008年,肯尼·莱昂执导了这部电视电影,采用2004年百老汇演出中的原班人马。这部电影在2008年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拉沙德和麦克唐纳因饰演莉娜和露丝而获得艾美奖提名。

2010年,迈克尔·布冯在曼彻斯特皇家交易所剧院执导了这部作品。

该剧于2014年4月3日至2014年6月15日在百老汇的埃塞尔巴里摩尔剧院再度上演,获三项托尼奖:最佳复排戏剧、最佳戏剧女配角(索菲·奥康内多)和最佳戏剧导演(肯尼·莱昂)。

2016年1月31日,BBC播出了导演/制片人宝林·哈里斯制作的新剧,恢复了其他旧版作品中删去的角色约翰逊夫人和一些删减场景。

2010年布鲁斯·诺里斯的戏剧《克莱伯恩公园》()讲述了将房子卖给杨格家的白人家庭的故事。

2013年夸梅·奎-阿尔马(Kwame Kwei-Armah)的戏剧《Beneatha's Place》讲述了贝妮莎和阿萨盖前往尼日利亚后的故事。

相关

  • 黄克智科教兴国贡献奖 2008年黄克智(1927年7月21日-),中国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生于江西南昌(一说九江)。与张维、杜庆华同为清华大学固体物理专业最早的三位博士生导
  • 流水流水,为水的动态。形成流水的地方包括河流、湖泊、溪涧、水龙头流下来的自来水,甚至人工拨动的水流皆是流水。流水之作用为水分所在地加添或去除元素,为水分带来生命力,流水不腐
  • 胡椒喷雾胡椒喷雾,又称防身喷雾或防狼喷雾或辣椒水,是一种用作防暴或自卫的武器,利用喷罐向对方脸部喷射刺激性物质,使到对方的脸部受到强烈化学刺激,从而停止对方攻击性的行为。主要在骚
  • 科里亚克自治区科里亚克区(俄语:Коря́кский о́круг,罗马化:Koryaksky okrug、科里亚克语:Чав’чываокруг),原名科里亚克自治区(Коря́кский автоно́
  • 德氏水牛德氏水牛(学名:Bubalus teilhardi),是一种已灭绝的水牛,生存于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的东亚。德氏水牛是在1932年于杨锺健和法国地质学家德日进共同发表的,以德氏之名乃是为彰显德日
  • 萧纯萧纯(1924年-),男,直隶(今河北)深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 丹德利丹德利(Dandeli),是印度卡纳塔克邦Uttara Kannad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3287(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53287人,其中男性27249人,女性26038人;0—6岁人口5900人,其中男3013人,女2887
  • 波斯迪普斯波斯迪普斯(英语:Posidippus),(前310年-前240年)。古希腊佩拉的警句诗人之一,居住在萨摩斯,后客居于亚历山大城。他与阿斯克莱皮亚德斯和赫杜卢斯等人一道创作了名为《棺柩》的诗集,他
  • 邦雅曼·布克佩蒂邦雅曼·布克佩蒂(法语:Benjamin Boukpeti,1981年8月4日-),出生于法国,多哥皮划艇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邦雅曼·布克佩蒂于男子皮划艇激流回旋单人皮艇夺得一面铜牌,为多哥取得第
  • 新伦敦剧院新伦敦剧院(New London Theatre)是伦敦西区的一座剧院,位于康登伦敦自治市的科芳园。新伦敦剧院最早是一座音乐厅,始建于17世纪末期。1911年,剧院进行重建并改名为New Middlesex Theatre of Varieties。战后新伦敦剧院再次进行重建并改为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