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莱普提斯

✍ dations ◷ 2025-09-29 05:47:08 #大莱普提斯
大莱波蒂斯(拉丁语:Leptis Magna,阿拉伯语:لبدة‎)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重要城市,遗址位于今利比亚胡姆斯附近,首都的黎波里以东130公里,莱卜达甘谷与地中海交接处。它被认为是地中海地区最为壮观的,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古罗马城市遗址之一。1982年,大莱波蒂斯被列入遗产名录。大约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殖民者在地中海边建城,并以柏柏尔语将之命名为Lpqy。 公元前4世纪,迦太基成为地中海强国,该城也由此获得一定名望。公元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战争结束后被并入努米底亚王国境内。前111年,随着朱古达战争终结,大莱普提斯成为罗马共和国的领土。大莱波蒂斯在此后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它的相对独立地位。在提庇留统治期间,它终于被正式划归为罗马帝国阿非利加行省的一部分。很快,大莱波蒂斯发展成为罗马治下北非的重要城市和贸易据点。在公元193年,土生土长的大莱波蒂斯人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成为罗马帝国皇帝,大莱波蒂斯由此开始进入极盛时期。塞维鲁着力建设自己的家乡城市,该城也成为当时继迦太基和亚历山大港之后第三重要的非洲城市。205年,塞维鲁带着皇室家庭亲自访问了大莱波蒂斯。塞维鲁在大莱波蒂斯兴建新广场并重建了港口。大莱波蒂斯的港口时常淤堵,而塞维鲁的工程只使得这一情况更加严重。东部的码头使用较少,由此得到了相当完好的保存。这一时期,大莱波蒂斯有扩张过快的倾向。在三世纪危机期间,贸易量的锐减导致大莱波蒂斯陷入衰退。到了四世纪中叶,许多城区已经荒废。到狄奥多西一世时,该城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复兴。439年,汪达尔领袖盖萨里克征服了迦太基,从而从罗马手中夺取了包括大莱波蒂斯在内的整个的黎波里塔尼亚地区,并将大莱波蒂斯指定为汪达尔人的新首都。为了防止当地居民反抗,他下令拆毁了城墙。这一行为后来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在523年,柏柏尔人劫掠了这座城市。十年后,东罗马帝国将军贝利撒留以罗马之名夺回了大莱波蒂斯,并在534年彻底摧毁了汪达尔王国。大莱波蒂斯由此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行省省会,但再也没有从柏柏尔人造成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七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征服了的黎波里塔尼亚,此时的大莱波蒂斯基本上已经被废弃,只有少量的拜占庭军队驻扎在此。

相关

  • 质粒质体(英语:Plasmid)是指在细胞的染色体或核区DNA之外,能够自主复制的DNA分子(字源:plasm为生殖质,-id表示粒)。质体与染色体最主要的区分是,质体不是细胞生存所必需,染色体则是细胞生
  • 耕地耕地在地理学上是指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地球上1亿48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中大约有3100万是可耕地,但目前可耕地面积正以每年1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而耕地流失的主因
  • 颤搐肌肉颤搐(英语:Myokymia),也作肌纤维颤搐、肌颤搐,是一种不自主的、自发性的局部肌肉或肌肉群抖动现象。和痉挛不同的是,肌肉的颤搐现象所产生的力并不足以使关节移动。颤搐经常会
  • Crick, F. H. C.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顿·克里克,OM,FRS(英语: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1916年6月8日-2004年7月28日),英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及神经科学家。他最重要的成就是1953年在剑桥大学
  • 麹,又称麹糵,酿酒中称酒母,是米、糯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豆类等粮食作物,及其外皮碾磨而成的白色粉末米糠或麦麸受到麹霉菌等微生物感染,经发酵使微生物有效繁殖而得到的
  • 弗朗西斯·西蒙弗朗西斯·西蒙 CBE(英语:Francis Simon,1893年7月2日-1956年10月31日)是德国、英国物理化学家、物理学家。他设计了气体扩散法并证实了其用于分离同位素铀-235的可行性,对核武器
  • 钱塘江钱塘江是中国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流经安徽、浙江二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其流域是越国和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河流全
  • 广田弘毅广田弘毅(1878年2月14日-1948年12月23日),原名广田丈太郎,日本外交官、政治人物。1936年3月9日至1937年2月2日任日本首相(第32任)。曾任外务大臣(第49-51、55任),贵族院议员等职位。日
  • 嘧啶二聚体嘧啶二聚体(pyrimidine dimer,简称PD),是DNA或RNA中的相邻碱基,如胞嘧啶及胸腺嘧啶,在紫外线的诱导下进行光化学合成,于C=C碳双键生成共价键而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突变产生的原因之
  • 莎草香附(学名:Cyperus rotundus),别名莎草、大香附、香头草、土香草、土香(台湾和闽南一带)、水香棱、地藾草,为莎草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三棱形,高40厘米;叶近基生出,细长,呈线形,略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