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素说

✍ dations ◷ 2025-11-24 15:01:08 #燃素说
燃素说(英语:Phlogiston theory),是一个已被取代的化学理论,起源于17世纪。这个理论假设,任何物质在燃烧时,都会释放出一种名叫燃素(Phlogiston)的成分。这个学说被安托万-洛朗·德·拉瓦节推翻。帕拉塞尔苏斯曾设想化学物质含有三大元素:硫为易燃的元素,汞为流动性和挥发性的元素,盐为固定和不活动的元素。17世纪,美因茨大学医学教授约翰·约阿希姆·贝歇尔略微修改了医疗化学的学说,于1669年主张固体的泥土物质一般含有三种成分:贝歇尔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体含有硫质的、油性的“油土”,在燃烧过程中,它在与其他“土”结合时逃了出来;也就是说,燃烧是一种分解作用,物质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成分更简单的物质。燃素说认为,燃烧和锻烧的过程牵涉到化合物分解为组成部分的过程,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也就是分解为硫质的“油土”和固定的“ 石土”。理论上,简单的物体不能发生燃烧,因为含有“油土”和另一种土的物质必然是化合物。18世纪,新的化学概念和燃素学说双方支持者展开激烈辩论。1703年,德国哈雷大学的医学与化学教授格奥尔格·恩斯特·史塔尔把贝歇尔的“油土”重新命名为“燃素”,并把这个理论发展成更广泛的理论体系,用以说明氧化、呼吸、燃烧、分解等很多化学现象。金属是灰碴与燃素的化合物,加热释放了燃素而剩下灰碴。总的说来,燃素为一切可燃物体的根本要素,油、脂、木、炭及其他燃料含有特别多的燃素。当这些物体燃烧时,燃素便释出,或则进入大气中,或则进入一个可以与它化合的物质中如灰碴,从而形成金属。到1740年,燃素理论在法国被普遍接受;十年以后,这种观点成为化学的公认理论。然而,燃素说未能合理解释定量实验的结果;根据燃素说,镁在燃烧后会释出燃素,但实际上质量不减反增。其后拉瓦节证明氧在燃烧过程中必不可少,解释了镁燃烧后增加重量的现象,并为其后的热质说奠下基础。至于许多有机化合物燃烧后重量变轻的原因,则是因为燃烧产物为气体,消散在空气中,因此只留下无法燃烧的灰碴,才会有燃烧后重量变轻的错觉。

相关

  • 生物生物系统层级关系: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生物 (拉丁语,德语: Organismus, 英语:Organism,又称有机体)是指称类生命的个体。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 地球上约有870万种
  • 2s2 2p32, 5蒸气压第一:1402.3 kJ·mol−1 第二:2856 kJ·mol−1 第三:4578.1 kJ·mol−1 (主条目:氮的同位素氮是一个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N,原子序为7,在丹尼尔·卢瑟福在1772
  • 变格变格(英语:Declension)是指名词、代词、冠词、形容词在句子中为了实现特定的语法功能而产生的词形变化。词通过变格能够反映:英语的变格系统几近消失,但在人称代词、所有格和第三
  • 合式公式在形式系统与逻辑中,WFF是合式公式(well-formed formula)的缩写。给定一个形式文法,WFF是这个文法生成的任何字符串。例如,在命题演算中符号序列 (
  • 波尔查诺博尔扎诺(意大利语:Bolzano,,德语:Bozen,博岑,,当地方言:,拉登语:Bulsan,,拉丁语:Bauzanum)是意大利北部上阿迪杰的省会,靠近奥地利边境及威尼斯西北偏北。波尔扎诺自治省的省政府和省议会位
  • 超新星核合成超新星核合成是阐明新的化学元素如何在超新星内产生,主要发生在易于爆炸的氧燃烧和硅燃烧的爆炸过程产生的核合成。这些融合反应创造的元素有硅、硫、氯、氩、钾、钙、钪、钛
  • 乌得勒支和约《乌得勒支和约》是1713年4月至5月由欧洲多国于荷兰乌得勒支签署的和约,旨在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该和约不是单一的文件,而是一系列和平条约的总称。1700年卡洛斯二世去世
  • 赖因哈德·根策尔赖因哈德·根策尔,ForMemRS(德语:Reinhard Genzel,1952年3月24日-),出生于巴特洪堡,德国天体物理学家。
  • 美国首席大法官美国首席大法官(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是美国联邦政府司法部门的领袖并主管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是美国最高司法官员,领导最高法院的事务并在弹劾美国总统时
  • 利扎曲坦利扎曲坦 (英语:Rizatriptan,或译为利扎曲普坦)是一种曲坦类5-HT1激动剂,由默克药厂为治疗偏头痛而开发,商品名Maxalt。利扎曲坦于1998年6月39号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