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素说

✍ dations ◷ 2025-11-25 11:55:30 #燃素说
燃素说(英语:Phlogiston theory),是一个已被取代的化学理论,起源于17世纪。这个理论假设,任何物质在燃烧时,都会释放出一种名叫燃素(Phlogiston)的成分。这个学说被安托万-洛朗·德·拉瓦节推翻。帕拉塞尔苏斯曾设想化学物质含有三大元素:硫为易燃的元素,汞为流动性和挥发性的元素,盐为固定和不活动的元素。17世纪,美因茨大学医学教授约翰·约阿希姆·贝歇尔略微修改了医疗化学的学说,于1669年主张固体的泥土物质一般含有三种成分:贝歇尔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体含有硫质的、油性的“油土”,在燃烧过程中,它在与其他“土”结合时逃了出来;也就是说,燃烧是一种分解作用,物质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成分更简单的物质。燃素说认为,燃烧和锻烧的过程牵涉到化合物分解为组成部分的过程,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也就是分解为硫质的“油土”和固定的“ 石土”。理论上,简单的物体不能发生燃烧,因为含有“油土”和另一种土的物质必然是化合物。18世纪,新的化学概念和燃素学说双方支持者展开激烈辩论。1703年,德国哈雷大学的医学与化学教授格奥尔格·恩斯特·史塔尔把贝歇尔的“油土”重新命名为“燃素”,并把这个理论发展成更广泛的理论体系,用以说明氧化、呼吸、燃烧、分解等很多化学现象。金属是灰碴与燃素的化合物,加热释放了燃素而剩下灰碴。总的说来,燃素为一切可燃物体的根本要素,油、脂、木、炭及其他燃料含有特别多的燃素。当这些物体燃烧时,燃素便释出,或则进入大气中,或则进入一个可以与它化合的物质中如灰碴,从而形成金属。到1740年,燃素理论在法国被普遍接受;十年以后,这种观点成为化学的公认理论。然而,燃素说未能合理解释定量实验的结果;根据燃素说,镁在燃烧后会释出燃素,但实际上质量不减反增。其后拉瓦节证明氧在燃烧过程中必不可少,解释了镁燃烧后增加重量的现象,并为其后的热质说奠下基础。至于许多有机化合物燃烧后重量变轻的原因,则是因为燃烧产物为气体,消散在空气中,因此只留下无法燃烧的灰碴,才会有燃烧后重量变轻的错觉。

相关

  • 盐桥盐桥 (Salt bridge) 在化学上是指一种实验装置,用以连接贾凡尼电池(伏打电池,一种电化电池)的氧化半电池和还原半电池。盐桥通常分为两类:玻璃管型和滤纸型。此型盐桥由U型管和填
  • 乙酰乙酰辅酶A乙酰乙酰辅酶A(英语:Acetoacetyl CoA)是甲羟戊酸途径中合成β-羟基-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的前体,是胆固醇合成的必要物质,在肝脏中的酮体合成里也有一定作用。在组织中的
  • 讯息路径细胞信息传递(英语:cell signaling)是一个主管细胞基本活动并协调细胞行为的复杂沟通系统。细胞对周遭微环境进行感知与正确回应的能力是其发展、修复组织、免疫以及体内正常动
  • 神经性梅毒神经性梅毒,意指中枢神经系统受梅毒螺旋体(Terponema pallidum)感染,是梅毒的一个可能症状之一。神经性梅毒最初主要影响脑脊髓液、脑膜和血管;晚期主要影响脑和脊髓。神经性梅毒
  • 埃尔伯特县艾伯特县(Elbert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东北部的一个县,1790年12月10日设立,东邻南卡罗莱纳州。面积970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0,511人。2005年的
  • 和平宫和平宫(荷兰语:Vredespaleis),创建于1913年8月28日,位于荷兰海牙,被认为是国际法之都,国际法院(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和常设仲裁法院以及海牙国际法学院均坐落此处。和平宫还有藏书
  • 审良静男审良静男(日语:審良 静男/あきら しずお Akira Shizuo ?,1953年1月27日-),日本医学家,世界免疫学权威。现任大阪大学教授。文化功劳者。审良教授曾获罗伯·柯霍奖与盖尔德纳国际奖
  • 非晶物质无定形体,或称无定形体、无定形形固体,是其中的原子不按照一定空间顺序排列的固体,与晶体相对应。常见的无定形体包括玻璃和很多高分子化合物如聚苯乙烯等。只要冷却速度足够快
  • n元语法n元语法(英语:n-gram)指文本中连续出现的n个语词。n元语法模型是基于(n-1)阶马尔可夫链的一种概率语言模型,通过n个语词出现的概率来推断语句的结构。这一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概率
  • 普加巴林普加巴林(英语:Pregabalin), 是一款被用作治疗癫痫, 神经性疼痛, 纤维肌痛, 及 广泛性焦虑症 的药物。普瑞巴林是神经传导物质γ-氨基丁酸的衍生物,也是种强效的加巴喷丁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