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燃素说
✍ dations ◷ 2024-11-05 22:51:07 #燃素说
燃素说(英语:Phlogiston theory),是一个已被取代的化学理论,起源于17世纪。这个理论假设,任何物质在燃烧时,都会释放出一种名叫燃素(Phlogiston)的成分。这个学说被安托万-洛朗·德·拉瓦节推翻。帕拉塞尔苏斯曾设想化学物质含有三大元素:硫为易燃的元素,汞为流动性和挥发性的元素,盐为固定和不活动的元素。17世纪,美因茨大学医学教授约翰·约阿希姆·贝歇尔略微修改了医疗化学的学说,于1669年主张固体的泥土物质一般含有三种成分:贝歇尔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体含有硫质的、油性的“油土”,在燃烧过程中,它在与其他“土”结合时逃了出来;也就是说,燃烧是一种分解作用,物质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成分更简单的物质。燃素说认为,燃烧和锻烧的过程牵涉到化合物分解为组成部分的过程,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也就是分解为硫质的“油土”和固定的“ 石土”。理论上,简单的物体不能发生燃烧,因为含有“油土”和另一种土的物质必然是化合物。18世纪,新的化学概念和燃素学说双方支持者展开激烈辩论。1703年,德国哈雷大学的医学与化学教授格奥尔格·恩斯特·史塔尔把贝歇尔的“油土”重新命名为“燃素”,并把这个理论发展成更广泛的理论体系,用以说明氧化、呼吸、燃烧、分解等很多化学现象。金属是灰碴与燃素的化合物,加热释放了燃素而剩下灰碴。总的说来,燃素为一切可燃物体的根本要素,油、脂、木、炭及其他燃料含有特别多的燃素。当这些物体燃烧时,燃素便释出,或则进入大气中,或则进入一个可以与它化合的物质中如灰碴,从而形成金属。到1740年,燃素理论在法国被普遍接受;十年以后,这种观点成为化学的公认理论。然而,燃素说未能合理解释定量实验的结果;根据燃素说,镁在燃烧后会释出燃素,但实际上质量不减反增。其后拉瓦节证明氧在燃烧过程中必不可少,解释了镁燃烧后增加重量的现象,并为其后的热质说奠下基础。至于许多有机化合物燃烧后重量变轻的原因,则是因为燃烧产物为气体,消散在空气中,因此只留下无法燃烧的灰碴,才会有燃烧后重量变轻的错觉。
相关
- 子宫颈子宫颈(cervix、cervix uteri)是子宫底部狭窄的开口。连接阴道。形状是圆柱形或圆锥形。突出于阴道壁的前上方。子宫颈大约有一半长度可透过适当医学仪器看见。子宫颈伸入阴道
- 拉比拉比(רַבִּי, Rabbi),有时也写作辣彼,是犹太人的特别阶层,主要为有学问的学者,是老师,也是智者的象征。犹太人的拉比社会功能广泛,尤其在宗教担当重要角色,为许多犹太教仪式
- 2014年脊髓灰质炎疫情根除脊髓灰质炎计划(英语:Polio eradication)是一项在1988年发起的一场公共卫生计划,旨在全球范围内永久性消除脊髓灰质炎。目前这一计划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扶
- 化学品化学物质,又称化学物种,是有着固定化学成分和特定性质的一类物质。它们不能通过物理手段分成更小的组分。化学物质可以是以元素形态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离子或者合金。
- 企鹅企鹅属于企鹅目(学名:Sphenisciformes)企鹅科(Spheniscidae),是一种不会飞的鸟类。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鹅共有19种,另有两种已灭绝。多数分布在南极地区,而其中环企
- 血淋巴血淋巴(Hemolymph)是无脊椎动物血腔内流动的血样液体,无色,兼具血液和淋巴样组织液的特性,内含白血球,间质液和血浆,可占动物体重的30-40%。主要起营养物质运输,温度调节和创伤愈合
- 昆曲昆曲是中国戏曲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的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巴城镇),起初流行于江南一带,而后风靡全国;盛清时,上至宫廷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皆热爱昆曲。有俗谚云
- 圭亚那圭亚那(英语:Guyana)是今日圭亚那共和国的前身,是一个存在于1966年和1970年之间的独立国家。英国在圭亚那的统治结束于1966年5月26日,当时英国通过《1966年圭亚那独立法》给予圭
- 豚鼠科豚鼠科(学名:Caviidae)是分布于南美洲的一类啮齿类动物,本科很多种类被驯化为宠物,如豚鼠属的豚鼠(Cavia porcellus),俗称“荷兰猪”或“几内亚猪”。
- zidovudine齐多夫定(英语:zidovudine),也称叠氮胸苷(英语:azidothymidine),简称 ZDV 或 AZT,是一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或预防艾滋病,通常会建议搭配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一起使用。齐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