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素说

✍ dations ◷ 2024-07-18 06:53:06 #燃素说
燃素说(英语:Phlogiston theory),是一个已被取代的化学理论,起源于17世纪。这个理论假设,任何物质在燃烧时,都会释放出一种名叫燃素(Phlogiston)的成分。这个学说被安托万-洛朗·德·拉瓦节推翻。帕拉塞尔苏斯曾设想化学物质含有三大元素:硫为易燃的元素,汞为流动性和挥发性的元素,盐为固定和不活动的元素。17世纪,美因茨大学医学教授约翰·约阿希姆·贝歇尔略微修改了医疗化学的学说,于1669年主张固体的泥土物质一般含有三种成分:贝歇尔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体含有硫质的、油性的“油土”,在燃烧过程中,它在与其他“土”结合时逃了出来;也就是说,燃烧是一种分解作用,物质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成分更简单的物质。燃素说认为,燃烧和锻烧的过程牵涉到化合物分解为组成部分的过程,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也就是分解为硫质的“油土”和固定的“ 石土”。理论上,简单的物体不能发生燃烧,因为含有“油土”和另一种土的物质必然是化合物。18世纪,新的化学概念和燃素学说双方支持者展开激烈辩论。1703年,德国哈雷大学的医学与化学教授格奥尔格·恩斯特·史塔尔把贝歇尔的“油土”重新命名为“燃素”,并把这个理论发展成更广泛的理论体系,用以说明氧化、呼吸、燃烧、分解等很多化学现象。金属是灰碴与燃素的化合物,加热释放了燃素而剩下灰碴。总的说来,燃素为一切可燃物体的根本要素,油、脂、木、炭及其他燃料含有特别多的燃素。当这些物体燃烧时,燃素便释出,或则进入大气中,或则进入一个可以与它化合的物质中如灰碴,从而形成金属。到1740年,燃素理论在法国被普遍接受;十年以后,这种观点成为化学的公认理论。然而,燃素说未能合理解释定量实验的结果;根据燃素说,镁在燃烧后会释出燃素,但实际上质量不减反增。其后拉瓦节证明氧在燃烧过程中必不可少,解释了镁燃烧后增加重量的现象,并为其后的热质说奠下基础。至于许多有机化合物燃烧后重量变轻的原因,则是因为燃烧产物为气体,消散在空气中,因此只留下无法燃烧的灰碴,才会有燃烧后重量变轻的错觉。

相关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物(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简称SERMs) 为作用于动情素受体(英语:Estrogen receptor)的药物。此类药物可以分为动情素受体激动剂以及受体拮
  • 嗜睡症嗜睡症(hypersomnia)是一种会睡眠过度的疾病,主要有两种类型:原发性嗜睡症和反复性嗜睡症。两者的症状相同,但发生频率不同。患有嗜睡症的人会反复发生过度日间嗜睡(英语:Excessive
  • 卫星影像卫星影像,又称卫星图(Satellite imagery)、卫星地图、卫星图像,是指搭载在人造卫星上的摄影设备拍摄的地球或其它星球的地图式照片。在战争导航,地理行业有较广泛的应用。其中Goo
  • 哈德逊湾哈德森湾(英语:Hudson Bay,或称哈德逊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巴芬岛与拉布拉多半岛西侧的大型海湾,面积122.6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57米。北部时常会有北极熊出现。主要港口有丘吉尔
  • 外颈动脉外颈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源自于总颈动脉,为头颈部的一条重要动脉。总颈动脉有内颈动脉及外颈动脉两条分支,外颈动脉负责供应头颈部的血流。外颈动脉源自于甲状软骨上
  • 胆石症胆结石(英语:gallstones)是在胆囊内由胆汁化合物组成的结石。胆石症(choleliths)可以指胆囊中的结石,也可以指此一疾病。大多数胆结石患者(约80%)不曾有过症状。胆结石的患者中,有1-4
  • 影片影片可能指:
  • 浮浪幼虫样动物两侧对称动物浮浪幼虫样动物(学名:Planulozoa)是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的一个演化支,不同学者对其定义有所差异,现在多被用以指称包含刺胞动物门与两侧对称动物的演化支,为扁盘动物门
  • 赖明诏赖明诏(英语:Michael M. C. Lai,1942年9月8日-),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国立成功大学校长。专长为病毒学与分子生物学,被台湾学界誉为“冠状病毒之父”。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2003年到2
  • 程时杰程时杰(1945年7月-),中国电力系统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1945年生于湖北武汉,原籍湖北通山。196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1年和1986年分别在华中工学院和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