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协定

✍ dations ◷ 2025-04-04 11:42:36 #塘沽协定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取得区域优势,1932年5月淞沪停战协定签约后,国民政府北方军事压力减弱,遂重新开始筹备对红军的围剿。在攘外安内的政策下,1933年2月蒋介石集结50万兵力开始对江西红军第四次围剿,3月损失了3个师,日军借机进攻北京东北方向的长城各口。国军被迫长城抗战,长城、冀东战役已达国军能力所限,北平、天津等要处暴露于日军威胁下,为保华北,中华民国政府被迫与日本陆军于1933年5月31日签定《塘沽协定》停战协定。随后1933年10月17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又动员近100万国军,开始对江西红军第五次围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日方所称满洲),并继续挑衅关内。1933年1月,日本关东军决议攻占热河,3月3日,奉系张学良部下汤玉麟弃城而逃,日军占领热河,并进攻长城各关口,宋哲元指挥国民革命军29军在长城各口奋力抵抗,3月6日,蒋介石更秘密离开南昌北上保定,部署和督励抗战。是役,国军在喜峰口一带曾获得局部胜利,日军一度难以攻破,最后不得已绕道采包围战术,于是冷口、界岭口、古北口(古北口是由于汉奸带领日军从山路经豁口越过长城包抄才得以攻破的)等地先后为日军攻破,进而引发冀东察东作战,国军以少战多,数日内即使日军伤亡达890人,惟国军因兵力不足,退至通州防线。此时,日军已迫近北平,情况危急,而华北旧军阀齐燮元、白坚武、石友三等人,正获日方资助,有组织华北自治政府之阴谋;另一方面,日本退出国联后,导致国际地位日趋孤立,造成日本国内政治情势变化,同时也出于巩固东北的需要,便主动提出休战之接洽,中华民国政府权衡轻重利害,在汪精卫主导下,经日本使馆代办中山详一、日本陆军副武官永津佐比中佐与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黄郛晤谈,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内政部长黄绍竑、张群、蒋伯诚等委员详密相议后,遵照中央意旨,派委任的全权代表参谋部总务厅长熊斌中将、参谋徐组诒与日方进行停战谈判,并发表停战协议文,日军方面则由关东军副参谋长代表冈村宁次少将,代表日方在塘沽签署了这个协定。冈村宁次首先提出停战协定草案,并说明这是关东军的最后案,一字不容更改,要求中国代表在上午11时前作允诺与否的答复,对中方代表熊斌提出的《中国军代表停战协定意见书》,弃而不顾。冈村强硬表示,中方对日方所提停战协定草案,只能回答“诺”与“否”,一切声明必须等待停战协定签字以后再行商议。双方相持到10时50分,离最后时限只有10分钟,熊斌被迫在一字不容修改的日方提案上签了字。协议中部分内容侵犯中国权益甚大。协定内容如下: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五月二十五日于密云接受何应钦之军使参谋徐祖诒所陈正式停战提议。据此五月三十一日上午十一时十分,关东军代表陆军少将冈村宁次,与华北中国军代表陆军中将熊斌,在塘沽签订停战协议,其要点如下:中国华北驻军代表 熊斌日本关东军代表 冈村宁次其中第3,4条原文为:国民政府公布时删掉第3条中的“大致”和第4条中“上述警察机关,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著 页 12)

相关

  • 外膜结构 / ECOD结构 / ECOD细菌外膜是构成革兰氏阴性菌的结构之一。其组成与细胞膜截然不同,比如说,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外膜的外小叶都含有脂质部分充当内毒素的脂多糖。此外,还有一
  • 上瘾成瘾(英语:addiction)是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使这些行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续重复。这种行为可能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造成,重复这些行为也可以反过来
  • 皮聪达皮聪达(格鲁吉亚语:ბიჭვინთა;阿布哈兹语:Пиҵунда;俄语:Пицунда),是格鲁吉亚的城镇,位于该国西部的黑海沿岸,由阿布哈兹负责管辖,每年平均降雨量1,460毫米,受亚热
  • 眼睑下垂眼睑下垂(Ptosis)由提上睑肌或Müller肌的功能减弱或消失引起。表现为睑裂小和上睑皱褶(双眼皮)消失。如果睑下垂的程度重,则将盖住瞳孔,阻碍视线,单侧的先天性病例可致弱视,后天
  • 垂直垂直是一个几何术语。在平面几何中,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且它们构成的任意相邻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术语“垂直”(符号:⊥)衍生一个形容词(垂直)或者名词(垂
  • 同理心同理心(英语:empathy)或称做换位思考,是一种将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并能够理解或感受他人在其框架内所经历的事物的能力。同理心与同情心并不相同。同理心指能够站在对方立场设
  • CY有机钇化学是对拥有碳-钇键化合物的研究,并主要在学术研究当中见到这些钇化合物,不被广泛应用。这些钇化合物以三氯化钇为原料。三氯化钇则可以由三氧化二钇和浓盐酸及氯化铵
  • 路易斯结构路易斯结构(英语:Lewis structures),又称路易斯点图像、电子点图像、路易斯电子点式、路易斯点结构、电子点结构,是分子中原子和原子键结和标示孤对电子存在的图像。 路易斯结构
  • 阿赫迈底亚阿赫迈底亚(阿拉伯语:أحمدية;乌尔都语:احمدیہ),是一个发源于英属印度的伊斯兰教运动,由米尔扎·古拉姆·艾哈迈德(1835–1908)于1887年在旁遮普创立。米尔扎·古拉姆
  • 纳维克劳德-路易·纳维(法语:Claude-Louis Navier,1785年2月10日-1836年8月21日)是一位法国工程师与物理学家,主要贡献在力学领域。著名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以他和乔治·加布里埃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