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巴巴拉地区

✍ dations ◷ 2025-04-04 06:04:46 #圣巴巴拉地区
圣巴巴拉(Santa Barbara,又译为圣芭芭拉、圣塔芭芭拉)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县太平洋沿岸的一座城市,也是圣巴巴拉县的县治所在。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2010年统计,人口有8万8410人,是县里次于圣塔玛丽亚的第二大城市,其中白人占75.1%、拉丁裔美国人占38.0%、亚裔美国人占3.5%、非裔美国人占1.6%、印地安人占1.0%。圣巴巴拉市也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的圣巴巴拉加大的所在城市,大学毗邻城市的西方。圣塔芭芭拉地区的人类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三千年前,例如阿灵顿泉人这样的石器时代人类遗骨就发现与此地。不过有详细记录的历史只能追溯到西班牙探险家胡安·罗德里格斯·卡布里略航行到此地之后。他于1542年抵达现在的圣巴巴拉海峡,并在这里短暂地靠岸停留了一会。1602年胡安·克雷斯皮正式将这条水道命名为“Santa Barbara”。这里的最早的欧洲常住民是费利佩·德·韦迪麾下的西班牙传教士、军人,他们把这块地方当做堡垒来抵御英格兰人和俄罗斯人领地的扩张,同时也向当地的土著传教。因为这些西班牙人还拖家带口,所以最后也就在这里安家住了下来。1786年12月4日当地建起了圣塔芭芭拉教堂,这是加利福尼亚州最早的传教点之一。虽然移民们并未对当地土著进行大规模屠杀,但原住民仍然陆续因感染天花而死。 西班牙统治时期圣塔芭芭拉经历了一场约里氏七级的地震,这场地震和接踵而至的海啸摧毁了包括教堂在内的整个城镇。1822年墨西哥独立战争爆发,这片地区在战争中独立,成为了墨西哥的一部分,也就此终结了其殖民统治历史。1846年12月27日的美墨战争期间,圣塔芭芭拉被美国士兵占领,随着1848年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的签署,圣塔芭芭拉归美国所有。在美国获得这片土地之后,当地人口迅速增长。1850年到1860年的十年间,圣塔芭芭拉人口翻了一倍。 淘金潮到来之后,当地充斥着土匪与赌棍,社会治安极差。1850年代早期更被强盗杰克·鲍尔斯所占据。同时随着英国移民的增加,西班牙语渐渐失去了重要地位,1870年英语成为当地的官方语言。 当地最早的报纸《圣塔芭芭拉公报》(Santa Barbara Gazette)于1855年开始发行。美国内战对圣塔芭芭拉造成的影响很小,当地更重要的事件是1863年的大旱,许多牲口在这场旱灾中死去,人民也流离失所。1871年企业家莫蒂默·库克(Mortimer Cook)抵达这里,开设了圣塔芭芭拉的第一家银行。后来库克亦当上了此地的市长。 1872年斯特恩码头的建造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1870年代,作家查理斯·诺德霍夫将这里描绘成度假胜地从而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19世纪末洛杉矶和旧金山通了火车,也使得圣塔芭芭拉的交通更加方便了一些。 建筑师彼得·J·巴伯(Peter J. Barber为圣塔芭芭拉设计了许多维多利亚式建筑,他在1880年1890年两度当选市长。世纪之交时这里发现了夏之地油田(Summerland Oil Field),石油业开始发展起来,到现在还是当地的产业之一。 此外,圣塔芭芭拉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无声电影拍摄地之一,美国电影制造公司于1910年和1922年在这里开设工作室。无声电影时代,圣塔芭芭拉地区的各种工作室共拍出了约1,200部电影,其中有100多部保留至今。1925年6月29日,圣塔芭芭拉发生里氏6.3级的地震, 虽然摧毁了许多建筑物,但因为是发生在早上,许多人已经起床上街而没有太大的人员伤亡,最终只有13人丧生。大量建筑倒塌给予了城市更换面貌的机会,包括圣巴巴拉县法院在内的许多西班牙殖民复兴建筑都是在这一时期建造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圣塔芭芭拉是圣巴巴拉海军陆战队航空站和圣巴巴拉海军准备中心(Naval Reserve Center Santa Barbara)所在地。美国向日本宣战不久之后的1942年2月23日,日本的伊号第一七潜水舰抵达圣巴巴拉海岸以西10英里(16千米)处的埃尔伍德油田并发射了16枚炮弹,虽然并未造成太大损失,但却在民众间引发了恐慌。二战之后到1950年间圣塔芭芭拉人口超过了一万,随着圣塔芭芭拉重要性的提高,101号美国国道在这段时期内通到了这里。1950年到1956年间圣塔芭芭拉挖掘了卡楚马湖,用来给城市供水。但当地的环境却因为石油业的发展而愈发不堪,1969年1月28日的石油泄漏事件导致100,000桶(16,000立方米)石油泄入海中,污染了东南岸13千米(8.1英里)内的水域。次年加州颁布加利福尼亚环境质量法案(California Environmental Quality Act)、联邦政府出台了国家环境质量法案,当地人也开始抵制石油业的发展。圣塔芭芭拉开始吸引其他的“干净”工业以改善环境,50和60年代一些航空工业进驻此城,并带来的大批的员工。 然后70年代圣塔芭芭拉开始抵制人口增长,1975年市政当局宣布将限制圣塔芭芭拉的人口到85,000人,因此当地的发展也就放缓了下来,虽然如此,这并未能阻止整个地区的物价飞涨。 到21世纪当地物价仍然很高,2006年大约只有六分之一的圣塔芭芭拉人买得起房子,许多在这里工作的人实际都住在物价房价更低的临近地区,可是这样一来又导致了交通拥堵问题。圣芭芭拉位于34.25'33"N, 119.42'51"W (34.425804, -119.714189)GR1 ,临太平洋岸,于洛杉矶西北约90英里,为一长条形城市。沿着加州南部海岸,因其暖夏型地中海气候(柯本气候分类法:Csb)。圣芭芭拉南面临海,北靠数座超过4,000英尺的山峰,山上覆盖砂岩及丛林,成为城市著名的背景。圣芭芭拉曾在1925年6月29日的一场地震遭受严重损失,但之后已重建。城中许多建筑为西班牙殖民复兴风格,虽然实际上在20世纪初期有许多对圣芭芭拉传道所(Mission Santa Barbara)或跟西班牙复兴运动有关的修建。圣芭芭拉制订严密的法令防止破坏这个形象,例如,城镇里没有广告标示、在二十英里之内没有主要高速公路穿过城镇;另外有严格的法令规定商业标示,像是不允许过大的字体等等。圣芭芭拉有两家日报:The Santa Barbara News-Press,约有39,000订户,与Santa Barbara Daily Sound。The Santa Barbara News-Press在2000年由纽约时代杂志公司卖给Wendy P. McCaw。其他当地媒体包括Santa Barbara Life、Pacific Coast Business Times、一份关于Santa Barbara, Ventura, and San Luis Obispo Counties周刊性的商业杂志、Santa Barbara Independent、一份艺术娱乐的周刊、Edhat Online Magazine、Coastal Woman,和电视台KETY 3与KPMR 38。圣芭芭拉亦有当地电台KJEE 92.9和The Vibe:Hip Hop y Mas 103.3,但由于距洛杉矶只有90英里,在圣芭芭拉仍可收听到部分洛杉矶的电台。圣芭芭拉有许多公园,范围包括在城市中的小型公园到仍然在市区范围内的半开放空间。一些在市区范围内的公园如下:在市区之外,一些知名的公园如下:

相关

  • 1990年1990年美国人口普查(英语:1990 United States Census)是由美国人口调查局于1990年进行的一次人口普查。第21次全美人口普查于1990年由人口调查局进行,并于1990年4月1日结束。在
  • 比较学宗教比较(或宗教比较学)是宗教学的一个分析世界上的各个宗教不同的观点和思想的解释的学科。这学科的范畴是根据对神话和灵性的研究,为要由宗教的隐喻取得主要的论点和在各种不
  • 南冰洋环流南极绕极流(英语: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或称为西风漂流、南极环流,为一个环绕南极洲由西向东的洋流。南极绕极流为南冰洋的主要循环系统特征。这令温暖的海水隔离南
  • 藏书癖藏书癖,是囤积病(英文: Compulsive hoarding,或称囤积症、强迫性囤积症、病态性囤积症、弃置恐惧症)的一种,指收藏书籍的行为已达到影响其日常社交或身体健康的强迫症。在许多有关
  • 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小屋:卑贱者的生活》(英语:Uncle Tom's Cabin; or, Life Among the Lowly),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汤姆大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
  • 卑南族卑南族(英语:Puyuma),音译比努悠玛雅恩、埔努悠玛雅恩(卑南语:Pinuyumayan、Punuyumayan,後者為南王部落專用),昔称八社番(闽南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
  • 阿姆斯特丹条约《阿姆斯特丹条约》(法语:Le Traité d'Amsterdam; 德语:Amsterdam Vertrag; 英语:Amsterdam Treaty),全称《修正欧洲联盟条约、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各项条约和若干有关文件的阿姆斯
  • 韦拉克鲁斯市韦拉克鲁斯(西班牙语:Veracruz),原名“圣地亚哥·德·韦拉克鲁斯”,是墨西哥境内第一个由西班牙人建立的居民点,位于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是墨西哥湾畔重要的港口城市,人口约44万(2005
  • 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Monterey),2015年1月之前原称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
  • 潘虹潘虹(1954年11月4日-),原名刘蓉华、潘红,原籍江苏常熟,出生于上海,中国女演员,一级演员。197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登上银幕,先后主演《奴隶的女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