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强制绝育
✍ dations ◷ 2025-09-16 14:34:32 #强制绝育
强制绝育(德语:Zwanghafte Sterilisation;英语:Compulsory sterilization)是国家或地方政府透过立法强制某些类型的人结扎、绝育。通常是出于所谓“优生学考量”,也有“为了社会经济与福祉”,避免某些“低/无价值的”或“低/无生产力的”人类繁衍后代,以便提高(未来)整体国民的健康素质与社会经济力。曾被列入强制绝育的对象各地不一,例如:某些遗传病病患(天生智障、精神分裂症、躁郁精神病、遗传性癫痫、遗传性杭丁顿舞蹈症、遗传性眼盲或耳聋、严重的遗传性身体缺陷以及严重酗酒者),精神病患,穷人,犯人,妓女。强制绝育政策并不是德国纳粹发明的,虽然是纳粹时期大量、系统化地执行优生政策,最后演变成屠杀残障、精神病、和遗传病患而震惊世界。从更宽广的历史脉络来看优生学在当时流行的社会原因:历史上曾经实施过强制绝育的国家或地方有:中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瑞士、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立陶宛、冰岛和日本。1933年3月24日,德意志帝国议会(在纳粹党的操作下)通过了俗称的“授权法案”,冻结了威玛宪法关于国家权力分立以及基本人权的规定,授权内阁得不经国会自行立法,以此彻底解决了魏玛共和的帝国议会小党林立、效率低落的问题--换来了一个极权国家--。于是纳粹政府很快在1933年7月14日通过了《遗传病后代预防法(德语:Gesetz zur Verhütung erbkranken Nachwuchses)》,并于25日公布,1934年1月1日生效。到1945年3月止,共有40万人依此法律被强制绝育,相当于当时德国生育年纪人口的1%。二战之后,上述的《遗传病后代预防法》并未被占领德国的联军废止,也未立即被1949年成立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废止,而是一直适用到1974年;这之间还有一些法规命令以此法为母法而制订。1988年,西德国会宣告此法是纳粹恶法,不过并未给予强制绝育的被害人如同其他纳粹受害者一样有向政府求偿的权利。1948年,日本曾通过母体保护法,规定可对残疾人强行绝育。
相关
- 型态学是技术分析中重要的一环,最早可追溯至道氏理论。主要记录价格的变动,并将其转换成图表显示。由于目标测量的关系,使技术分析的支持者喜欢采用。根据所在位置,分成两大类:根据形状
- STST节段(ST segment)为心电图学术语,表示QRS复合波(英语:QRS complex)至T波之间的间期,一般介于 0.005 至 0.150 秒之间(5 至 150 毫秒)。ST节段始于J点(英语:J-point)(即QRS复合波的终点),
- 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英语:Semiconductor)是一种电导率在绝缘体至导体之间的物质。电导率容易受控制的半导体,可作为信息处理的元件材料。从科技或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半导体非常重要。很多
- 阵发性心室上心搏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搏过速(英语: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簡稱 PSVT)是室上性心搏过速中的一种。一般患者不会出现症状,若有则可能是心悸、头重脚轻、盗汗、呼吸困难
-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在。岛屿生
- 叶夫根尼·恰佐夫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恰佐夫(俄语:Евге́ний Ива́нович Ча́зов,1929年6月10日-)是苏联医学博士、心脏病专家、苏联卫生部部长,苏联几任领导人的主治医生
- 计算数学计算数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内容包括设计和分析算法以及数学建模等,目的是为了在实际工程中利用快速稳定的算法得到精确值的近似值。在计算机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其基础计
- 网络中心战网络中心战(英语:Network-centric warfare,NCW),现多称网络中心行动(network-centric operations,NCO)是一种美国国防部所创的新军事指导原则,以求化信息优势为战争优势。其做法是用
- α-丁酮酸α-丁酮酸(英语:α-Ketobutyric acid)是胱硫醚裂解之后生成的产物。它亦是苏氨酸的降解产物之一,由苏氨酸脱氨酶脱氨而来。它也可被转化为丙酰辅酶A(并接着转化为甲基丙二酰辅酶A
- 下棋棋类、棋类游戏、棋是华人对游戏依照用具与内容来区别的一种特有分类名称,英文无直接对应的字词,然而多数种类棋子可翻成"Piece",或会分类成棋盘游戏("Boardgame"),藏族可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