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恋母情结
✍ dations ◷ 2025-11-11 19:33:54 #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也译作“伊底帕斯情结”或“俄狄浦斯情结”),是指儿子恋母仇父的复合情结。它是弗洛伊德主张的一种观点。这一名称来自希腊神话王子伊底帕斯(或作俄狄浦斯,Oedipus)的故事。伊底帕斯违反意愿,无意中杀父娶了母亲。弗洛伊德在精神病患者身上发现,对父母一方的强烈妒忌反映能够产生足够的破坏力。这种破坏力能产生恐惧,并因此对人格的形成和人际关系产生永久性的困扰和影响。由于时常在精神病患者身上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因此弗洛伊德假定这样的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弗洛伊德不仅假定伊底帕斯情结是神经症的核心,而且试图在此基础上来解释其他文化中的复杂现象。弗洛伊德1913年的《图腾与禁忌》一书中提出,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是其母亲,他总想占据父亲的位置,与自己的父亲争夺母亲的爱情。也就是恋母情结。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是个人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用来解释文化与社会的起源。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父亲拥有对其姐妹和女儿独占的性权利。于是儿子进行反抗,杀掉父亲并吃掉。由于感到罪孽深重,儿子压抑了对母亲、姐妹和他的女儿的性欲。乱伦禁忌和族外婚就是这样产生的。弗洛伊德的这一普遍性结论遭到多方怀疑,几乎所有的人类学家都不能认同,因为没有任何证据来支持它。也有个别的学者(盖扎·罗海姆)认为,紧张心理产生于恋母情结家庭状况。在这种家庭中,儿子对其父亲反抗并不得不抑制对母亲的乱伦欲求,这种情况在所有社会都有发现,是乱伦禁忌和族外婚产生的文化根源。按照他的说法,任何否认此事的人类学家都是在抑制自己的恋母情结。但是有学者的研究认为,这种情况在母系社会是不会发生的。本来厄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是形容恋父情结,不过后来大多引用伊底帕斯情结描述恋母/父两种心理。
相关
- 杜夫马尔科姆之子杜布(中世纪盖尔语:Dub mac Maíl Coluim;现代盖尔语:Dubh mac Mhaoil Chaluim;?-967年),有时被简称为杜夫王(Duff MacMalcolm),绰号慷慨者(Dén)和黑发(Niger),是962年-967年在
- 罗汉阿罗汉(梵语:अर्हत्,Arhat;巴利语:Arahant),又译阿罗诃,意译为应供、杀贼、无生,汉语常简称为罗汉;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第四果,是依照佛三转法轮解脱道的教导修习四念处、十二
- 秋水仙碱秋水仙素(英语:Colchicine)是最初萃取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的一种植物碱。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晶体,有剧毒。最先用于治愈风湿病和痛风,但是它的泻药及促进呕
- 恐血症恐血症又称惧血症,是一种天生的怕见血液的恐惧症。不同的是:有的人天生只怕见自己的血,也有人天生怕别人的血、动物的血和自己的血。在生活上,患有恐血症的人会不敢去献血。研究
- 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3-磷酸(英语: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缩写、GADP、GAP;或3-phosphoglyceraldehyde, PGAL)是生物体中的常见分子,是糖解作用的中间产物之一,以及卡尔文循环的糖类产物。这
- 绸绸,本字写成䌷,是一类丝织品,以平纹织法织成,质薄而软,有花绸、素绸之分。又可细分为宫绸、茧绸、绉绸。绸与绫、罗、缎合称绫罗绸缎。
- 哈勃常数在物理宇宙学里,哈勃–勒梅特定律(英语:Hubble-Lemaître law)指遥远星系的退行速度与它们和地球的距离成正比。这条定律原先称为哈勃定律(英语:Hubble's law),以证实者埃德温·哈勃
- 罗马历罗马历(英语:Roman Calendar),为实行于古代罗马王政时期的历法。罗马历起源于太阴历,把每年分为十个月到十三个月,直到公元前46年被儒略历取代为止。这段时期的历法,亦有称之为儒略
- 文科中学文理中学(德语:Gymnasium),部分地区也称lyzeum,是中等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种为进入大学准备的学校。何时进入这种学校,以及这种学校的学习时长,依不同的教育体制而有所区别。在德语
- 乙草胺乙草胺(英语:Acetochlor)是一种由孟山都和捷利康开发的除草剂,是苯胺类除草剂的一员,作为elongase和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GGPP)环化酶的抑制剂起作用,从而阻断赤霉素途径。它具有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