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野驴

✍ dations ◷ 2025-09-04 16:44:41 #IUCN极危物种,马属,驴品种

非洲野驴(学名:)是马科下的一种野生动物。这种动物被认为是驴()的祖先,因而归属于同一物种。它们生活在东非的草原及其他干燥的地区。

非洲野驴约为5呎高及6.5呎长。它们一般重440至510磅。尾巴约1.5呎长。

身体是短少平滑的毛皮,呈浅灰色至淡黄褐色,但在腹部及脚部很快转为白色。在所有亚种的背部都有细长深色的斑纹,而努比亚野驴(学名)就如驴一样,斑纹越过肩膀。而索马里野驴(学名)的脚部有黑色的横间,彷如斑马一般。在颈背有竖挺黑色的鬃毛。耳朵颇大有黑边。尾巴亦是黑色结尾。蹄较纤细,约为脚的直径。

非洲野驴在暮晨及黄昏较冷的时候出没,在日头会在石山寻找阴凉或遮盖处。它们在粗糙石山的行动依然迅速及步履稳健,时速可达50km/h。成熟的雄性会保卫自己约23公里大小的领域,并边界摆放粪堆作为重要的记号。由于身形的问题,它们在领域中不能驱赶其他雄性入侵者,反而会容忍并当作是从属看待,它们亦会将这些入侵者尽可能与雌性分隔。当有发情的雌性时,雄性会大叫。它们的族群较松散,数量约有50头。

非洲野驴主要以草、树皮及树叶作食粮。除了生长在干燥的气候外,它们亦需要水分,若在不能从食物中吸收水分,它们每三天需要饮水一次。但是,它们却可以在缺乏水分下生存,有指它们亦会饮用咸或污黑的水。

相关

  • 骨科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骨科学(英语:Osteology)或骨学是对骨骼的
  • 氧氟沙星氧氟沙星(氟嗪酸, Ofloxacin)是一种人工合成、广谱抗菌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合成于1982年,口服易吸收,快而完全,血药浓度高而持久,药物体内分布广。此抗生素适合做为最后一线
  • 安莫西林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译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本名羟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性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溶菌作用,主治易感微生物所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本品为治疗中耳炎的第
  • 卡洛·乌尔巴尼卡洛·乌尔巴尼(意大利语:Carlo Urbani,1956年10月19日-2003年3月29日),又译乌尔班尼或厄巴尼,意大利医生,是首位留意到SARS是一种全新传染病的医生。乌尔巴尼是无国界医生意大利分
  • 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拉沃斯拉夫·斯捷潘·鲁日奇卡(克罗地亚语:Lavoslav Stjepan Ružička,1887年9月13日克罗地亚武科瓦尔 - 1976年9月26日瑞士),克罗地亚化学家,193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鲁日奇卡生
  • 异常异常行为(或功能障碍行为)是一种行为特征,归因于那些被认为是罕见或功能障碍的病症。由社会不接受的行为组成,行为在非典型或不寻常的情况下被认为是不正常的,并且导致个体活动受
  • 络脉在中医学概念中,络脉为经脉的分支,以连络表里经脉或脏腑。 络脉有三种,分别为别络、浮络、孙络。
  • 巴芬岛寒流巴芬岛洋流(Baffin Island Current)为一个由北冰洋巴芬湾西部沿着巴芬岛向南流的洋流。其源头为西格陵兰洋流及由北冰洋流出的水源。其流速约为每日17公里。
  • 吴茱萸吴茱萸(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伏辣子、曲药子、气辣子、臭泡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
  • 承政院承政院,又称喉台、代言司,是朝鲜王朝传达王命与上奏臣下报告的官厅,全院有六位承旨。1400年(定宗二年),承政院设立。1401年(太宗元年),改名承枢院。1405年(太宗五年),从兵曹分出。18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