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狼

✍ dations ◷ 2025-04-04 23:39:37 #犬属,已灭绝动物,更新世哺乳类,北美洲史前哺乳动物,已灭绝的哺乳动物

恐狼(学名:)是犬属已灭绝的一个物种,为北美洲著名的史前肉食动物,与斯剑虎齐名,生活于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125,000–9,440 年前)的美国。虽然它与灰狼有关,但却不是任何现存物种的直系祖先。恐狼与灰狼在北美洲一同生存了约十万年。

恐狼的第一个标本是由Francis A. Linck于1854年沿美国俄亥俄河在近印第安纳州埃文斯维尔的鸽子河河口发现,而大部分的化石则在加里福尼亚州的拉布雷亚沥青坑中发现。

恐狼的体型与现今的灰狼(学名:)相近,的体重平均为60千克(132英磅)而则为68千克(150英磅)。颅骨与齿列近似灰狼,但强壮的颌骨与较大的牙齿显示恐狼拥有所有犬属中最强的咬合力。较强的咬合力使得恐狼更有能力猎捕更新世巨型动物群,包括当时同样栖息于北美洲的加州西方野马(英语:Equus occidentalis)、地懒、乳齿象、古风野牛与拟驼。恐狼可能像现今的犬属顶级掠食者一样是采群体猎食的形式。恐狼在第四纪灭绝事件中与其他北美洲的巨型动物群一同灭绝,也包括其他肉食动物,例如:巨型短面熊、美洲拟狮、斯剑虎、似剑齿虎、北美猎豹与豺,大约在克洛维斯人到达北美洲之后。恐狼灭绝的原因可能肇因于对巨型草食动物的依赖、气候变迁、以及与其他掠食者的竞争,目前的样本显示恐狼一直到 9,440 年前才完全灭绝。

在拉布雷亚沥青坑中,恐狼的数目非常之多,总数超过3600头,比所有其他的哺乳动物更多。由此可见,恐狼可能像现今的狼或狗般是群体猎食的,并且得知当时物种在接近灭绝时所承受的压力。

于1854年夏季当俄亥俄河的水位较低时,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埃文斯维尔发现了恐狼的模式标本。这个标本是一个化石化的颚骨,由Joseph Granville Norwood博士从Francis A. Linck处获得。他把这个标本交予约瑟夫·莱迪(Joseph Leidy)研究,莱迪确定这个标本属于狼的一个已灭绝物种,并于1854年发表。于1858年的文献中,莱迪将这个标本命名为恐狼。

Norwood博士在交予约瑟夫·莱迪恐狼标本的信中提及另有一个标本已交回Linck处,但因Linck于1854年经已死亡,故未能确定。这封信及恐狼的模式标本现正存放在费城自然科学院。

恐狼是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犬属:52。它们的身形比例类似于两种现存于北美洲的狼:阿拉斯加内陆狼(英语:Interior Alaskan wolf)()以及马更歇狼(英语:Northwestern wolf)()。现存体型最大的狼肩高约 97 cm(38英寸),体长约 180 cm(71英寸):1。一些拉布雷亚沥青坑出土的样本小于这个体长,但也有大于这个体长的样本。

和同体型大小的北方狼做为比较,恐狼具有较小的脚掌以及较大的头颅。头颅的长度可超过 310 mm(12英寸),具有较宽的腭、额骨与颧弓,更高耸的矢状嵴,这让恐狼的头颅看起来特别巨大。

的体重估计平均约 60千克(130磅),而 的体重则估计平均约 68千克(150磅) ,且有更大型的个体存在,但由于骨架限制因此不会超过 110千克(240磅)。相比之下,阿拉斯加内陆狼雄性体重平均为 43千克(95磅),雌性则为 37千克(82磅)。体重的范围大致在 21千克(46磅) 至 55千克(121磅) 之间,最高纪录可达到 79.4千克(175磅):1。恐狼的平均体型大约与灰狼的最大体型相近似。

完整的雄性恐狼化石辨识度十分高,因为其具有和其他犬科外型差异甚大的阴茎骨。

相关

  • 流行病流行病指可以感染众多人口的疾病,但不一定为传染病。流行病可以只是在某地区发生,亦可以是全球性的大流行。欧洲语言中,辞源均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epidemic,法语的épidémie等。
  • 孢子丝菌病孢子丝菌病是一种因为受到申克氏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感染,引起皮肤产生病变,也可能发生在肺、关节、骨骼,甚至脑,但是较为罕见。申克氏胞子丝菌存在于土壤中,干草堆、
  • 心房心房(拉丁语:Atrium)旧称䆝,是构成心脏腔室的一种。心脏分心房与心室,分别负责接收 左心房则可根据胚胎来源被分为左心耳和左心房窦。和原始静脉窦右角发展而来的腔静脉窦。在右
  • 米托蒽醌米托蒽醌(英语:Mitoxantrone)是一种蒽醌类(与蒽环类药物类似但不同)化疗药物。米托蒽醌被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其中主要包括远端转移的乳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 以太以太(英语:Luminiferous aether、aether 或 ether)或译为光以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为五元素之一。19世纪的物理学家,认为它是一种曾被假想的电磁波的传播
  • 全能干细胞细胞潜能(Cell potency)是指一个细胞可以分化为其他种细胞的能力。一般来说,一种细胞可以分化成越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就可以认为这种细胞的细胞潜能越大。细胞潜能从大到小可以
  • 东宁东宁(闽南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Tang-l
  • 1963年马来西亚法令《1963年马来西亚法令》(英语:Malaysia Act 1963)是一项在英国通过的国会法令。该法令在1963年7月31日获得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御准,并于当天在英国宪报上刊登,正式生效。该法令
  • 卡洛·鲁比亚卡洛·鲁比亚(意大利语:Carlo Rubbia,1934年3月31日-),出生于戈里齐亚,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与西蒙·范德梅尔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共同发现W及Z玻色子而获得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鲁比
  • 大面颊兽大面颊兽是更新世澳洲已灭绝的袋犀属(学名:)动物。它们的身体很重,脚厚,相信与现今的倭河马相似。它们是四足行走的。它们栖息在潮湿的澳洲海岸,于4.5万年前消失。它们也有沿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