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色界
✍ dations ◷ 2025-07-18 18:59:14 #色界
色界(梵语:rūpa-dhātu),或称色界天,又称色地(rūpa-bhūmi),佛教术语,世界的三界(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之一。据佛典说法,此界位于“欲界”之上。此界天人,仍保有色身(物质身),而已无欲乐,故色界天人色身,无有男女相,有别于欲界众生的色身样貌。此界众生,其衣自然而至,以光明为食物及语言。‘色界’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就是禅定的深浅麤(粗)妙(细)分四种阶级,称四禅天。住于初禅乃至四禅天的一切有情,若未获得解脱道或佛菩提道之见道功德者,皆属凡夫,都不能离意识心境界,都无法摆脱三界六道轮回生死之苦。无智者往往误计所证得的欲界及色界四种禅定境界为涅槃,此种误计所见,称为‘五现涅槃’,不是真实的涅槃。依所入禅定能至之浅深次第,分为四地(梵语:Bhūmi),相应于此界之“四禅天”(四静虑天)。细分为四个层级,每个层级有诸天:色界诸天之数,佛教部派以及各经论有诸多异说,有十六天、十七天、十八天、十九天,乃至于二十二天之数。大乘佛教通行说法,以初禅之顶为大梵天,二禅之顶为光音天,三禅之顶为遍净天,四禅之顶为广果天,每禅各立三天得十二天,加上佛教圣者所在的五净居天,一共十七天,此为藏传佛教通说;若再算入无想定得生的无想天则为十八天,《法苑珠林》、《楞严经》、大明《三藏法数》载此说,《地藏菩萨本愿经》又列名摩酰首罗天。迦湿弥罗有部,主张大梵王所居即梵辅处,无想天为广果天所摄,只立十六天。南传上座部佛教前三禅各立三天得九天,第四禅仅立广果天,再加上无想天以及五净居天,而为十六天。四禅天中的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为证阿那含以上圣者及大菩萨等解脱圣者所居,不再轮回下界受生,又称“净居天”或“五不还天”。
相关
- 单股反链病毒目单股反链病毒目(学名:Mononegavirales),核糖核酸病毒的一种,下面有8个科。
- 暴力暴力指基于故意侵犯或伤害他人的心理,而使用激烈且富有强制性力量之行为,包括有形物理或无形心理。暴力一般可被区分为“直接暴力”、“结构性暴力”和“文化暴力”。直接暴力
- 咽鼓管耳咽管或称听管、咽鼓管、欧氏管(英语:Eustachian tube、E-tube或 auditory tube),是连接咽喉和中耳的管道,在解剖学上属于中耳。成人的耳咽管约3.5厘米长。耳咽管可以维持中耳和
- 城市径流城市径流(Urban runoff),是城市化造成雨水的地表径流。这种径流是世界许多城市化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道路、停车场和人行道等不透水表面是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建设形成的。在暴
- 波罗的-斯拉夫语族波罗的-斯拉夫语族(Baltic-Slavic language)是印欧语系中波罗的语族和斯拉夫语族的合称。波罗的语族的语言和斯拉夫语族的语言共同点较多,两者较为接近。但波罗的诸语和斯拉夫
- 贝特曼原理生物学上,贝特曼原理指的是雌性通常在生育时比雄性投入更多能量,因此在多数物种中雌性必须操作有限的资源而趋于被动,雄性将为争夺她们而竞争。该理论是以英国遗传学家安格斯·
- 约翰·范扶累克约翰·范扶累克(英语:John van Vleck,1899年3月13日-1980年10月27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米德尔敦,美国物理学家,1977年,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
- 芭芭拉·乔丹芭芭拉·查理·乔丹 (英语:Barbara Charline Jordan,1936年2月21日-1996年1月17日)是一名美国律师、教育家、政治家与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领袖。作为民主党人,她是美国重建时期之后
- 吴清平吴清平(1962年-),广东蕉岭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安全监测与控制、食用菌产业化关键技术以及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现任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
- 隆背蜚蠊科见内文Polyphagidae隆背蜚蠊科(学名:Corydiidae,旧称Polyphagidae),又名地鳖科、昔蠊科、鳖蠊科,是蜚蠊目(Blattodea)隆背蜚蠊总科( Corydioidea)之下的一个科。本科之下可分为五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