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僧院
✍ dations ◷ 2025-09-14 11:14:41 #僧院
僧院是一种宗教机构,是供出家修行者修行、生活的地方,在许多宗教中均有此机构。追溯基督教的隐居修道的传统,甚至可以上溯至犹太教的爱色尼派。2世纪-3世纪,有一些隐修士(如俄利根)在埃及的沙漠定居,过苦修生活。他们为数不多,也不为教会领导层所欢迎。隐修的生活方式是由底比斯的保罗(Paul of Thebes)(d. c. 345)和圣安东尼(Anthony the Great)(ca.251 - 356)发动的。这时期主要是个人隐修。初期的隐修运动与新柏拉图主义有密切的关系。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主教亚他那修主张把隐修士纳入教会管理,得到了当时东方的加帕多家教父及西方的安波罗修、金口若望、耶柔米和奥古斯丁的支持。帕科缪于4世纪在埃及南部创设第一所基督教修道院。但帕科缪和巴西流的分歧非常大。帕科缪的修道院依然保持了不少苦修的传统;而巴西流则主张修士要过平静和正常的生活,免得承袭了苦修主义的那种个人主义。基本上以后的修道院都基于巴西流的主张。卡西恩在贝特雷姆做了僧侣,385年—400年间,他旅居下埃及,并编纂了《教诲》和《讲座》,对西方(普罗旺斯)的修道机构有深远影响。6世纪,意大利的圣本笃于罗马攻读文学历史之后,退隐修道。529年,在卡西诺山(Monte Cassino)建立了本笃修道院。他为修道院所写的规章,定下了修道院的管理方针和修士道德及生活的准则。此规章在查理大帝统治期间广为传播,从此其他修道院均以此为准。本笃被封为圣徒,他所创立的圣本笃修会也是最古老的修会。将近500年时间,欧洲的修道院都遵行圣本笃规章。其后欧洲各地的本笃修道院,控有大量地产,并为封建军队供应不少武士,并且与世俗的王侯密切共管国家事务。11世纪后期,出现教会革新和新的修道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包括1097年在法国创立的熙笃会、奥斯定会,13世纪的托钵僧团体方济各会和道明会等。他们主张过苦修生活,强调静默祷告,教堂简陋,没有私人财产。瘟疫横行时期,还兴建医院医治和照顾病人。依照圣本笃的规章,修士的生活重点是祷告和工作。《圣经》说:“一天七次赞美你”,因此每天要祷告七次,从凌晨3点起,每3小时祷告一次,依次为早祷、晨祷、第三时祷告、正午祷告、申时祷告、晚祷、夜祷,然后就寝。每日祷告时间总和约4小时。圣本笃认为修道院应该自给自足,避免仰赖外界捐助。因此修道院内自行生产各种生活必需品。院内有磨坊、面包房、菜圃、酒窖、手工作坊、马厩,甚至牧场。修道院因此开辟不少良田,有的修士还精通农业技术或酿酒技术。据说法国的香槟酒就是圣本笃修会的修士Dom Perignon首先酿制的。修士每天必须有固定时间阅读和抄写圣经典籍。这一传统既发展出了泥金装饰手抄本的卓越艺术,亦为文化的保存、传递、研究做出了莫大的贡献。接待远方来的宾客,包括难民、流浪者和朝圣者,也是修道院的重要工作。这一职能后来发展为医院、教育和社会服务。本笃会的会规规定会士不可婚娶。圣本笃的法规有两个缺点:帕科缪规定,修道院必须具备一所精心保养的图书馆。789年,查理大帝规定每座修道院都要办一所学校,由有学问的修士教导年轻人“七艺”,并阅读古典作品。这时的修道院还肩负教育功能,许多修道院甚至成了欧洲的文化与教育中心。
相关
- 立克次氏体痘立克次氏体痘(英文:Rickettsialpox)是由立克次氏体属病原体(Rickettsia akari(英语:Rickettsia akari))引起的、由螨传播的传染性疾病。1946年,该种疫情在纽约一片公寓群爆发后,医师罗
- V(D)J 重组抗体(antibody),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Ig),是一种主要由浆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
- 肠杆菌科肠杆菌科(学名:Enterobacteriaceae)是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的一科,为格兰氏阴性菌中的一个类群,皆为杆菌。它们普遍存在于动物体肠道、水、土壤、寄生虫等。其中,大肠杆菌是被研究
-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奥德里西亚 前460年–46年罗马时期 46年–681年旧大保加利亚 632年–668年第一帝国 681年–1018年拜占庭保加利亚 1018年–1185年第二帝国 1185年–1396年奥斯曼帝国统治 13
- 2A类致癌物这些物质、混合物和接触场合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2A类致癌物(对人类很可能有致癌性)。这里的大部分物质对人类的致癌的证据有限,但有足够的对其他某些动物致癌的证据。
- 斑蝥斑蝥,又可写作斑蟊。中文世界中,斑蝥所指称的生物一直有所混淆,有的人用于指称虎甲虫,有的用于芫菁科,由于芫菁含有药性成分──斑蝥素(芫菁素),故中药里头的斑蝥无疑是指芫菁。但在
- 高加索诸语言高加索语言泛指来源于高加索地区的语言,共同结合为高加索语系,其归属及分类均存争议。一般来说,高加索语言分为2或3种语系或语族,包括西北高加索语系、东北高加索语系和南高加索
- 亚伯拉罕·马斯洛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英语: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美国心理学家,以需求层次理论最为著名,为一种心理健康的理论,认为首先要满足人类天生的需求,最终
- 偏好偏好是实际潜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情感和倾向,它是非直观的,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于理性因素。偏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呈现出群体特征。在微观经济学价值理论中,偏好是价值上相对
- 菲力克斯·霍夫曼费利克斯·霍夫曼(Felix Hoffmann,1868年1月21日-1946年2月8日)是一位德国化学家,是他首先将海洛因和阿司匹林合成成为药物。1868年1月21日霍夫曼生于路德维希堡,在慕尼黑学习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