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

✍ dations ◷ 2025-09-15 17:18:09 #肝细胞
肝细胞(hepatocyte(hepato-意为肝,-cyte意为细胞))是肝脏实质中的一类多边形的腺上皮细胞。肝脏细胞直径在20-30um之间,使用H&E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细胞质整体嗜酸性并含有嗜碱性颗粒、细胞核大而圆、核仁大且染色体着色浅。肝细胞的再生能力较强,常可见到含2个核的细胞,甚至有细胞是8倍体乃至16倍体。肝细胞位于肝小叶(hepatic lobule)中。肝小叶是肝实质被结缔组织分隔成的肝区域,肝小叶中央是一条中央静脉,肝细胞则在中央静脉的法向平面上呈放射状排列成肝板,相邻肝板之间有为肝细胞输送营养的肝血窦(英语:Sinusoid_(blood_vessel))。相邻肝细胞之间会有局部细胞膜内凹,形成胆小管,接缝处以紧密连接相连,以确保管腔的密闭性。肝细胞外形呈立方体形,直径约为20-30微米。在光镜下观察经过H&E染色的肝细胞切片可见肝细胞核呈圆形且体积大,细胞质整体为嗜酸性,但有嗜碱性的颗粒。肝细胞核中核仁大、染色质着色较浅,提示肝细胞核中异染色质较少,基因表达活跃。肝细胞拥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快速分裂。肝细胞常可见到多倍体,比率则随物种不同而异,如大鼠肝细胞多倍体的比率可达8至9成,成人则约3至4成。肝细胞一般含有2个核,且有部分肝细胞为8倍体甚至16倍体。根据统计,成人肝脏内有30-40%的肝细胞系4倍体以上的多倍体。 肝细胞的细胞质中,滑面内质网(SER)、溶酶体和核糖体(Ri)、糙面内质网(RER)以及高尔基复合体(GC)均十分丰富。为了维持肝细胞的高代谢率,肝细胞内线粒体(Mi)数目很多,因此常常作为获取线粒体的素材。另外,肝细胞内还有一定数目的包涵体,内含脂肪、糖原等。肝细胞有三个不同的功能面:血窦面、细胞连接面、胆管面(均以指向的面而得名),其中血窦面和胆管面有发达的微绒毛,以实现快速的物质交换。肝细胞能借助发达的滑面内质网实现药物代谢等代谢、解毒作用。同时,肝细胞还能合成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胆汁也是由肝细胞分泌。此外,肝细胞的蛋白合成活动也比较旺盛,可以合成血清白蛋白等蛋白质。在肝脏受损等情况下,肝细胞能迅速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快速分裂。

相关

  • 噬菌体噬菌体(英语:bacteriophage)是病毒的一种,其特别之处是专以细菌为宿主,较为熟知的噬菌体是以大肠杆菌为寄主的T2噬菌体。跟别的病毒一样,噬菌体只是一团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的遗传物
  • 心杂音心杂音是血流通过心脏瓣膜时产生的心音,可以用听诊器听见。心杂音有两种类型。功能性杂音(生理杂音)主要由心脏以外的生理构造造成;病理性杂音则是由心脏构造异常所引起。功能性
  • ECL细胞类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s),常简称ECL细胞(ECL cells)是一种胃黏膜(英语:gastric mucosa)上的神经分泌细胞,常分布于胃壁细胞附近。ECL细胞能分泌组织胺,辅助胃酸的分
  • 扩散核武器扩散是指地球上越来越多国家拥有核武器且核物总数越来越多的状态,其带来的政治、军事、经济相关变化和问题。垂直扩散指的是一个国家同时增加核武器的种类多样性和数量
  • 雌酮雌酮(英语:Estrone或oestrone,E1,或译为雌酚酮、雌激素酮)是一种较弱的雌性甾体性激素,是三种主要的内源性雌激素之一,另外两种为雌二醇和雌三醇。雌酮等雌激素的生物合成从胆固醇
  • 维京时代北方日耳曼人从公元790年开始扩张,直到公元1066年丹麦人的后裔征服英格兰,一般称之为“维京时代”,是欧洲古典时代和中世纪之间的过渡时期。维京人是著名的航海家,他们在昔德兰
  • 基督教堂教堂是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一般特指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天主教的教堂又可称为“天主堂”;伊斯兰教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一般称为清真寺,犹太教从事宗教仪式和其它
  • 头昏目眩头重脚轻(Lightheadedness)也称为头昏目眩,是头晕时常见,令人不悦的感觉,常伴随着可能会昏倒的感觉。头重脚轻的感觉可能是短期或长期的,偶尔也可能是慢性病。当时也可能会出现所
  • 薄壁组织薄壁组织是植物中的活营养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在植物体内其总体积最大。薄壁组织分布于植物所有器官,例如根部的皮层、叶肉细胞与形成层。外界水分及溶解其中的离子可以自由通
  • 属格属格(拉丁语:casus genitivus,英语:genitive case,俄语:роди́тельный паде́ж,缩写: .mw-parser-output .smallcaps-all{font-variant:small-caps;text-trans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