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

✍ dations ◷ 2025-05-15 07:46:36 #肝细胞
肝细胞(hepatocyte(hepato-意为肝,-cyte意为细胞))是肝脏实质中的一类多边形的腺上皮细胞。肝脏细胞直径在20-30um之间,使用H&E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细胞质整体嗜酸性并含有嗜碱性颗粒、细胞核大而圆、核仁大且染色体着色浅。肝细胞的再生能力较强,常可见到含2个核的细胞,甚至有细胞是8倍体乃至16倍体。肝细胞位于肝小叶(hepatic lobule)中。肝小叶是肝实质被结缔组织分隔成的肝区域,肝小叶中央是一条中央静脉,肝细胞则在中央静脉的法向平面上呈放射状排列成肝板,相邻肝板之间有为肝细胞输送营养的肝血窦(英语:Sinusoid_(blood_vessel))。相邻肝细胞之间会有局部细胞膜内凹,形成胆小管,接缝处以紧密连接相连,以确保管腔的密闭性。肝细胞外形呈立方体形,直径约为20-30微米。在光镜下观察经过H&E染色的肝细胞切片可见肝细胞核呈圆形且体积大,细胞质整体为嗜酸性,但有嗜碱性的颗粒。肝细胞核中核仁大、染色质着色较浅,提示肝细胞核中异染色质较少,基因表达活跃。肝细胞拥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快速分裂。肝细胞常可见到多倍体,比率则随物种不同而异,如大鼠肝细胞多倍体的比率可达8至9成,成人则约3至4成。肝细胞一般含有2个核,且有部分肝细胞为8倍体甚至16倍体。根据统计,成人肝脏内有30-40%的肝细胞系4倍体以上的多倍体。 肝细胞的细胞质中,滑面内质网(SER)、溶酶体和核糖体(Ri)、糙面内质网(RER)以及高尔基复合体(GC)均十分丰富。为了维持肝细胞的高代谢率,肝细胞内线粒体(Mi)数目很多,因此常常作为获取线粒体的素材。另外,肝细胞内还有一定数目的包涵体,内含脂肪、糖原等。肝细胞有三个不同的功能面:血窦面、细胞连接面、胆管面(均以指向的面而得名),其中血窦面和胆管面有发达的微绒毛,以实现快速的物质交换。肝细胞能借助发达的滑面内质网实现药物代谢等代谢、解毒作用。同时,肝细胞还能合成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胆汁也是由肝细胞分泌。此外,肝细胞的蛋白合成活动也比较旺盛,可以合成血清白蛋白等蛋白质。在肝脏受损等情况下,肝细胞能迅速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快速分裂。

相关

  • 公共事业振兴署公共事业振兴署(英语: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 WPA)(1935年-1943年),大萧条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时期建立的一个政府机构,以助解决当时大规模的失业问题,是新政时期(以及
  • 癌(Carcinoma),有翻译为恶性上皮细胞肿瘤,是癌症的一种。在医学上专指由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其它由结缔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只称作恶性肿瘤,如:肌肉或骨骼的恶性肉瘤(Sarcoma)、黑
  • 青霉烷青霉烷(Penam)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下属分类,其主炼为一β-内酰胺环接上饱和的五元环,而该五元环内有一个硫。 青霉素就是该分类的一员,该分类的称呼也是由此而来。羧基青霉素
  • 腓骨腓骨(拉丁语:Fibula)是人和脊椎动物(四足类)小腿上的两块长骨之一,位于小腿外侧,较细;某些动物(如蛙和蟾蜍等)腓骨与其内侧的胫骨融合成胫腓骨。腓骨比胫骨细;腓骨上端称作腓骨小头,可以
  • 蚱蜢效应蚱蜢效应(grasshopper effect)是指污染物透过挥发或是风力的影响,不断的释放至大气中,然后再借由沉降作用(例如降雨)回到陆地上,并随季节变化一直在反复进行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
  • 墨洛温王朝图尔奈(457-508)阿里乌派(496年以前) 正统基督教(496-751)墨洛温王朝(法语:Mérovingiens,又译梅罗文王朝或梅罗文加王朝)是一个法兰克人王朝和中世纪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希尔德
  • 编码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解码则是编码的逆过程。对于特定的上下文,编码有一些更具体的意义。
  • 形容词形容词是词类中的一类。其根本特点是自由地作定语、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在语义上,形容词多表示性质、状态、属性、描述等含义。和名词、动词相比,形容词本身的词类地位最不
  • 琉球语琉球语(冲绳语:ルーチューグチ),又称岛言叶(しまくとぅば),属日本琉球语系,分布在冲绳县、鹿儿岛县奄美群岛,是对琉球群岛(包括奄美群岛及冲绳群岛)一系列本土语言的统称。由于各种琉球
  • 卡铂卡铂(英语:Carboplatin)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的化疗药物,这些癌症包括卵巢癌、肺癌、头颈癌、脑癌、神经母细胞瘤等,卡铂还用以一些特殊类型的三阴性乳癌等癌症的治疗。其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