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毒物兴奋效应
✍ dations ◷ 2025-08-12 22:48:10 #毒物兴奋效应
毒物兴奋效应(英语:Hormesis,源自希腊语hormáein,意为“激活”)是毒理学中用来描述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的术语,与高剂量毒物对生物体有害;相反,低剂量毒物反而对生物体有益。其剂量效应曲线的特征为低剂量具有刺激效应、高剂量具有抑制效应。学术界对毒物兴奋效应有很多争论,有些人认为毒物兴奋效应是一种在生物体中广泛而重要的现象,但这一观点并未被普遍接受。
相关
- RNA干扰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缩写为RNAi)是指一种分子生物学上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其机制是通过阻碍特定基因的转录或翻译来抑制基因表达。当细胞中导入与内源性mRNA编码
- 利福平利福平(Rifampicin)为一种广效性抗生素,可治疗包含结核病、痳疯病,以及军团病等疾病。利福平通常与其他抗生素合用,除了用于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脑膜炎球菌(英语:meningococcal
- 薄寮省薄寮省(越南语:Tỉnh Bạc Liêu/.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黄油猫悖论黄油猫悖论(英语:Buttered cat paradox),是把两种趣谈组合而成的恶搞悖论,该常识为:这个悖论出在,你把黄油吐司没有涂上黄油的一面黏着猫的背部之时。依照以上两条定律,猫无法用脚着
- 阿方索十三世阿方索十三世(西班牙语:Alfonso XIII,1886年5月17日-1941年2月28日),全名阿方索·莱昂·费尔南多·马里亚·海梅·伊西德罗·帕斯夸尔·安东尼奥·德·波旁—哈布斯堡-洛林(Alfonso
- 波鸿波鸿 (德语:Bochum,国际音标:.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
- 马来西亚航空航空公司:餐饮公司:电脑系统:发动机相关:其他:马来西亚航空(马来语:Penerbangan Malaysia;英语:Malaysia Airlines),常见的非正式中文名称为马来西亚国际航空,中文简称马航,是马来西亚的
- 1140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格林贝格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7年) 2006年/2007年彼得·安德烈亚斯·格林贝格(德语:Peter Andreas Grünberg,1939年5月18日-2018年4月7日),德国物理学家,主要研究固态物理学,因发现巨磁阻
- 契丹语契丹语 (大字: ; 小字: ) 是契丹人的语言,现已绝迹,一般认为属于蒙古语族。在辽朝和西辽(907至1218年)有官方语言地位。它有大字、小字两种文字系统,现代语言学家目前尚未完全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