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史

✍ dations ◷ 2025-11-09 13:57:34 #中国交通史

饮食 - 服饰 - 建筑 - 文物 - 节日 - 教育
科学 - 五术(医学 - 术数) - 武术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国交通亦发生巨变。机动交通取代非机动交通,现代化的公共交通兴起。北洋政府时期开始,各级政府开始涉入、参与、主导公共交通的运营。

古代交通分为道路运输和水运两类,交通工具以人力、畜力、风力驱动。先秦时代起,政府即参与道路建设。秦国(朝)政府修建筑了秦栈道、秦驰道、秦直道。

中国的城市化在19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起步,20世纪前期获得初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机动交通构成的公共交通逐步成为主流出行方式:39。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新的交通形式——铁路、蒸汽船等被带入中国。

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在20世纪初进入中国。1906年6月,天津电车电灯在天津开始运营单轨“白牌”电车,这是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以及中国第一条公交线路。

民国时期,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南京、重庆、汉口等城市出现了公共汽车服务:39—40。

当代研究者王子今指出,中国传统史学中,交通史并非独立史学类别。二十四史的各类志中,通常是仪卫志、车服志、舆服志涉及交通内容,实与封建身份等级制度相关,不能概括交通全貌。民国时期编写的《清史稿》,设立交通志。分为四卷,分别是铁路、轮船、电报、邮政。王子今认为“体现了20世纪新历史观和文化观对中国史学界的影响”。1920年代,王倬《交通史》和袁德宣《交通史略》相继出版,开辟了中国交通史学的研究。1937年,白寿彝《中国交通史》出版,是为第一部关于中国交通史的完合性学术专著:164。当代考古工作和简牍研究亦推动中国古代交通史的研究:173。

研究者李沛霖指出,在近代城市公共交通研究领域相对集中于上海、南京、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对其他城市较少涉及。以及存在“研究对象存畸重畸轻”等问题:42—43。

相关

  • 灰树花蕈伞平版状灰树花(学名:Grifola frondosa),又名舞菇、贝叶多孔菌、云蕈、栗子蘑、栗蘑、千佛菌、莲花菌、甜瓜板、奇果菌、叶奇果菌,日本《今昔物语集》中记载野生灰树花有轻微毒
  • 科林英多尔夫之子科林(中世纪盖尔语: Cuilén mac Ildulb:现代盖尔语: Cailean;?-971年)中文常被翻译为科林王(Culen或Colin),绰号白种人(An Fionn)是967年-971年在位的阿尔巴国王。他是阿
  • 咖啡加工咖啡加工(Coffee Production)是一种将咖啡树的咖啡果转换为生咖啡豆商品的工业过程。过程中将咖啡果的果实或果肉去除,留下种子或豆子,并将之烘干。不同的加工方式会影响咖啡在
  • 原辰马商会本町店铺坐标:25°02′44.2″N 121°30′48.2″E / 25.045611°N 121.513389°E / 25.045611; 121.513389原辰马商会本町店铺,建于1929年,最初为原辰马商会本町店铺,之后由专卖局台北支
  • 加成反应加成反应(addition reaction)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它发生在有双键或三键的物质中。加成反应进行后,重键打开,原来重键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加成反应一般是两分子反应
  •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是文革结束后批判的四人帮言论之一。类似的说法还有“宁要社会主义的低产,不要资本主义的高产”、“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的高
  • 中心距中心距是一种表示二物体距离的方式,是指二物体中心之间的距离。若物体为圆柱状,一般是以物体的圆心位置为准。若物体会旋转(如齿轮),则以二物体旋转轴的最短离为准。利用中心距,可
  • 狄克山狄克山是俄罗斯的山峰,位于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属于高加索山脉的一部分,距离与格鲁吉亚接壤边境约5公里,海拔高度5,205米,是该山脉和欧洲第二高峰。
  • 宝剑金钗《宝剑金钗》,是作家王度庐的武侠小说成名作,共有34回、45万字,主要是描写江小鹤义兄李凤杰之子李慕白“性格的悲剧”,以及他与侠女俞秀莲、侠妓谢翠纤之间的哀情故事。(http://
  • 希加尔河希加尔河(英语:Shigar River;乌尔都语:دریائے شگر‎‎),位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的巴尔蒂斯坦地区,为印度河右岸支流。希加尔河由{{link-e in no yxkz 1n|巴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