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tc{font-size:.3em}." />

诸葛靓

✍ dations ◷ 2025-11-28 17:50:05 #诸葛靓

诸葛jìng(257年前-280年后),字仲思,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幼子。诸葛诞叛乱后入仕东吴。吴亡后投降晋朝,但因父仇而终身不仕,时人称许他至孝。

诸葛靓原与父亲在魏国,性格方正且有才能和声望。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据守寿春反抗掌握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并派长史吴纲带着诸葛靓和牙门子弟到东吴作人质并请求援军。诸葛诞据守一年后终以兵败告终,自己亦被大将军司马胡奋所杀,诛夷三族。诸葛靓于是留在东吴,任右将军。

吴甘露元年(265年),吴末帝孙晧移都武昌,诸葛靓与御史大夫丁固留下镇守建业。次年,山贼施但聚众数千人,劫持永安侯孙谦叛乱并攻向建业,要改立孙谦。将到建业前已有万多人,更择选吉日,以孙谦名义派使者召命留守的丁固和诸葛靓。但诸葛靓立即处斩其使者。施但随即再前进,诸葛靓及丁固出击,在牛屯击溃施但部众,俘获孙谦。宝鼎三年(268年),诸葛靓又与右大司马丁奉进攻合肥,被晋安东将军司马骏击退。

天纪三年(279年)冬,晋武帝出兵多路攻打东吴,发动晋灭吴之战。次年,晋兵先后攻陷长江诸镇,王浑进逼牛渚,诸葛靓于是受命与丹阳太守沈莹和护军孙震,在丞相张悌率领下渡江迎战。吴军渡江后围攻城阳都尉张乔,张乔兵少被逼请降,诸葛靓建议屠杀张乔及其兵众,认为他仅是救兵未到而假意投降,一旦留其在后,必会成为后患。但张悌不听,继续前进。及后与扬州刺史周浚对阵,薛莹进攻失败向后撤退,被晋军乘乱攻击,吴兵溃散,更遭张乔从后进击,吴军因而大败。诸葛靓领数百人逃走,期间遇到张悌并邀他一同离去,但张悌决心为国赴死,诸葛靓再三牵动仍然无法令张悌改变主意,唯有流泪离去。

当年晋军就攻到建业,孙晧投降,东吴灭亡。诸葛靓与孙晧和一众官员被迁移到洛阳,被召为大司马,但诸葛靓不应命。后再召为侍中,亦不接受。后诸葛靓回到家乡,仍因晋室与他有杀父之仇而终身不面向洛阳方向而坐。

相关

  • 核膜核膜(英语:nuclear membrane 或 karyotheca),又称核被膜或核封套(nuclear envelope)是包围真核细胞细胞核,分隔开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生物膜。核膜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厚度共约20-1
  • 乾隆乾隆(满语:ᠠᠪᡴᠠᡳ ᠸᡝᡥᡳᠶᡝᡥᡝ,转写:abkai wehiyehe;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Menk H
  • 棒状割齿喉盘鱼棒状割齿喉盘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喉盘鱼亚目喉盘鱼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中西大西洋区,从多米尼克至圣卢西亚海域,栖息深度约1米,体长可达3.8公分,属底栖性鱼类,栖息在水浅的岩石海岸
  • 陈徽崇陈徽崇(1947年9月23日-2008年7月27日),是马来西亚一名艺术家、教育家及作曲家,《二十四节令鼓》的共同创作人之一,有“大马华人音乐教父”之称。陈徽崇妻子卫燕贞,儿子陈光裕,女儿陈
  • 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英语: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简称赛默飞世尔或赛默飞,是一家美国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公司。2006年5月14日由两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合并而成,总部位于美国沃
  • 曹亮吉曹亮吉(1943年-2021年3月17日),台湾作家、数学家、教育工作者。曹亮吉于1943年生于东京,三岁返台。台北市建国中学毕业后进国立台湾大学数学系
  • 斯科特·阿兰 斯科特·阿兰(英语:Scott Allan,1991年11月28日-)是一名苏格兰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场,现效力于苏超球队希伯尼安。阿兰在10岁时进入]的青训体系
  • 尼泽蒂·哈伊罗维奇尼泽蒂·哈伊罗维奇(Izet Hajrović,1991年8月4日-)是一位出生于瑞士的波黑足球运动员,现在效力于克罗地亚足球甲级联赛球队萨格勒布迪纳摩,在球
  • 反潜作战反潜作战(英语:Anti-Submarine Warfare,ASW)泛指以各种手段与装备进行搜索、侦测、驱赶、攻击与摧毁水面下潜艇的军事行动或是任务类型。反潜作战任务的关键因素及手段是使用先进的声纳技术对潜艇进行侦测、分类、循迹至锁定。攻击时通常采用鱼雷、反潜导弹和深水炸弹完成击毁敌方潜艇的目标。鱼雷、反潜导弹和深水炸弹可以从空中,水面和水下进行发射。反潜作战的目的是保护己方和友军水面舰艇,保障航线通行,争夺制海权。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曾经运用过最早的潜艇,虽然受到攻击的一方进行反制的行动,不过这还不能算是
  • 宽脸长鼻袋狸宽脸长鼻袋狸()是已灭绝的长鼻袋鼠属生物。它们最初于1844年由约翰·古尔德所描述,发现的时间候其数量已很稀少。目前只有少量的标本,最后一个于1875年采集。它们在欧洲殖民澳洲前就已经差不多灭绝了。从亚化石遗骸得知,它们原本广泛分布在南澳州半干燥的沿岸区域至西澳州海岸,最北可能至西北角。对于宽脸长鼻袋狸的习性差不多完全不明。但有一点肯定的是它们不会进入其近亲长鼻袋鼠及长脚袋鼠所栖息的森林。宽脸长鼻袋狸较其他长鼻袋狸细小,约长24厘米,而尾巴长18厘米。上身呈灰色,而下身呈白色,体形像大家鼠。它们的耳朵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