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入林》(英语:),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执笔于1949年,当时他从意大利旅行打猎回国。故事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坎特威尔上校(Colonel antwell)与19岁的意大利姑娘蕾纳塔(Renata)的纯真爱情。一般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失败的作品,海明威饱受江郎才尽的讥评。
郝维称坎特威尔上校为海明威的最后一个浪漫英雄,他有三十年的从军生涯,在战场上杀死122名敌人,这些英勇的事迹足以让他的上司妒嫉。一战期间他来到意大利,遇见了美丽的蕾纳塔,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他陪着美女在威尼斯游船的种种情节,“矫揉造作甚至虚伪的对话”,只是一场白日梦。
莫顿(Morton Zabel)在国家(The Nation)周刊中宣称“作者最糟糕的一部作品,缺乏创作力,语言拙劣,仅仅是自爽的玩票性质”( "the poorest thing its author has ever done – poor with a feebleness of invention, a dullness of language, and a self-parodying style and theme.") 这本书彻底暴露了海明威的各种致命弱点,被讥为江郎才尽,代之以衰老和消沉;但马奎兹却说“这部最不成功的小说是他最美丽的作品。就像他自己披露的那样,这部作品最初是做为短篇小说来写的,后来误入长篇小说的丛林中。在一位如此博学的技师笔下,会存在那么多结构上的裂缝和那么多文化构造上的差错,是难以理解的。他是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善写对话的能工巧匠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同时存在若干那么矫揉造作甚至虚伪的对话,也是不可理解的。”“没有《渡河入林》,就没有《老人与海》。”
急流的春天 (1926)太阳照常升起 (1926)永别了,武器 (1929)虽有犹无 (1937)丧钟为谁而鸣 (1940)渡河入林 (1950)老人与海 (1952)河流中的岛 (1970)伊甸园 (1986)乞力马扎罗山下 (2005)
大双心河 (1924)士兵的家 (1925)雨中的猫 (1925)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1926)白象似的群山 (1927)杀人者 (1927)不败者 (1927)一天的等待 (1933)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1936)世界之都 (1936)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1936)赌徒、女尼与无线电 (?)一个年轻人的冒险 (?)
(1923) · (1925) · (1927) · (1933) · (1936) · (1938) · (1969) · (1972) · (1987) · (1995) · (?) · (?)
(1961) · (1967)
(1932) · (1935) · (1962) · (1964) · (1967) · (1970) · (1981) · (1985) · (1985) · (1999 memoir)
(1932) · (1943) · (1944) · (1946) · (1947) · (1950) · (1952) · (1957) · (1957) · 老人与海 (1958) · (1962) · (1964) · (1965) · (1977) · (1984) · (1996) · (1999)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