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是由一个主人邀请其他客人参加,增加他们彼此交流的机会、愉悦自身及提升修养的聚会。沙龙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意大利,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中亦极为流行,直到现代仍然存在。
沙龙(salon)一词最早出现于1664年的法国(来自意大利语salone,这个意大利词则来自sala,即意大利豪宅中的待客厅)。在这之前的文艺聚会通常也是以所用的房间来命名,例如内阁(cabinet)、陋室(réduit)和小巷(ruelle)等。 在十七世纪末,这些聚会一般会在卧室中举行(被看做是一种私人会客厅), 通常情况是一位女士斜倚在床上,她的女友人们围坐在四周的椅子上。不过像法王路易十四的petit lever中,客人全部都站着。小巷(ruelle)指床和墙之间的空间,这个词一般来形容“矫揉造作的女子(法语:précieuses)”的集会,这种集会出现在十七世纪上半叶受过教育的女子中。法国第一个著名沙龙是卢浮宫近处的朗布依埃府(英语:Hôtel de Rambouillet),其女主人朗布依埃侯爵夫人(英语:Catherine de Vivonne, marquise de Rambouillet)(1588-1665)从1607年开始一直举办沙龙直到去世。 沙龙的很多规则也是由她一手制定的。
沙龙的历史十分复杂,因为这要涉及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各种文化、社会历史。从不同的角度可能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因此对于沙龙与法国历史和启蒙运动究竟有多大关系有很多见解。主流历史编纂学观点一般集中在沙龙与公共领域(诸如女性地位)的关系上。
沙龙的历史划分要看究竟采用哪种历史编纂学观点。一般意见是从十六世纪早期到十八世纪末为一个主要时期。德娜·古德曼认为其结束在法国大革命爆发时。 史蒂文·凯尔的观点较为独特,他认为这段时期至少可以推迟到1848年革命之前。
当时的文献指出沙龙的主导理念是理想主义式的礼貌、优雅和诚实,但很可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德娜·古德曼宣称相对作为一个“礼仪学校”(schools of civilité)来说,沙龙更是一个哲学团体,因此才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礼仪的重要性只是被放在第二位。
沙龙的鼎盛年代被称作“谈话时代”(age of conversation)。 沙龙中谈论的主题分为谈起来“礼貌”或“不礼貌”两种,沙龙的主人也被认为需要拥有缓和气氛的能力,不过所谓“礼貌”却没什么正式定义。马塞尔·普鲁斯特认为政治是一定要避开的话题。 但也有小部分人认为除了政府别的什么都不应该谈及。
尤尔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62年出版)是研究沙龙与公共领域的重要著作,该书的观点是沙龙在历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他在定义“公共领域”时也把沙龙当做一个重要元素。
在德娜·古德曼的《文学界》(The Republic of Letters)中,作者宣称“公共领域就是由沙龙、新闻界和其他社交组织构成的”。 该著作也进一步强调了沙龙在法国历史和启蒙运动中的重要性,这个观点自从1994年《文学界》出版以来就一直占据主流地位。 不过也有人认为古德曼的著作“很显然只是为了支持(哈贝马斯的)论文”,而不是去验证它。
相应的反对观点来自诺博特·伊里亚思,他在《风俗史》(The History of Manners)一书中认为沙龙的的重要元素——礼貌、优雅和诚实,“都是些同义词,不论广义狭义,不过是一些人为自己的行为选定的标准”。 琼·兰德斯(Joan Landes)也说“在某种程度上,沙龙只是制度化的宫廷的衍生物”,而不是公共领域的一部分。 其他人,例如史蒂文·凯尔宣称私人或公共领域的概念都与沙龙有重叠。
沙龙和女性的关系也受到了历史学家的关注。 十九和二十世纪的很多著作一般都只谈到沙龙和丑闻及“小阴谋”(petty intrigues)的关系。 其他的一些则涉及到了沙龙中的女性的积极影响。 不过也因为沙龙中女性过多使得其研究进展困难——当时的大多数重要人物都是男性。
一些历史学家试图把目光放在单个的女性身上,不过直到1970年,这些历史学家的著作大多都是关于这些沙龙主人的个人故事。 在二十世纪末,随着女权主义研究的进步,关于沙龙主人们的社会重要性的研究才逐渐多起来。 关于启蒙运动的一般性著作例如,《启蒙运动在法国》(France in the Enlightenment)倾向于认为女性的统治地位只局限于沙龙内部。 不过古德曼却不这么认为。 她也曾说:“沙龙主人不是想挤到上流社会里,这些聪明的、受过教育的女子是通过吸收接纳文学界的价值观,并按自己的社会知识和教育需要将其用于塑造沙龙”。
在吸引文人艺术家这一点上,沙龙不同于宫廷的是,它们并不用赞助来作为诱饵。另一个区别是其社会等级不太明显。 在十七十八世纪,“沙龙鼓励异性间及贵族和布尔乔亚间的社交”。 因此沙龙被认为促进了社会壁垒的消失。在十八世纪,沙龙进入了启蒙运动的阵营。
沙龙主人一般都是些强势的女性,她们是沙龙的核心,有权挑选客人、制定规则和沙龙主题。在沙龙中她们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并交换意见、给出评价,因此沙龙也被看做是这些女子对自己的继续教育。 十七世纪最著名的沙龙有1607年在朗布依埃府(英语:Hôtel de Rambouillet)由其女主人朗布依埃侯爵夫人(英语:Catherine de Vivonne, marquise de Rambouillet)举办的沙龙,以及1652年史居里女勋爵(英语:Madeleine de Scudéry)举办的沙龙。
十八世纪著名的沙龙主人有:
沙龙一度风靡欧洲,在十八到十九世纪,很多仿照巴黎式沙龙的沙龙出现在了欧洲各地,甚至包括一些新世界国家。
在十八世纪的英格兰,最著名沙龙主人是伊丽莎白·蒙塔古(英语:Elizabeth Montagu),蓝色长筒袜(英语:blue stockings)一词就诞生自她的沙龙中,也是她本人成立了英格兰蓝色长筒袜协会(英语:Blue Stockings Society (England))。十九世纪为避1848年革命而躲到伦敦的俄罗斯梅里男爵夫人(Baroness Méry von Bruiningk)的沙龙也很有名。1860年代,女权主义者克莱门蒂亚·泰勒在伦敦也举办过激进的沙龙,参加她沙龙的人有 露意莎·奥尔柯特、 芭芭拉·博迪肯、莉蒂亚·贝克尔和伊丽莎白·布莱克威尔。
在德国,沙龙主人包括一些犹太女性例如海利薇·赫茨(英语:Henriette Herz)和拉赫尔·瓦尔哈根(英语:拉赫爾·瓦爾哈根),西班牙有第十三代阿尔巴女公爵(英语:María del Pilar Teresa Cayetana de Silva y Álvarez de Toledo, 13th Duchess of Alba)(18世纪),希腊则有Alexandra Mavrokordatou(17世纪)。
16世纪的意大利艺妓图利娅·达拉戈纳举办过早期沙龙,其他人还有退位后的克里斯蒂娜女王和玛丽·曼奇尼。19世纪时沙龙在意大利还再次兴盛过一段时期,并在意大利历史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当时为了逃避政府审查,很多社会评论都是在沙龙中做出的。在这之后新闻界就取代了沙龙的位置。
在伊比利亚半岛或拉丁美洲,图特利亚(tertulia)是一种类似沙龙的文艺聚会。这个词最初来自西班牙语,20世纪的图特利亚多举办在公众场合,与会者会互相分享诗歌等艺术作品。 阿根廷的玛利基塔·桑切斯(英语:Mariquita Sánchez)是布宜诺斯艾利斯著名的沙龙主人。 她热心于革命,因此其图特利亚聚集了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革命人物。1813年5月14日,阿根廷国歌祖国进行曲的首次歌唱就是在她的家中。
在十七世纪的波兰,斯尼亚夫斯卡女公爵曾举办过沙龙,十八世纪就更加普遍了,最著名的为十八世纪末的大公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的周四晚餐(英语:Thursday Dinners)。
在斯堪的纳维亚,沙龙由索菲亚·伊丽莎白·布伦纳在十七世纪引入瑞典。十八世纪的沙龙主人有海德薇格·夏洛塔·诺登弗吕希特(英语:Hedvig Charlotta Nordenflycht)和安娜·玛丽·伦格伦(英语:Anna Maria Lenngren)。十九世纪也有马拉·西尔弗斯托尔佩(英语:Malla Silfverstolpe)。在丹麦,十八世纪末的克利斯蒂安·索菲·霍尔施泰因和夏洛特·西梅尔曼对该国政治也产生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