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里

✍ dations ◷ 2025-08-22 19:39:42 #阿巴里

阿巴里(邹语:Auari、Avayi、Avai)亦有记为阿吧哩,是台湾民间传说中的一名邹族头目。据说阿里山的名字便是源自于他,然此阿里山一名由来的说法与现存文献史料并不吻合。

传说中阿巴里是达邦社的一名头目,生活在18世纪中期(1750年代),由于他勇敢而擅长打猎,每次带族人进入山中狩猎时都可以有大量收获,族人视他为英雄,汉人因此称此地为阿巴里或阿巴邑山,最后直称阿里山。

史料中有关“阿巴里”的记载,有1788年与1790年“阿里山总社”“番头目阿吧哩”等人因协助平定林爽文事件被两次安排前往北京为乾隆商寿;久美部落Luhtu社群(鹿楮社)族人流传 Avai 头目两度渡海出征,从敌人Hongte(疑为皇帝)拯救兄弟的传说,而现今久美部落故头目的夫人仍保存据称当时乾隆所赏赐的“龙袍”。:6-10另外,1886年,嘉义前山大南势上下八社社长“阿巴里”等一千七百余人归化,但无法确定这些社群是否和邹族有关。

现代流传阿里山一名来自邹族头目之名“阿里”的说法,最早始于1967年出版的《嘉义县志》,引述自当时吴凤乡阿里山林场技师柳竹青的说法,后来又出现了另一个头目“阿巴里”的说法。研究者研究阿巴里与阿里山之名的传说,认为这项传说与现存文献史料并不吻合,2003年生态学者陈玉峰教授撰文斥责此说为“汉人创造想像的神话”:

另外,过去所指称的“阿里山”并不是山,跟现在的阿里山区位置不同,而是靠近平地的浅山区。综上所述,将阿巴里的传说连结到阿里山的命名,很有可能只是不明白邹族文化的汉人道听涂说而记载下来的。

关于阿里山名字的来源,另有说法认为是日治时期时,阿里山属于一个名叫“A-buy”的高氏族人猎场,并且被日本人口误说成“阿巴里”,阿里山也就被称为“阿巴里的山”,但这个说法同样有阿巴里传说与现存史料文献不吻合的问题。

阿里山名字来源,目前主要的说法来自日治时1938年出版的《台湾地名研究》,安倍明义记述有一说认为“阿里”可能为清初台湾府城南侧、凤山以南东侧内山族群的通称“傀儡”,为当地平埔族(马卡道族)称呼山上的原住民为“Kali”台语音译Kale的K音脱落,变成阿里山的名字,但许多学者都不同意此说。2011年邹族学者Pasuya Poiconu(考试委员巴苏亚·博伊哲努教授,汉名浦忠成)发表论文〈阿里山在哪里?阿里山认知差异初探〉论述,台语“傀儡”(Kale)早在清初以前就是指凤山以南东侧内山族群的通称,与阿里山远在台湾府城北侧两天路程相差过远,两者也都早被列为“归化生番”,不太会混淆,而邹族对此山区早以Psoseongana(意为松树之地)名之。:116-121除了现在台语中还保有“Kali”的音外,舍弃K音确也是台湾原住民语方言变化的常态之一,然此说亦无法与荷兰、清初文献阿里山的记载吻合。

相关

  • 美国的建国之父美国开国元勋(英语:Founding Fathers of the United States)是指签署《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政治领导人以及参与美国革命的领袖,又译作建国先贤。他们是美国的奠基者
  • 银河年银河年(英语:galactic year),也称为宇宙年(cosmic year),是太阳系在轨道上绕着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的时间,估计在2.25亿至2.5亿“地球年”之间。银河年相较于地球年(地球在轨道上绕着
  • 邦美蜀战役美国等国正式介入之后美国撤出至南越灭亡邦美蜀战役,(越南语:Trận Buôn Ma Thuột,英语:Battle of Ban Me Thuot)是越南战争后期的一场战斗,北越在1975年3月,越南人民军及越共对南
  • 丁丁虫亚目砂壳纤毛虫(学名:Tintinnina),又名有钟纤毛虫或丁丁虫,泛指隶属于纤毛虫门旋毛纲之下丁丁虫亚目的物种。丁丁虫亚目旧属旋毛纲,现时被重新分类,成为了寡毛纲Choreotrichida目之下的
  • 张国龙 (作家)张国龙(1972年-),男,汉族,四川营山人,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
  • 剪枝剪枝(英语:pruning)是机器学习与搜索算法当中通过移除决策树中分辨能力较弱的部分而减小决策树大小的方法。剪枝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因此能够降低过拟合风险,从而降低泛化误差。
  • 易姓易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39位。战国时期中山国被灭以后,其王室后代后来被秦国迁至太原,再逐渐南迁,分散于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
  • 盒子生活《盒子生活》(朝鲜语:박스라이프,英语:Box Life)为韩国SBS电视台播出的综艺节目,由 朱玄(朝鲜语:주현)、金钟民、金淑、金世正、李尚敏等人共同主持,节目以明星强制使用指定物品后,对物
  • 胴甲鱼目胴甲鱼目(Antiarchi)是一类已经灭绝的鱼类,属于盾皮鱼类,生活在志留纪中期至泥盆纪末期,也是最早的有颌鱼类之一;生活于淡水,少数种类生活于滨海中。头和躯干前部被有骨甲,头甲和躯甲均由对称排列的甲片组成;头甲以关节同躯甲相连;眼位于头的背面,两眼靠近;胸鳍呈桨状,分成两节或不分节,表面被有甲片,以活动关节同躯甲相连;尾歪型;一或两个背鳍;感觉管为开沟式,位于甲片表面。胴甲鱼目是由美国早期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爱德华·科普所命名的,虽然当时他将眼窝误认为嘴部。†胴甲鱼目 Antiarchi
  • 南巴里桑山脉国家公园南巴里桑山脉国家公园(印尼语:Taman Nasional Bukit Barisan Selatan,或称武吉巴里杉西拉坦国家公园、巴瑞杉西拉坦国家公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面积3,568平方千米(1,378平方英里),横跨楠榜省、明古鲁省和南苏门答腊省三个省,成立于1982年。2004年,它与勒塞尔火山国家公园、葛林芝塞布拉国家公园一起以“苏门答腊热带雨林”名称,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2011年列为濒危世界遗产。南巴里桑山脉国家公园成立于1982年,位于苏门答腊南部,界于东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