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图书馆

✍ dations ◷ 2025-04-04 11:16:00 #亚历山大图书馆
亚历山大图书馆,又称古亚历山大图书馆,位于埃及亚历山大,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由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国王托勒密一世在公元前3世纪所建造,后来惨遭火灾,因而被摧毁。它实际是什么模样无人知晓,因为它连一个石块实物都没有留下,今人只能从历史文献的零星记载中了解,而大量考古发掘似乎也无确凿线索。在公元2002年于原址附近重新建立的新亚历山大图书馆,则是地中海沿岸主要的图书馆及文化中心之一。它同时代表着对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纪念及振兴学术文化的尝试。古希腊最重要的图书馆不在希腊本土,而是在埃及。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36-323年)征服西方世界后,在尼罗河口建立亚历山大城,其后托勒密王朝将之发展成重要的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图书馆即为希腊时代最著名的图书馆,由托勒密王朝的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67?-283年)于公元前259年创建,经二世、三世扩充而成为希腊文化的知识中心。亚历山大图书馆之总馆设在布鲁却姆(Brucheium),此图书馆与亚历山大博物馆及一所学术院同在一大栋建筑物内。不久,总馆发展迅速,托勒密二世(公元前309?-247?)又在塞拉比斯神庙(Temples of Serapis)另设一分馆。根据零星历史文献记载,托勒密王朝以亚里斯多德的学园为样板,透过重金收购、雇人抄写、掠夺和兼并等管道(如,来往亚历山大港口的各地商船都被扣留下来,直到船上的所有书稿、手稿被埃及人抄下来才允许离开;复制与埃及王国交好的其他国家的书卷;派遣图书馆工作人员到远方购买成套的经典等),在亚历山大城建立了举世无双、当时世界上藏书最多、文种最多、书目记录最全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该馆成立的目的是要成为国际性的希腊研究中心,馆藏内容包括所有希腊文学和希腊化世界(地中海、中东及印度等地)的语言翻译成希腊文的作品。为了增加藏书,凡亚历山大所有之书籍,皆抄缮复本藏于馆内,因此该馆收藏了所有希腊世界各地区的手抄本,且图书馆建成后,各方学者闻风而来从事研究,利用埃及的纸草纸,促进书籍的翻译、利用和出版。希腊、波斯、希伯来和印度的手抄本,也陆续从亚洲及希腊各地输入。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手抄本成为希腊世界的标准版本。在鼎盛时期,图书馆藏书量达70万卷,仅图书目录就达120卷,绝大部分放置在总馆宫廷内,小部分则存放在分馆六翼天使神庙内,但仅分馆之藏书也有四万卷之多。馆内收藏了当时地中海沿岸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大批哲学、诗歌、文学、医学、宗教、伦理和其他科学著述和孤本书。图书馆内并有专门人员对所收藏书籍进行标记、分类、整理研究,以提高文献资料的利用效率,并编制了初步的图书分类法。当时学者认为该馆的二项重要任务即在于编纂具有权威性的希腊文学书目,以及整理、校勘前代作家的著作成为标准的纸卷样式,以大量的储存。但有关图书文献收集、藏书规模、文献整理、目录分类等详细情况,世人却知甚少,一直是图书馆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除了保存纪录,搜藏各种文字资料外,该馆还收藏有以下珍贵作品与资料:亚历山大城的特殊地理位置,使藏书丰富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迅速成为当时的科学、文化、哲学、艺术的知识宝库与传播站。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纷纷来到这里,进行研究、讲学、著书立说和从事其他学术交流活动,使图书馆享有“世界上最好的学校”的美名,并在整个地中海世界传播文明长达两百至八百年。亚历山大图书馆内设有数学、医学、天文学、文学四个部,由国家聘任著名学者在馆内从事学术研究,并担任图书管理员,成为当时世界上主要的文化与学术中心之一。亚历山大图书馆历任的馆长或馆员均为当时著名学者: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其存在的六百多年中,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术发展,尤其对繁荣图书出版事业具有重要影响。亚历山大图书馆兴盛达数百年之久,托勒密时代是它的全盛时期。然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消亡却充满了神秘,根据为数不多的史料记载,现今人们只知道它先后毁于两场大火。公元前47年,凯撒征服埃及亚历山大一战,焚毁了位于布鲁却姆(Brucheium)之总馆,全部珍藏过半被毁。其后安东尼(公元前83?-30年)将由柏加曼城图书馆掠夺之书籍20万卷赠予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公元前69-30年),以赔偿凯撒所焚毁之损失,但不久复被损毁。在公元纪元后,亚历山大图书馆日渐式微,其藏书一部分运至罗马,以充实罗马图书馆之馆藏,然而后来亦毁于3世纪末叶罗马皇帝奥勒利安统治时期发生的内战。十八世纪的历史学大师爱德华·吉朋认为位于塞拉比斯神庙的分馆也于公元391年毁于基督教徒之手,导致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和建筑无一幸存。但在今日的学界中亦有提出论述质疑当时摧毁塞拉比斯神庙是否真有其事,此说的凭据之一是在当初基督徒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下令摧毁神庙的纪录中并未提及图书馆的存在,此外当代的非基督徒学者萨迪斯的尤纳比乌斯(Eunapius of Sardis)对拆毁神庙一事的纪录中也未提到分馆的存在。1974年──古代亚历山大图书馆毁后的两千年──亚历山大大学的校长Mamdough Lotfi Diowar 提出重建原有古希腊时期位于亚历山大港旁之“历史上第一个图书馆—Great Library”的提案。计划主要目标希望提供一个具有独特收藏及目标的研究型图书馆,以加强埃及地区的研究资源,并促进国际性的交流。提案在受到埃及政府的支持后,于1989年举办国际竞图,共有来自52国、524件作品参加,最后由挪威建筑师Snohetta赢得竞图。2002年10月16日,有“世界最佳建筑”之称的新亚历山大图书馆(Bibliotheca Alexandrina)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主持下正式开馆。在图书馆选址方面,因无从考察亚历山大图书馆原址,所以新馆馆址由埃及自己决定。现在的新馆位于亚历山大港北边,南边紧邻亚历山大大学校区。根据埃及1993年的考古发掘,此地曾是古罗马文明时期的皇家专属区。图书馆馆藏图书方面,透过国际社会各国的帮助,新亚历山大图书馆现征得了大量珍贵图书、典籍、手稿、书画和影像制品。其中包括中国捐赠的如《中国通史》、《中国药物大全》、《二十四史》等极有收藏价值的书籍。开馆时它已拥有各类书籍20万卷册(长远目标是达到藏书800万卷册)、视听资料一万件、手稿真迹和图书珍本一万件、各类地图五万件。此外还开通了国际互联网、卫星式资讯查询,并拥有电脑资料编目、管理、检索等多种先进科技。现代亚历山大图书馆总共包括主图书馆、青年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天文馆、手迹陈列馆、古籍珍本博物馆、国际资料研究学院、修缮保养工厂、会议中心等。此外它还留有一些空场所,可根据举办展览、演剧或其他需要随时提供各种服务。整个图书馆建筑之空间机能包括:新亚历山大图书馆现已成为亚历山大的一个新景观,由于它的开馆象征人类古代文明的复兴,埃及人称它是“人类知识的灯塔、是文明的交汇;这里是埃及了解世界、也是世界了解埃及的窗口。”“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命运”一书的作者、史学家穆斯塔法·阿巴迪(Mostafa El-abbadi)教授曾说:“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建成之前,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地区性的,但自从有了这第一座国际性的图书馆后,知识也就变成国际性的了。”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工作的深远影响上,更体现在知识的创造、传播和人类文化的传承上。亚历山大图书馆凭借君王的重视与优越的地理位置,将图书、人员、设备、方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缔造几世纪的辉煌,使古代西方图书馆事业发展达到一个高潮,其负起社会文献资讯整理、贮存与传递的任务,推动文明的高度发展。最终并将图书馆工作发展成为一种事业,引起社会各界对图书馆及其事业发展的重视,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亚历山大图书馆透过文献的收集、整理与交流等一系列专业化的活动,初步形成图书馆工作专业化。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文献目录编制、二次文献编撰和利用、古籍的考证与校订等工作,改变了图书馆作为“文献仓库”的历史,缔造了图书馆工作专业化,为其后图书馆工作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古亚历山大图书馆力求将当时国内外文献收集齐全的思想与方法,影响了西方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传统,对近现代许多规模庞大的大型图书馆的产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亚历山大图书馆保留了古代文明历程中大量的学术著作,聚集了所有可获得的源头知识,并把这些知识组织起来用于学术研究。它吸引著众多的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研究者汇集于此,进行知识创造、交流与传播,成为地中海沿岸科技创新的圣殿与文化繁荣的灯塔。它让知识跨越了地区的限制,将古代西方科学与神秘的东方文化融合在一起,成为当时世界著名的文献中心、文化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古埃及文化、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的汇集地和交流场所,容纳了多方文化与思想。透过文献收藏与组织管理,透过与其他周边国家的文献交流和翻译其他语言的著作,积极地促进了多方文化的交流并对世界文化有相当大贡献。

相关

  • 头孢卡品头孢卡品(其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Cefcapene”)是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该抗生素常以盐酸头孢卡品酯的形式生产。羧基青霉素:羧苄西林(卡茚西林) · 替卡西林 · 替莫西林
  • 伞菌亚门伞菌亚门(学名:Agaricomycotina)是真菌界担子菌门的3个分类之一,包括许曾被归类于多系群帽菌纲(Hymenomycetes)的物种。伞菌亚门包含20,000个物种,而且其中大约98%是属于伞菌纲:大多
  • 多孢囊霉目见内文多样孢囊霉目(学名:Diversisporales)是球囊菌纲下的一个丛枝菌根菌的目。该目下物种通常在地面土壤以下生长,大部分会带有囊泡或者辅助细胞(英语:Auxiliary cell)来储存能量
  • 刑事刑事指有关刑法的事务,具体可以指:
  • 健康照护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疗卫生,又称健康照护(英语:Health care
  • 纯素食主义者素食主义(英语:vegetarianism),又称蔬食主义,素食,蔬食(英语:plant-based food)等,是一种有关饮食的文化,主张不食用飞禽、走兽、鱼虾等动物的身体,也就是肉类,实践这种饮食文化的人被称
  • 重型猎鹰猎鹰重型运载火箭(英语:FH, Falcon Heavy),先前称为猎鹰9号重型运载火箭,是SpaceX研发和制造的一款可重复使用超重型运载火箭。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是猎鹰9号运载火箭的一个衍生构型
  • 赤道板有丝分裂(英语:mitosis)是真核细胞将其细胞核中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核之中的过程。细胞核分裂后通常伴随着细胞质分裂(英语:cytokinesis),将细胞质、细胞器与细胞膜等细胞结构均等分
  • 三磷酸三聚磷酸,又称三磷酸,是一种磷酸缩合而成的多酸,化学式为H5P3O10。三聚磷酸再与一分子磷酸缩合则形成四聚磷酸(H6P4O13)。一些化合物是三聚磷酸的酯,例如ATP(三磷酸腺苷)。
  • 热狗热狗(英语:Hot dog,也拼作hotdog)是把猪肉、鸡肉和牛肉的肉酱混合,用盐、淀粉、防腐剂、调味料和水,把肉酱混成泥状物,经过真空处理,再用机器切割而成。夹有热狗的整个面包三明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