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 RNAs

✍ dations ◷ 2025-08-28 21:48:08 #CRISPR RNAs
CRISPR(IPA:/ˈkrɪspər/;DJ:/ˈkrispə/;KK:/ˈkrɪspɚ/)是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基因,该类基因组中含有曾经攻击过该细菌的病毒的基因片段。细菌透过这些基因片段来侦测并抵抗相同病毒的攻击,并摧毁其DNA。这类基因组是细菌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透过这些基因组,人类可以准确且有效地编辑生命体内的部分基因,也就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系统,为目前发现存在于多数细菌与绝大多数的古菌中的一种后天免疫系统,以消灭外来的质粒或者噬菌体,并在自身基因组中留下外来基因片段作为“记忆”。全名为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关联蛋白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目前已发现三种不同类型的 CRISPR/Cas系统,存在于大约40%和90%已定序的细菌和古菌中。其中第二型的组成较为简单,以Cas9蛋白以及向导RNA(gRNA)为核心的组成。Cas9是第一个被广泛应用的CRISPR核酸酶,其次是Cpf1,其在新泽西弗朗西斯菌(英语:Francisella novicida)的CRISPR/Cpf1系统中被发现。其它这样的系统被认为存在。由于其对DNA干扰(DNAi)的特性(参见RNAi),目前被积极地应用于遗传工程中,作为基因体剪辑工具,与锌指核酸酶(ZFN)及类转录活化因子核酸酶(TALEN)同样利用非同源性末端接合(NHEJ)的机制,于基因体中产生DNA的双链断裂以利剪辑。第二型 CRISPR/Cas 经由遗传工程的改造应用于哺乳类细胞及斑马鱼的基因体剪辑。其设计简单以及操作容易的特性为最大的优点,目前已逐步应用在各种不同的模式生物当中。聚簇DNA重复的发现始于世界三个地区的三个独立地点。我们今天称为CRISPR的基因组重复群集,即原核生物拟核DNA链中的丛生重复序列,在1987年一份由大阪大学的石野良纯领衔的大肠杆菌研究报告中被首次描述。2000年,相似的重复序列在其它真细菌和古细菌中被发现,并被命名为短间隔重复序列(Short Regularly Spaced Repeats,SRSR)。2002年SRSR被重命名为CRISPR,其中一部分基因编码的蛋白为核酸酶和解旋酶,这些关联蛋白(Cas, 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与CRISPR组成了CRISPR/Cas系统。科学家还研究了来自化脓性链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 pyogenes)的更简单的CRISPR系统,其依赖于蛋白Cas9(英语:Cas9)。Cas9内切核酸酶是包含两个小RNA分子的四组分系统。詹妮弗·杜德纳、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及张锋各自独立的探索CRISPR关联蛋白,了解细菌如何在它们的免疫防御使用间隔(spacer)。他们共同研究一个比较简单的依赖于称为Cas9蛋白质的CRISPR系统。在2015年,核酸酶Cpf1被发现在新泽西弗朗西斯菌(英语:Francisella novicida)的CRISPR/Cpf1系统。其他这样的系统被认为存在。Cpf1与Cas9的有几个关键差异,包括: 1. DNA 断裂方式不同:导致双链DNA中的“交错”或“黏性(sticky end)”切割,而不是由Cas9产生的“钝的 (Blunt end)”切割。 2. 相邻间隔原基序(英语: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PAM)不同:Cpf1辨认“富含T碱基”的PAM,而 Cas9 辨认 NGG 为PAM,可为 Cas9 提供替代的标靶序列。 3. 仅需要 CRISPR RNA(crRNA)用于成功标定(使用Cas9同时需要crRNA和一个反向活化crRNA(英语:Trans-activating crRNA)(tracrRNA))。在2012年和2013年,CRISPR是《科学杂志(英语:Science Magazine)》年度突破的第二名。在2015年,它是该奖项的赢家。CRISPR在2014年和2016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10项突破技术之一。

相关

  • 耳咽管耳咽管或称听管、咽鼓管、欧氏管(英语:Eustachian tube、E-tube或 auditory tube),是连接咽喉和中耳的管道,在解剖学上属于中耳。成人的耳咽管约3.5厘米长。耳咽管可以维持中耳和
  • 抽动障碍抽动障碍(英文:Tics、Tic Disorder),为一种精神疾病。其被DSM定义为一类机动的或发声的行为障碍,包括各类抽动(突然的、急促的、不规律的、刻板的、无意识的运动)。其定义与ICD-10
  • α溶血性溶血性(Hemolysis,来自希腊文αιμόλυση)指的是红血球的被破坏现象,分为α、β、γ三种。溶血现象通常由微生物引起;在实验室里,以血基琼脂培养皿培养,能分辨出不同溶血性
  • 在人体解剖学中,踵是脚的后跟。踵是由踵骨支撑的,位于腿下端的骨骼关节之下。对于脚的压力分布于五个力线,其中三个在内侧,也就是大脚趾侧,两个在外侧,也就是小脚趾侧。外侧的力线
  • 智齿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由于它萌出时间很晚,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
  • 黑猩猩基因组计划黑猩猩基因组计划(英语:Chimpanzee genome project)致力于确定最接近人类的亲戚的基因/DNA序列。通过比较人类和其他类人猿的基因组,它预期可能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人类和其他物种
  • 狭鼻小目见内文狭鼻小目(Catarrhini)是灵长目简鼻亚目中三个小目之一,包含了旧世界猴(猴总科)及猿(人猿总科)。后者再细分为长臂猿科及人科。以往认为人类及其已灭绝的近亲或祖先是一个独立
  • 扩展B区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英语: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是一个Unicode标准,在Unicode版本3.1被引入。扩展B区包含有42,711个新的汉字,位置在 U+20000–U+2A6D6。根
  • 原生质球原生质球(Spheroplast)是指细菌、酵母,或真菌细胞失去部分细胞壁后,其余部分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的球状体。原生质球对渗透压敏感,置于低渗透压溶液中,原生质球将会破裂。原生质
  • 复制叉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分裂间期进行的以一个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链的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