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酦酵
✍ dations ◷ 2025-04-24 10:50:33 #酦酵
发酵作用(英语:fermentation)有时也写作酦酵,其定义由使用场合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所说的发酵,多是指生物体对于有机物的某种分解过程。发酵是人类较早接触的一种生物化学反应,如今在食品工业、生物和化学工业中均有广泛应用。其也是生物工程的基本过程,即发酵工程。对于其机理以及过程控制的研究,还在继续。法国化学家巴斯德是首位发酵学者。早在1857年,他将酵母与发酵联系了起来。巴斯德最初将发酵定义为“无需空气的呼吸”。他说“一切发酵过程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巴斯德认为,酿酒是发酵,是微生物在起作用;酒变质也是发酵,是另一类微生物在作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加热处理等方法来杀死有害的微生物,防止酒变质。 同时,也可以把发酵的微生物分离出来,通过人工培养,根据不同的要求去诱发各种类型的发酵,获得所需的发酵产品。德国人毕希纳确定了引起发酵的原因在于酵母分泌了一种他定义为“酿酶”的物质,他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其之后的研究则为丹麦嘉士伯的科学家所推动。在获取了足够的关于酵母和发酵的知识后,如今发酵的研究达到了分子生物学水平。发酵反应的过程依据不同糖的利用与产物的生产而不同。以下以葡萄糖生产酒精为例,说明酿酒发酵的过程,同时这也是最经典的发酵反应:就实际反应的生化途径而言,在厌氧呼吸的初期,往往是糖酵解途径,之后的途径与终产物有关。在工业上,发酵过程的发生处于严格的控制之下,这种控制称为培养,即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半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分批发酵是最为简单的发酵过程,培养基中接入菌种以后,没有物料的加入和取出,除了空气的通入和排气。整个过程中菌的浓度、营养成分的浓度和产物浓度等参数都随时间变化。微生物生长分为:迟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死亡期。在迟滞期,菌体没有分裂只有生长,因为当菌种接种入一个新的环境,细胞内的核酸、酶等稀释,这时细胞不能分裂。当细胞内的与细胞分裂相关的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细胞开始分裂,这时细胞生长很快,比生长速率几近常数。这个时期称为对数生长期。随着细胞生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减少,废物积累,导致细胞生长速率下降,进入减速期和稳定期。最后当细胞死亡速率大于生成速率,进入死亡期。对于初级代谢产物,在对数生长期初期就开始合成并积累,而次级代谢产物则在对数生长期后期和稳定期大量合成。分批培养的操作简单,周期短,染菌机会少,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容易掌握;然而产率低,不适于测定动力学数据。补料分批培养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补入新鲜的料液,以克服营养不足而导致的发酵过早结束的缺点。在此过程中只有料液的加入没有料液的取出,所以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体积比发酵开始时有所增加。在工厂的实际生产中采用这种方法很多。在这样一种系统中可以维持低的基质浓度,避免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可以通过补料控制达到最佳的生长和产物合成条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控制合理的补料速率,稳定最佳生产工艺。同时,由于没有物料取出,产物的积累最终导致比生产速率的下降。由于有物料的加入增加了染菌机会。在补料分批培养的基础上间歇放掉部分发酵液(带放)称为半连续培养。某些品种采取这种方式,如四环素发酵。放掉部分发酵液,再补入部分料液,使代谢有害物得以稀释有利于产物合成,提高了总产量。然而这样做也导致代谢产生的前体物被稀释,提取的总体积增大。发酵过程中一边补入新鲜料液一边放出等量的发酵液,使发酵罐内的体积维持恒定。达到稳态后,整个过程中菌的浓度,产物浓度,限制性基质浓度都是恒定的。在连续培养中控制稀释速率可以使发酵过程最优化。发酵周期长,可以得到高的产量。然而假如菌种不稳定的话,长期连续培养会引起菌种退化,降低产量。长时间补料染菌机会也大大增加。所以这样发酵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并不常用。食品工业中经常应用发酵过程,应用到淀粉,可以使淀粉分解为较小的片段,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是制造面包的必须过程;应用到酿酒过程,使糖类分解成酒精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应用到制茶工艺,使茶叶中的没食子茶素分解再合成为茶黄素,使茶叶成为红茶;此外像制作丹贝、腐乳、奶酪、酸奶等都需要发酵过程。当发酵被应用于面食时,多称其为发面。在制药工业上,现代发酵工程借由生物反应器-发酵罐,来进行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等的生产。现在,利用植物细胞之植物发酵,真菌细胞等发酵生物技术,生产高价之生物性医药产品,例如灵芝发酵,也成为追捧的热点。化学工业上则用于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以及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发酵已经从过去纯粹经验化的自然过程,发展成为一个包含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等在内的多学科工程,即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在最适发酵条件下,使发酵罐得以大量培养细胞和高效生产代谢产物的工艺技术。从广义上讲,发酵工程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发酵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菌种选育、分子育种;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与设计;种子扩大培养;发酵过程动力学的设计;反应器中氧传递的控制;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发酵工程优化放大
相关
-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英语:malnutrition)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是指由不平衡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素缺乏、过剩、或比例失调。重要的营养成分包括:产生热量的蛋白质、脂质与糖类,还有不产生热
- 肺炎分枝杆菌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霉浆菌性肺炎)是一种可导致肺炎的支原体细菌,也有机会导致冷凝集素症(英语:cold agglutinin disease)。这种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又称作霉浆
- 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阴性菌(英语:Gram-negative bacteria)泛指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红色的细菌。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首先添加了结晶紫,再添入另一种复染染料(通常使用番红),从而将所有的革兰氏阴性菌
- 电解质电解质(英语:electrolyte)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可以产生自由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通常指在溶液中导电的物质,而固态可导电的物质不算电解质。这包括大多数可溶性盐、酸和碱。
- 抗原抗原(antigen,缩写Ag)为任何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不只是从病原体那里取得,一般来说体内发现分子够大的有机物就有可能作为一个适合的抗原,这样也就会导致例如过敏等问题。外来分
- 外寄生虫感染外寄生物感染是指主要由外寄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外寄生物即暂时或永久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物。例如:治疗外寄生物感染常使用杀外寄生虫药(英语:ectoparasiticide),以杀死外寄生
- 流行病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流行病学是一门探讨影响人类群体健康
- 旅游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旅游医学,是一门关于预防和治理旅游相
- 牙体技术师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牙体技术师(英语:Certified Dental Tech
- 厚壁菌门见内文厚壁菌门(学名:Firmicutes)是一大类细菌,多数为革兰氏阳性,有细胞壁的结构。少数,如柔膜菌纲(Mollicutes)(如支原体),缺乏细胞壁而不能被革兰氏方法染色,但也和其余的革兰氏阳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