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院

✍ dations ◷ 2025-09-12 13:46:45 #高德院

高德院位于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的长谷,是一间佛教净土宗的寺院。供奉的本尊阿弥陀佛一般人称为“镰仓大佛”,坐落于大异山。开基(创立者)与开山(初代住持)均不明。

这座日本著名的佛像,净高11.3米,重约121吨的露天阿弥陀佛青铜塑像,它的尺寸在全日本仅次于位于奈良市东大寺的另一尊佛像。

根据寺院有关青铜像建造的相关记载,这座塑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52年的镰仓时代。然而,并不清楚寺院记录中那座当时正在建造的塑像是否就是今天这座大佛像。这座佛像曾经位于一座木造寺庙建筑中,该庙毁于15世纪末室町时代的一场海啸,而佛像安然无恙。

这座佛像在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作于1901年的小说Kim的最初章的前言中被称为“镰仓大佛”(The Buddha at Kamakura)。

高德院是以日本国宝的青铜制阿弥陀佛坐像、俗称镰仓大佛(也称为长谷大佛)为本尊的寺院。全名是大异山高德院清净泉寺(しょうじょうせんじ)。

高德院当初是否以镰仓象征的大佛为本尊这一点外,关于草创时期的开山与开基等不明的地方甚多。而且大佛造像的经纬,因谁而建造等情况也缺乏相关资料,仍然未明。有说寺院初时是镰仓市材木座的光明寺里院搬迁出来的,但亦不肯定。

寺当初属于真言宗,由镰仓的极乐寺开山的忍性(にんしょう)一类密宗僧人当住持。后来归于临济宗,成为建长寺的属寺。江户时代正德年间(1711-1716年)由江户増上寺的祐天上人重新兴旺以后归于浄土宗,成为材木座的光明寺(净土宗关东总本山)的属寺。

关于大佛的建造,正史《吾妻镜》记载在历仁元年(1238)开始建造木像大佛,五年后完成。同一本《吾妻镜》当中,亦有记载在建长4年(1252)建造铜像大佛,但木像大佛与铜造大佛两者之间的关系与造像的经纬至今仍然未明。当初做了一个木像大佛,但因某些原因失去,就建造了现在见到的大佛来代替,这个解释虽然简单直接,但几乎成为定论。

根据《吾妻镜》记载,大佛是由一位名为“净光”的僧人发起,但除此以外就没有更多关于净光的事迹。还有一些认为这样一个巨像只因一位僧人的发愿、劝导而建成并不合理,背后镰仓幕府可能有份参与,但同样因为缺乏同时期的史料,仍然不出推测的范围。建造大佛的雕塑家是One-Goroemo和Tanji-Hisatomo。

大佛曾位于一座寺庙建筑中,但后来建筑在室町时代(明应4年(1495)和明应7年(1498)两种说法均有)被海啸摧毁。从那时起,大佛便不再位于室内而在露天。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中,大佛向前滑动了大约60厘米。1960-1961年间,大佛曾经历过一次修缮。在那次修缮中,大佛颈部结构被加强,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抗地震措施。

镰仓大佛所立之处的地名本来是长谷的“おさらぎ (Osaragi)”。因此限于镰仓大佛,当只写成“大仏”时也会读做“おさらぎ”。还有因此地名而来的姓氏写做“大仏”,读做“おさらぎ”。作家大佛次郎跟大佛家系并无关系,只因为住在“大仏”的后面,所以改这个笔名。

铜造阿弥陀如来坐像(国宝)大约高13.35米(包含基座),重约93吨(本体)。被指定为国宝的原因除了是体积大,更因为是代表镰仓时代的佛教雕刻。与后世经过甚大补修的奈良东大寺大佛比较起来,镰仓大佛完全保留了造像当初的风貌。起角、平面的面相、低肉髻、带点陀背的姿势、头身比例上头比较大等等,都显示出镰仓时代流行的“宋风”佛像特色。

境内还有安放着被认为德川秀忠(2代将军)曾经拥有的圣观音(しょうかんのん)像的观月堂,及与谢野晶子的“镰仓やみほとけなれど釈迦牟尼は美男におわす夏木立かな”歌碑等。

这座塑像的结构是中空的,游客可以付费20日元参观其内部。

坐标:35°18′47″N 139°32′20″E / 35.31306°N 139.53889°E / 35.31306; 139.53889

相关

  • 佩萨罗宫佩萨罗宫(Ca' Pesaro)是威尼斯一座巴洛克大理石宫殿,面对大运河。 宫殿有詹巴蒂塔·皮托尼(意大利语:Giambattista Pittoni)的壁画(包括“与木星和密涅瓦的正义与和平”(La Giustiz
  • 环锯术头部穿孔(Trepanation),又称颅骨穿孔术或环锯术,是一种外科手术干预法,在头皮与头盖骨上钻或挖一个孔,令到头颅的硬膜外露,以处理颅内疾病或其他相关的健康问题。人们相信这种方法
  • 卢氏县卢氏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4004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37万。县政府驻城关镇。相传因为卢敖成仙的典故,定此县名,已传承两千年。《读史方舆纪要》:“
  • 明朝五大传奇五大传奇为荆(荆钗记)、刘(白兔记)、拜(拜月亭)、杀(杀狗记)、琵琶记五部杂剧的合称,其中前四者又合称四大传奇。这些作品创作于元末明初的,标志着南戏向明传奇的转变。
  • 佐藤干夫佐藤干夫(日语:佐藤 幹夫/さとう みきお ,1928年4月18日-),日本数学家,他自称其工作为“代数分析”。佐藤干夫毕业于东京大学,随后在朝永振一郎指导下做物理学研究生。从1970年起,他
  • 上盖斯尔山坐标:46°38′N 12°09′E / 46.633°N 12.150°E / 46.633; 12.150上盖斯尔山(意大利语:Croda Rossa d'Ampezzo),是意大利的山峰,位于该国北部,处于博尔扎诺-南蒂罗尔自治省和威尼
  • 科地区贝维尔科地区贝维尔(法语:Berville-en-Caux,2017年之前名为贝维尔 (Berville) )是法国诺曼底大区滨海塞纳省的一个市镇。 科地区贝维尔是一个地处科地区的农业村庄,位于鲁昂西北约48千米,D67和D27公路的交界处。
  • 枫站枫站(日语:楓駅/かえでえき  */?)是一曾存在于日本北海道夕张市境内的铁路车站,废站前原是夕张线登川支线上的车站。石胜线开通后改走新线,登川支线因此被废除。请参考枫号志站。以前附近为北炭真谷地煤矿枫坑,因此存在许多与开矿相关的设施和大面积的煤矿住宅(炭鉱住宅)。
  • 盖萨里克盖萨里克(约389年-477年1月25日),其名意为“矛之王”,汪达尔人和阿兰人领袖(428年-477年在位),北非的征服者。盖萨里克据推测于389年出生于巴拉顿湖一带(今属匈牙利),为阿斯丁汪达尔领袖戈德吉赛尔(Godigisel)的私生子。406年,戈德吉赛尔战死,盖萨里克之兄贡德里克(英语:Gunderic)成为阿斯丁汪达尔人的领袖,率领阿斯丁汪达尔人渡过莱茵河,进入罗马帝国属下的高卢。不久,贡德里克又率部众越过比利牛斯山脉,进入西班牙。由于受到苏维汇人的压迫,贡德里克南退到今日安达卢西亚一带,收服
  • 拉里·坎农劳伦斯·T·坎农(英语:Lawrence T. Cannon,1947年4月12日-),美国NBA联盟前职业篮球运动员。他在1969年的NBA选秀中第1轮第5顺位被芝加哥公牛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