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优势

✍ dations ◷ 2025-11-11 17:23:05 #绝对优势

绝对利益(相对优势)或比较利益(比较优势)是经济学的概念,解释了为何在一方拥有较另一方低的机会成本的优势下生产,贸易对双方都有利。可分为静态比较优势和动态比较优势。当一方(一个人,一间公司,或一国)生产时所付出的生产成本比另一方低,这一方便拥有了这项生产的绝对利益。例如甲国和乙国都只生产衣服和食物,在同质的资源下,甲国生产一单位衣服的时间是1小时,而乙国生产一单位衣服的时间是2小时,根据绝对利益理论,甲国享有生产衣服的绝对利益,便应该专业生产衣服,并出口之。

使用相同资源(时间、生产要素),生产同一产品,较多者有绝对利益。

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当比较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与另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生产率时,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就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区别于相对优势,他只考虑表面的优势。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若一个国家在生产物品上对另一个国家有绝对优势,则两国不可能贸易。

例如若牧牛人生产1盎司牛肉需要20分钟,而农民需要60分钟;同时,牧牛人生产1盎司土豆只需要10分钟,而农民需要15分钟,则牧牛人在生产两种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牧牛人和农民之间不能产生贸易。

后来,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修正了这种说法。

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利益解释国际贸易,亚当·斯密将不同国家同种产品的成本直接比较,认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产成本绝对低就称之为具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中,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李嘉图所确定的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倘若专门生产自己相对优势较大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换取自己不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就能获得利益。李嘉图的理论实际上说明在单一要素经济中,生产率的差异造成比较优势,而比较优势决定了生产模式。

赫克歇尔·俄林把地域分工和贸易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创立了资源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在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和廉价要素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了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以获得比较利益因此,各地能生产出价格相对低的商品,则具有相对优势。

相关

  • 梅毒梅毒是一种细菌型的性感染疾病,病原体是螺旋菌菌种梅毒螺旋体(英语:Treponema pallidum)的一种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pallidum)。其病原体最早是由德国的埃里克·霍夫曼(英语:Eri
  • 羊膜羊膜是羊膜动物(包括爬行动物,鸟类 和哺乳动物)的胚胎所具有的一种结构。其本质是一层封闭的生物膜,其内包裹着的空间称为羊膜囊,内含的液体称为羊水。羊膜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胚胎
  • PP细胞PP细胞是胰岛中的一类可分泌胰多肽(英语:Pancreatic polypeptide)(Pancreatic polypeptide、PP)的细胞,只以很少比例存在,并且是胰岛中数量最少的一种细胞。胞体呈多边形,具有很少细
  • 热加工热加工是相对于机械加工而言的,一般是在较高的温度下将金属软化或熔化处理后再冷却至常温的成形技术,常见的是凝固成形(铸造)、连接技术(焊接)和塑性成形(锻压和冲压)。热加工成形过
  • V03AC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V03(其它各种治疗用药品)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 分馏分馏是分离几种不同沸点的挥发性物质的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对某一混合物进行加热,针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不同沸点进行冷却分离成相对纯净的单一物质过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
  • 郭再祐郭再祐(1552年-1617年)字季授,朝鲜王朝时期军事人物,在万历朝鲜战争时期曾组织民间义兵抗击日本侵略军。郭再祐出生于庆尚南道宜宁郡的世干村,是当地地主郭越的第三子。3岁的时候
  • 沈氏副盲鳗沈氏副盲鳗(学名:Paramyxine sheni),又名青眠鳗、无目鳗、鳗背、龙筋,为盲鳗科副盲鳗属下的一个种。
  • 王重光王重光(1502年-1558年),字廷宣,山东新城(今桓台县新城镇)人。 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十六年(1537年)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秉性刚直,不贪财物,为严嵩党人所忌,
  • 维京群岛维尔京群岛(英语:Virgin Islands)是位于加勒比海上的背风群岛中部地区内的一个小群岛,在政治上被划分成英属维尔京群岛和美属维尔京群岛两个部分,其中前者为英国海外领土,而后者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