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需氧微生物

✍ dations ◷ 2025-07-20 16:06:03 #生物降解,微生物学术语,微生物生长与营养,细胞呼吸

微需氧微生物(Microaerophile)是一类必须要靠氧气才能生存的微生物。但是,它们能生存环境中的氧气含量低于现在大气中的氧含量(大气中氧含量通常为20%-21%,而这种生物生存环境的氧含量一般为 2-10%)。许多微需氧型微生物同样也是需要高浓度二氧化碳(CO2)的嗜二氧化碳生物(比如说属微需氧型的弯曲菌属就生活在二氧化碳浓度为10%的环境中)。

微需氧微生物可培养在蜡烛罐中。所谓蜡烛罐是一个密封容器。在关上其密封盖前,要先在里面放上一支点燃的蜡烛。这支燃烧的蜡烛在熄灭前会消耗罐内的氧气,并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创造出适合微需氧型微生物生存的高二氧化碳、低氧气环境。创建一个微需氧环境的方法还有使用气体发生包、气体交换。

细菌疾病 · 科莱毒素(英语:Coley's toxins) · 外毒素 · 溶原化循环(英语:Lysogenic cycle) · 病原细菌

肠道菌群(英语:Gut flora) · 皮肤菌群(英语:Skin flora) · 阴道菌群(英语:Vaginal flora)

细胞壁:肽聚糖(NAM、NAG、DAP)

仅存在于革兰氏阳性菌中:磷壁酸 · 脂磷壁酸 · 内生孢子

仅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细菌外膜(孔道蛋白、脂多糖) · 周质空间

医学导航:病菌

细菌(分类)

gr+f/gr+a(t)/gr-p(c/gr-o

药物(J1p、w、n、m、疫苗)

相关

  • 目录目录可以指:
  • 购买力平价国内生产总值这是按照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序的列表。页面上提供的美元估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根据购买力平价(PPP)的计算产生。因各机构统计模型不同,所以得出的数据与排名也略有差异。当比
  • 亚历山达罗·孟佐尼孟佐尼(意大利语:Alessandro Manzoni,1785年-1873年),意大利作家。早年创作诗《自由的胜利》歌颂了法国大革命,反对教会和君主。后受到天主教思想的影响,写作多首《圣歌》。《约婚夫
  • 中国发明中国是世界上部分重要发明的发源地,包括古代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指南针、火药、印刷(包括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下表包括四大发明以及其他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发明。中国人独创的发
  • 地幔热柱地幔热柱(Mantle plume)或热柱或地幔柱是地球等行星地幔热对流的一种方式。较热的岩石由地幔底部一路上升至地幔顶部,此时岩石顶部会部分熔融,岩浆进而喷出地表,而这可能是热点或
  • 736年晋国曲沃之乱开始,前745年晋昭侯把曲沃(在今中国山西省曲沃县)封给其叔成师。前739年晋大臣潘父弑杀了晋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退回曲沃。晋人共立昭侯子公子平
  • 佐藤嘉恭佐藤嘉恭(1934年9月27日-)是一名日本外交官,也是有名的知华派,曾经担任外务省大臣官房长、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
  • 多瑙哲罗鱼多瑙哲罗鱼,为辐鳍鱼纲鲑形目鲑科的其中一种。被IUCN列为濒危动物。本鱼分布于多瑙河流域。体延长,微侧扁,背腹部不隆起。头大,细长而尖,呈均匀的曲线型。口大,斜位而侧裂;上颌略长
  • 蒸汽爆炸蒸汽爆炸是指水剧烈的沸腾或是闪蒸成蒸汽的现象,可能是因为水本身的过热、被其中细微的细屑快速的加热、或是因为和熔化的金属反应而升温(例如堆芯熔毁后,核反应堆中熔化的燃料
  • 法绍达事件法绍达事件(Fashoda Incident),或译法硕达事件,是发生于1898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东非的帝国主义殖民地争夺的最高潮。两国陷入了国际争端,但最终以英国的外交胜利告终。这使得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