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学

✍ dations ◷ 2025-07-20 20:12:29 #中国文学,白话文

白话文学是相对于中国古代文言文书写的作品而言的,是用当时的北方方言为基础的一种书面语形式的文学。

白话文学最初是在唐朝时形成的,主要以当时民间的说唱文学为代表,称之为变文,后来叫做白话。但是这种形式的语体主要流行于民间,对于当时的书面语影响不大。

到了宋朝,发展出话本,到元朝又兴起了杂剧,语言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代表作品有《窦娥冤》、《西厢记》等。明清以后,四大名著的产生,正式奠定了白话文学的地位。

五四运动时期,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学和官话结合,并导致开始使用国语,也就是今天中国大陆的普通话,形成了现代汉语。

中国五四文学革命中提倡和创立的新文学。1917年1月,胡适于《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首倡白话文学,主张以白话取代文言,作为正宗的文学语言。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进一步涉及文学内容的变革。1918年,胡适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中进一步论证白话文学产生的必然性。鲁迅在《渡河与引路》中指出,“倘若思想照旧,便仍然换牌不换货”,强调思想革新在建设白话文学中的重要。五四文学革命最早出现的白话文学作品是《新青年》上发表的白话诗。接着散文和小品文的成功显示出白话文学的威力,证明“旧文学之自认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鲁迅《小品文的危机》)。经过倡导者们的理论阐述和创作实践,白话文学遂成为中国文学的主体。

相关

  • 纵火癖纵火狂是一种有关控制冲动的障碍,其中患者反复无法抵抗故意纵火,以缓解紧张或获得满足。纵火狂不等同于纵火行为,纵火狂并不是为了经济或政治利益,而且对与火有相联的物件,例如消
  • 全能悖论对宗教的批评 · 自由思想反教权主义 · 反宗教虚构宗教全能悖论(omnipotence paradox)是一组关于“全能”概念在语义学上的悖论,它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一个全能的个体在逻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英语: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缩写为NASA,/ˈnæsə/)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与开展航
  • 传递性在逻辑学和数学中,传递关系(英语:Transitive relation)、即,若对所有的a,b,c属于X,下述语句保持有效,则集合X上的二元关系R是传递的:“若a关系到b且b关系到c,则 a关系到c。”数学上表示
  • 诉诸沉默默证或诉诸沉默(英语:argument from silence;拉丁语:argumentum e silentio),是一种非形式谬误,主张由于支持某事的人未提供证据,因此某事不是真的。然而,支持者未提供证据可能有许多
  • 巴耶尔腓特烈·巴耶尔(丹麦语:Fredrik Bajer,1837年4月21日-1922年1月22日),丹麦作家、教育家、政治家,1908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社会团体,1985年3月成立。
  • 博通博通有限公司(英语:Broadcom Limited,NASDAQ:AVGO),前身为安华高科技(Avago Technologies Limited),美国的无厂半导体公司,其业务内容广泛,在美国圣荷西设立总部。安华高科技创立于1961
  • 1448年约前1445年,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打败了米坦尼国王,夺占米坦尼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土地。
  • 小行星11754小型星11754(11754 Herbig),天文学临时编号2560 P-L或1994 QH是一个位在小行星带的小行星。于1960年9月24日被科内利斯·约翰内斯·万·豪敦()、汤姆·赫雷尔斯()和英格丽·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