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

✍ dations ◷ 2025-07-09 19:04:12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英语:Industrial Revolution),又称产业革命,更准确地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约于1760年代兴起,持续到1830年代至1840年代。而后产生所谓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和20世纪以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在这段时间里,人类生产与制造方式逐渐转为机械化,出现了以机器取代人力、畜力的趋势,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一场革命,引发了现代的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

工业革命在1759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前尚未真正蓬勃地发展。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当地的富藏的煤矿成为工业化的土壤,以及圈地运动大规模生产羊毛,并造成农民涌向城市等因素结合起来,造成了纺织产业转向工业化。1769年,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为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在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与1万年前农业革命一般,革命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们推向了一个崭新的“蒸汽时代”。

在尚未发生工业革命的时候,大部分西方人都在乡间居住,并在细小的田地以耕种和畜牧维生。他们以人力辅以牛只及简单工具耕种,耕种的方法则仍沿用中世纪的三田制(the Three-field System)。根据这种方法,农民把土地划分出三块田,每年只在其中两块田耕种,另外的一块田则休耕,收获量不多。

这时只有一小部分的西方人在城市居住,当时城市的人口平均不到一万人。除了贵族与教会之外,大部分的城市平民都是商人和工匠出身。商人以转售和运送工匠的制品谋生,而工匠则多在家中用手动的工具和细小的机器,来生产衣服和一些木制与金属制日用品维持生计。这种以人手及简单工具在坊间作业的生产方式称为“家庭手工业制”(the Domestic System)。

大不列颠在法律与文化上,有着开启工业革命的基础。以下是英国提供此种环境的关键因素:

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后,多产的新美洲作物以及矿石财富被送进欧洲,繁荣的发展使得欧洲人口数出现爆炸性跃升,虽然增加了大量的人口但务农的人并不需要这么多,促进了人们发展其他行业的可能性。到了18世纪,英国人口依然不断增加,以及英国农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后果,以致农业劳动力过剩,不得不寻求新的就业机会,有助于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再加上人们成倍地增长,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亦日渐增加,为批量化生产的商品提供了销路。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中北部,那里拥有丰富的浅层煤矿和铁矿资源,而且缺乏木材资源。工业革命下产生的蒸汽机,以及利用焦煤而不是木材炼钢的冶金技术革新,这些使得英国的煤矿和铁矿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相对的其他欧洲国家的采矿技术要到以后才能开掘较深的矿层,因此使得英国有机会率先发展工业革命。

1623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允许设立专利权保护新发明的权利,开始刺激许多新发明的产生。工业革命约于1750年开始于大英地区。工业革命的展开有多种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结束就是一个明显的工业革命导火线。随着封建制度于18世纪初在西方消失,贵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种特权(例如贸易的专利)也随之消失。这些改变推动了自由贸易,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市场,使工商业的发展更为蓬勃。在这种改变下,旧有的家庭式工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贸易发展的需要,所以人们便致力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以增加产量,因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此外,世界贸易的发展亦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强劲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即使生产得过多也可以倾销至殖民地解决,从而毫无顾虑的引发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发生前,英国实际上已经历过一场金融革命(西方的经济史学家将英格兰银行的创立、公债的发行和稳固以及其他金融业的变革称为“金融革命”),金融革命不断为工业革命注入资本燃料和动力。英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约翰·希克斯曾经详细考察了金融对工业革命的刺激作用。他指出,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工业革命早期使用的技术创新,大多数在工业革命之前早已有之。然而,技术革命既没有引发经济持续增长,也未导致工业革命。因为早已存在的技术发明缺乏大规模资金以及长期资金的资本土壤,便不能使其从作坊阶段走向诸如钢铁、纺织、铁路等大规模工业产业阶段,“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工业革命兴起的新产业,其工业原料成本、研发成本、人力成本、厂房成本、设备成本等开支都十分巨大,如机械制造,冶金,铁路等等都属资金密集型行业,对廉价资本依赖性大。英国光荣革命,建立的文官制度和自上而下垂直征税税体系以及宪政改革对约束政府行为产生了可信承诺,使得英国国会能够严格督导政府的财政支出,使私人债务清偿方面具有较高的信誉保证。高效、透明、有序的税收体系,不仅令新兴的工业企业免受苛捐杂税困扰,且令英国国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信誉,其长期公债利率一降再降,最后仅3%利率水平,银行利率降得更低(公债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英国在发展国债市场之后,进一步发展了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等等,如伦敦证券交易所。这些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廉价资金”。

欧洲科学的发展与基督宗教有一定的联系,由于欧洲教会的日益腐败,早期基督教作为唯一真理的观念开始被挑战,除了催生出世俗化之外,对于传统信仰与世界上事物的认知,开始兴起了怀疑的心态,为了寻求何谓上帝的规律与真理,欧洲人走向重新查证历史文献,思考求真、人文主义的时代。进一步地,承继了文艺复兴和以此发展出的启蒙运动重视科学的精神,西方的技术因而得到重大的发展。而科学成为了欧洲人对于真理的探索方式之外,那时的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和发现,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不少重要的助益。

工业革命的开始与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少量发明密切相关。在19世纪30年代已取得了以下重要领域的进步:

航海时代的殖民公司制度逐渐成熟,并扩及到其他行业,资金的积聚及新机器的发明也是引发工业革命的其中两个主要原因。18世纪时,欧洲本土的贸易发展蓬勃,使商人累积了大量财富。为了获得更丰厚的利润,他们便致力投资开设工厂、购置原料和发明新机器。加上随着各类型机器的发明及应用,旧有以人力为主的生产工序逐渐被由蒸汽推动的机器取代。生产工序的机械化,提高了工农业的产量。结合以上的种种原因,就成就了工业革命的辉煌。

旧有的经济模式,行会的师徒作坊式生产制度,控制了从生产技术到销售价格等多方面的因素,虽然确保了产品品质,但也阻碍了技术革新。而工业革命相对于行会师徒作坊式的生产,最大的变化就是采用了新技术,生产更加集中,工人们在大规模的工厂工作,而不是小作坊。由掌握销售渠道的商人开始组织生产。这种变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从而能够满足世界各地的广大市场需要。以往行会作坊生产的东西,相对工厂大规模生产的东西,更为精致,而可以称为“奢侈品”。但是工厂化的大规模制造,可以生产出众多价廉物美的商品,于是把各种所谓的“奢侈品”挤出了市场,行销整个世界。于是行会作坊式生产模式在工业革命产生的竞争下,走向了下坡路,越来越无法应付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

而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也就是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圈地运动,同样是一个生产集中化的过程。工业革命前的土地制度,使农民只能分别在许多分散的小块土地进行耕作。这些土地采用落后的三圃制耕作技术,每三年就要休耕一年,休耕的土地作为公共牧场供家畜使用,亩产低,土地浪费严重。但由于敞地制土地犬牙交错互相连在一起,单独小块土地无法改变耕作方式。比如若自己的土地不打算休耕,但也无法避免由于旁边的土地休耕后家畜对其的践踏。圈地运动虽然对许多农民来说并不公平,许多农民被迫分得更贫瘠的土地,也无资本采用新的耕作技术,同时失去了休耕的公共土地放牧家畜的好处。但是土地集中后可以进行彻底的技术改良,生产更多的粮食供养更多的人口,尤其是可以为纺织工业生产大量的羊毛。不少失去土地的农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成为了工厂的工人,也为新产生的工人阶级埋下了伏笔。圈地运动在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发展得比较缓慢,但自光荣革命后的18世纪,开始愈演愈烈,从而引发了众多农民起义。

古老敞地制土地犬牙交错互相连在一起,单独小块土地无法改变耕作方式。圈地运动在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发展得比较缓慢,但自光荣革命后的18世纪,开始愈演愈烈,从而引发了众多农民叛乱。W.A.阿姆斯壮(英语:W. A. Armstrong)为首的一些人则主张把地主和农民二元对立实为过度简单化历史。他指出当时很多生活有着落的农民同样积极地参与圈地。“我们应当小心一点,不要把这一切(圈地)归于一个庞大复杂的历史转变的必然结果” “18-19世纪的圈地状况被严重夸大了”。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和暴动,客观上确实是工业化的一个必要前提,提供了土地集中后的规模耕作增加产量,被驱赶出的农民则投入工商业成为劳动力的来源。

18到19世纪的英国,由于专利制度的保障,也由于能提高生产力的新技术会带来的十分可观的利润,于是有许多有钱人投资于各种发明创造。虽然不是所有的发明都能取得预期的成功,但是若某一种新技术发明能应用在生产中而提高生产效率,就会带来十分可观的利润,就如现在的风险投资一样。技术发明如滚雪球一般,一种新的技术发明出来,就会刺激发明另一种新的技术。比如珍妮纺纱机这种新技术,使得能纺出更多物美价廉的纱,那么将会产生更多地对棉花的需求,又可为提高织布技术带来了激励。生产上每个环节技术上的革新,都会刺激相应环节不断寻找新的技术革新,以便适应新的生产效率下的需求,如同链式反应一般。

工业革命前后共有很多种不同的发明,除了较为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蒸汽机外,还有很多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一些较重要的发明列表:

工业革命对19世纪科学发展及社会变迁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以前的科学研究很少用于工业生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壮大,工程师与科学家的界限越来越小,更多的工程师埋头做科学研究。以前的科学家多是贵族或富人的子弟,现在则有许多来自工业发达地区和工人阶级的子弟成为了科学家。他们更加对化学和电学感兴趣,这也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由于圈地运动和农业技术的改良导致乡村许多剩余的人口大举移入都市,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世界大规模贸易,使得城市和工厂能够吸收这些大量人口,由此造成了都市化的现象及都会区的出现;都会化的生活,让知识与资讯沟通更为便利。而工业化使得出现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出行更加便利,使得人们更加见多识广。在商品经济下利己的生活习惯里,于是人们的思想发生了许多改变,更多人追求个人的幸福,而非来世的幸福或集体的利益。也因为自由经济主义的兴起,世界大规模自由贸易导致出现了一个新富阶层,再加上人们思想上的变化,进而使得更多的人,当时主要是中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参与的兴趣,由此导致欧洲各国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不断扩大到社会上更多的人群中。

大量工厂的成立,工人悲惨的生活及工作环境也逐渐为人重视,许多的慈善机构于是成立,主张以社会福利制度改善穷人生活,也免费提供粮食及住所。由于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也由于当时没有任何政府提供的保障,许多工人在因经济危机而失业的情况下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在正常的经济环境里,生产环境也十分恶劣收入也很微薄,这些有限的社会福利并没有多大程度上改善工人的状况,由此导致劳资双方也就是所谓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对立。如1811年,一个名叫卢德的英国工人捣毁机器,从而引发了反对机械化的卢德运动。马克思为首的左派学说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衍生出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对日后的人类社会影响甚钜,有正面也有负面。不过也由于工业革命,才可能产生大量的工人,而农业社会中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工人阶级在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通过与资方的有限的斗争以及恰当的妥协,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学说鼓励的彻底斗争与破坏,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利益,同时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也不那么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不让物质的大量富余和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矛盾加剧,革命思潮汹涌,英国等国通过改革实行“民主”,后来欧洲社会的稳定进步。

工业革命时期严酷的经济环境造成了当时人类平均身高的降低,人类的平均身高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科学界普遍认为6000年前农业社会的形成与渔猎的生活方式被农耕取代,造成了人类平均身高的下降,土耳其境内8000年前遗迹所留下的尸骨平均身高超过今日土耳其的平均身高。英国牛津大学里查德教授在分析了几千具从丹麦、瑞典、挪威、英国和冰岛挖掘出来的古代人类男性的遗骨后发现,人类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在中世纪期间的公元9世纪到12世纪之间到达了一个自10万年前现代智人诞生以来到20世纪中期前的平均最大值,平均身高为1.73米,然后逐渐变矮变低,到了工业革命前夕的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成年男性平均身高降低到1.67米,比9世纪到12世纪间减小了6厘米之多。一直到了20世纪中期,人类男性平均身高才重新恢复达到9世纪到12世纪的最大值。罗马帝国时期的遗址赫库兰尼姆城(在今土耳其境内)前后共出土了近二百余具遗骸,美国史密森大学物理考古学家萨拉·比西尔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了解到古罗马男子一般身高一点七米,女子一点五五米” 从1920年开始,特别是从20世纪中期以后,人类平均身高迅速增长,欧洲成年男子平均身高从167厘米增长到177厘米,其中比利时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从1920年的166厘米增长到1970年的174厘米,丹麦则从169厘米增加到178厘米。 


相关

  • 立体几何数学上,立体几何(英语:solid geometry,德语:Stereometrie,希腊语:Στερεομετρία)是三维欧几里得空间的几何的传统名称。实践上这大致上就是我们生活的空间。一般作为平面
  • 主席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英语: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缩写为CJCS),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首长,也是美国法定最高级别的军职,为美国总统、国防部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
  • 南丰县南丰县是中国江西省抚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920平方公里,辖5乡7镇1场,人口近30万,多为汉族江右民系。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析南城县南部设丰县,为与徐州丰县相别,故称南丰县
  • 诺里什反应Norrish反应(Norrish reaction),又称罗氏反应、Norrish光化学反应、Norrish裂解反应,以化学家 Ronald George Wreyford Norrish 的名字命名。醛、酮发生的一类光化学反应。分为
  • 萨得尔企业萨得尔萨克斯风(英语:SAHDUOO SAXOPHONE),是台湾最早的萨克斯风乐器和萨克斯风吹嘴研发公司,总部位于台中市后里区。萨得尔创立于1965年,以手工克难的方式生产萨克斯风,延续至今。
  • 南沙涌南沙涌,也称东南沙涌,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佛山市境内,北起三水区西南街道南岸村,与东平水道相通,蜿蜒向南,至南海区西樵镇大岸镇东南汇入顺德水道。全长23.2千米,主要位于南海
  • 小费迪南德·马科斯小费迪南德·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1957年9月13日-),小名“邦邦”(Bongbong),是菲律宾独裁者费迪南德·马科斯之子,菲律宾政治人物,于2016年菲律宾总统选举中参选副总统,败于莱
  • Spring is here‘Spring is here’(スプリング・イズ・ヒアー)是声优团体・Sphere的第2枚专辑。于2011年3月16日由GloryHeaven发售。与前作‘A.T.M.O.S.P.H.E.R.E’相隔约15个月的录音室专辑
  • 加藤史帆加藤史帆(日语:加藤 史帆/かとう しほ  */?,1998年2月2日-)是日本偶像艺人,为女子偶像组合日向坂46成员,同时是时尚杂志《CanCam》专属模特儿,东京都出身。2016年5月12日,加藤通过平假名榉坂46第1期成员征选,并在SHOWROOM直播中首次披露,成为平假名榉坂46一员。2017年10月20日-12月29日,以本人角色参与平假名榉坂46一期生主演的电视剧《Re:Mind》,是首次主演电视剧。2018年8月1日,收录于榉坂46第7张单曲《矛盾心理》的平假名榉坂46歌曲《快乐氛围》公开M
  • 谢文翘谢文翘(1853年-?),云南昭通府恩安县(今云南省昭通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廪生出身。光绪元年,乡试中举;光绪六年,登进士,以部属用签分刑部。光绪十一年,任刑部候补主事、山东司主稿、广东司主稿。光绪十七年,升任刑部广西司主事。光绪二十二年,任刑部湖广司员外郎。光绪二十三年,升任刑部江西司郎中。光绪二十四年,改贵州镇远府知府。光绪二十八年,署贵州思南府知府。光绪三十三年,任贵州贵阳府知府。宣统元年,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