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文垂大轰炸

✍ dations ◷ 2025-07-12 05:44:5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城市的轰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1940年欧洲战场战役,1941年欧洲战场战役,1940年英国,1941年英国,1940年德国,1941年

考文垂大轰炸(英语:Coventry Blitz)是指发生在英国考文垂市的一系列炸弹袭击。这个城市由纳粹德国空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了很多次,其中最具破坏性的一次发生在1940年11月14日的晚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考文垂市是一个人口约238,000的工业城市,市内多为金属加工行业,包括汽车、自行车、飞机引擎和军需工厂。有鉴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机械加工行业的高速发展意味着该城市有可能迅速转向军工生产,以应付战时军事设备的产量,故此,当时考文垂市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敌方进行空中轰炸的一个目标。

这段期间共有17次对考文垂市的小型空袭,投下大约198吨炸弹。这些袭击造成了176人死亡、约680人受伤。

考文垂大轰炸事件中,被空袭得最严重的一次在1940年11月14日的晚上。是次行动代号名为“月光奏鸣曲”,旨在破坏考文垂的工厂和工业基础设施,但本行动亦损坏城市的其他部分,包括古迹和平民区。

头一波空袭里,轰炸机所投下的是高爆炸弹,炸毁公用基础设施(供水,供电网络,电话和煤气管道)和道路,使消防车和救护车很难到达灾区救灾,以造成无可挽救的死伤人数。随后攻势则以高爆炸弹与燃烧弹的组合交替轰炸。考文垂防空系统中的24英寸3.7防空炮和12个波佛斯40毫米高射炮发射了超过6700发还击,然而只有一架德军轰炸机被击落。

晚上8时左右,考文垂座堂首次被燃烧弹击中,志愿消防员设法扑灭了第一把火,但其后的空袭令新的火灾很快再次降临。一次烽火爆后,火焰迅速蔓延至失控的境地。在同一时间,超过200场的战火横扫全城,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铺天盖地的消防人员在各地进行拯救工作。

由于大规模的炸弹袭击,电话网络被瘫痪,妨碍了消防的指挥和控制,并使其难以首先发送消防员到最危险的灾区作救援。另外,和德国预计的一样,水管被高爆炸药破坏,这意味着没有足够的水可用来解决火灾问题。一夜里,超过4,300住宅被毁,约三分之二的建筑被破坏。这次袭击大部分集中在城市中心,两所医院、两间教堂和一个警察局也遭到破坏。市内的工厂大约有三分之一被完全摧毁,另外三分之一遭到严重破坏,其余遭受轻微损坏。其中被摧毁的工厂主要是汽车工厂(包括丹拿汽车生产商),另外还有九所飞机工厂,以及两间海军军械店。然而这些对于工业的破坏只是暂时的,许多受损的工厂在短短几个月内已经恢复正常。

1941年4月8日至4月9日晚上,考文垂遭受另一大型空袭,230架轰炸机攻击城市,投下315吨高爆炸药和25,000枚燃烧弹。两晚后造成大约451人死亡,超过700人重伤。许多建筑物亦被受破坏,包括一些工厂,中区警署,考文垂及沃里克郡医院等。受突袭的建筑主要是基督教教堂,其中大部分被摧毁,只留下塔尖。

考文垂座堂废墟提醒着人们当年大轰炸的惨痛历史。而新教堂则在20世纪50年代,由建筑师在废墟旁边重新建造,由英女皇于1956年3月23日设下新教堂的基石。

相关

  • 油炸炸,又称油炸、爆香(英语:Deep frying或deep fat frying),是一种将食物放入高温食用油中浸泡的烹饪方法。通常在油炸锅(英语:Deep fryer)或薯片盘(英语:chip pan)中进行,工业上则多以压力
  • 锦绣中华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是一个以中国文化为本而设计的主题公园,位处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建于1988年,由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营运。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占地30万平方米
  • 三叉汇接区三叉汇接区,也称作“三联点”,是3个地质板块的边界交汇的区域。板块的边界有3种类型:中洋脊 (R), 海沟 (T), 转换断层 (F)。因此三叉汇接区可分类为:F-F-T, R-R-R等。但仅有部分
  • 乙二醇醚乙二醇醚是一组基于乙二醇或丙二醇的的烷基醚的溶剂,通常被用于油漆和清洁剂。这些溶剂通常具有较高的沸点,连同较低分子量的醚和醇良好的溶剂特性。乙二醇醚,是乙二醇二甲醚、
  • 儒勒·迪蒙·迪维尔儒勒·塞巴斯蒂安·塞萨尔·迪蒙·迪维尔(法语:Jules Sébastien César Dumont d'Urville,1790年5月23日-1842年5月8日)是法国探险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海军少将。他一生探
  • 红玉 (越南歌手)红玉(越南语:Hồng Ngọc,1978年8月6日-)是越南女歌手。原名阮氏红玉(Nguyễn Thị Hồng Ngọc),籍贯平福省。与音乐家明然分手后,红玉与自己的经纪人结婚。婚后有两个孩子,儿子振兴
  • 萨特肯·达乌列诺夫萨特肯·达乌列诺维奇·达乌列诺夫(俄语:Салькен Дауленович Дауленов,1907年9月27日(10月10日)-1984年2月29日)是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区委
  • 大师与玛格丽特《大师与玛格丽特》(俄语:Мастер и Маргарита),又译作《大师与玛加丽塔》 、《撒旦起舞》、《莫斯科鬼影》。是苏联作家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的一部著名小说。
  • 黑胡子黑胡子(英语:Blackbeard),原名为爱德华·蒂奇(英语:Edward Teach,或Edward Thatch,1680年-1718年11月22日),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是世界航海史上恶名昭彰的海盗之一,在西印度群岛及美洲殖
  • 李哲洋李哲洋(1934年11月10日-1990年3月21日),台湾彰化人,音乐学者、《全音音乐文摘》主编,翻译西洋音乐书籍,以及采集台湾原住民音乐。1934年11月10日,李哲洋生于彰化。幼年时因父亲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