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裕次郎

✍ dations ◷ 2025-07-21 10:57:42 #1934年出生,1987年逝世,日本男演员,日本电影演员,日本电视演员,日本男性模特儿,日本男性偶像,日本男歌手,蓝丝带奖最佳新人得主,兵库县出身人物,庆应义塾

石原裕次郎(1934年12月28日-1987年7月17日),是日本兵库县神户市须磨区出身的日本著名演员、歌手。与美空云雀被视为日本二次大战之后最具代表性的艺人之一。为“石原军团”(石原裕次郎的制作公司“石原Promotion”的昵称)的领导人物,以及“石原Promotion”第一任社长。

政坛名人石原慎太郎是他的哥哥。庆应义塾大学中辍。妻子是前日活头牌女星北原三枝(艺名,婚后引退,本名石原麻纪子、旧姓荒井)。

年幼的时候体质虚弱。任职船公司的父亲,曾辗转调任到兵库县神户市须磨区、北海道小樽市、神奈川县逗子市等地,因此过着比较富裕的童年生活。

1956年在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退学后,兄长慎太郎的“太阳族”文学作品《太阳的季节》(芥川赏受赏作)拍成电影(长门裕之和南田洋子主演)。同时,慎太郎另一本“太阳族”小说作品《疯狂的果实》(中平康执导)也被改编成为电影,由裕次郎担任主角(参演的演员有津川雅彦及北原三枝),大受欢迎。翌年的《风云男儿》(岚を呼ぶ男)令裕次郎人气急升,晋身至大明星的行列。

石原裕次郎歌影两栖,与小林旭(美空云雀的前夫)均为日活的头号皇牌演员。日活在1971年决定转移制作路线,改拍成人软性色情电影,石原裕次郎便改往电视剧方向发展,并成立“石原Production”,以制作人和演员的身份活跃于电视圈。代表作品包括长寿警匪剧《向太阳怒吼!》(港译:追辑令)、《大都会》及《西部警察》。

1978年,石原裕次郎证实罹患舌癌。1981年罹患解离性大动脉瘤,一度性命垂危,但成功完成割除肿瘤手术。期间与妻子和好友渡哲也(石原军团成员)及石原军团上下全体携手共渡难关。1984年,石原裕次郎因倦怠感・原因不明腰痛与发烧,得知罹患肝癌。1987年7月17日下午4点26分,石原裕次郎在庆应义塾大学病院因肝癌去世,享年52岁。

石原裕次郎终其一生嗜烟酒,爱吃肉类这种不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普遍被认为是石原裕次郎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

石原慎太郎为悼念弟弟裕次郎,写下传记《弟弟》一书,2004年朝日电视台改编成电视剧。

地址:北海道小樽市筑港5-10

相关

  • 中子辐射中子辐射(英语:Neutron radiation)是一种由自由中子组成的电离辐射。核裂变的结果是原子会释放出自由中子,这些自由中子与其他原子的核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同位素,反过来也可能会产
  • 胆囊发炎胆结石(英语:gallstones)是在胆囊内由胆汁化合物组成的结石。胆石症(choleliths)可以指胆囊中的结石,也可以指此一疾病。大多数胆结石患者(约80%)不曾有过症状。胆结石的患者中,有1-4
  • 四王四王,指清朝四位王姓山水画代表画家,他们分别是王时敏(1592年—1680年)、王鉴(1598年—1677年)、王翚(1632年—1717年)和王原祁(1642年—1715年),都是苏州府(治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们分
  • 雅罗米尔·魏因贝格尔雅罗米尔·魏因贝格尔(捷克语:Jaromír Weinberger,1898年1月8日-1967年8月8日),又译温伯格,美籍捷克作曲家,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裔家庭,曾跟随诺瓦克和雷格学习,1939年逃亡美国。他
  • 施米特·帕尔施米特·帕尔(匈牙利语:Schmitt Pál,1942年5月13日-),匈牙利政治家,曾任总统、国会主席,前击剑运动员。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曾于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两度代
  • 百合目百合目(学名:Liliales)是11科单子叶植物的总称。
  • Ice-T崔西·劳伦·马洛(英语:Tracy Lauren Marrow,1958年2月16日-),常用艺名“Ice-T”,是美国的饶舌说唱歌手、金属歌手、演员。他1980年代以饶舌说唱打开自己的职业生涯,后在1987年与Sir
  • 1887-88球季英格兰足总杯1887/88球季英格兰足总杯(英语:FA Cup),是第17届英格兰足总杯,今届赛事的冠军是西布朗,他们在决赛以3:0击败普雷斯顿,夺得冠军。本届赛事继续在椭圆体育场举行。西布朗击败劲旅普雷
  • 交换子在抽象代数中,一个群的交换子(commutator)或换位子是一个二元运算子。设及 是 群中的元素,他们的交换子是 −1 −1 ,常记为。只有当和符合交换律(即gh = hg)时他们的交换子才是这
  • 周锡恩周锡恩(1852年-1900年),字伯晋,别号是园先生,湖北省黄州府罗田县人,清朝翰林。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二甲51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二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