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棘龙科
✍ dations ◷ 2025-10-08 22:22:35 #棘龙科
棘龙科(学名:Spinosauridae)是群独特的兽脚亚目恐龙。是一群兽脚类恐龙,比较有名的棘龙生活在阿尔布到森诺曼阶,约112至97百万年前。它们是群相当大型的二足掠食动物,拥有修长、类似鳄鱼的头颅,上有圆锥状的牙齿,这些牙齿有非常小的锯齿状边缘,或者没有锯齿状边缘。齿骨的前部牙齿往外突出,成为这群动物的外表特征。棘龙科的名称来自于棘龙的背部帆状物,由多条神经棘构成。这些帆状物的功能仍在争论中,但普遍的解释是做为调节体温使用、用来威吓可能的攻击者、或是视觉辨识物。有些古生物学家更提出,这些神经棘支撑著由肌肉、脂肪构成的隆肉。
棘龙科臀部较其他物种翘上许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原因,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应该是用于方便交配。
棘龙科的化石已在非洲、欧洲、南美洲、亚洲与澳洲等地发现。其他的大型掠食性恐龙都有适合撕咬的牙齿与颌部,而棘龙科的牙齿与颌部似乎较适合捕食大型鱼类。最早的棘龙科恐龙出现于侏罗纪晚期,并繁盛于白垩纪早期。目前发现的侏罗纪晚期化石,仅限于牙齿,地质年代约1亿5200万年前。棘龙科似乎消失于土仑阶;阿根廷的土仑阶地层,曾发现过类似棘龙科的牙齿,近年发现这些牙齿属于伪鳄类。近年在中国河南省马家村组发现一颗重爪龙亚科的牙齿,地质年代属于桑托阶中期。棘龙科是由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在1915年所命名,当时仅包括棘龙属。因为许多棘龙的近亲被发现,所以棘龙科的物种开始增加。棘龙科的首次亲缘分支分类法定义,是由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在1998年定义:在棘龙超科中,与棘龙较为亲近,而离蛮龙较远的所有物种。棘龙科包含两个亚科:重爪龙亚科、棘龙亚科。棘龙亚科是由塞里诺在1998年所命名,并由汤玛斯·荷兹(Thomas R. Holtz Jr.)等人在2004年定义为:亲缘关系较接近埃及棘龙,而离沃克氏重爪龙较远的所有物种。重爪龙亚科则是由查理格(Alan J. Charig)与Angela C. Milner在1986年所建立,它们为了新发现的重爪龙属建立了重爪龙科与重爪龙亚科;后来重爪龙被发现与棘龙科有关。汤玛斯·荷兹等人在2004年将重爪龙亚科定义为:亲缘关系较接近沃克氏重爪龙,而离埃及棘龙较远的所有物种。与其他大型掠食恐龙(例如异特龙、暴龙)相比,棘龙科的颅骨形状、结构有非常大的不同。大部分掠食恐龙的颌部宽而高;棘龙科的颌部扁而狭窄。许多古生物学家因此推测棘龙科无法像其他兽脚类恐龙以大型、强壮的动物为食,而有不同的猎食方式。汉斯·戴尔特·苏伊士(Hans-Dieter Sues)等人研究激龙的头骨,推测棘龙科是以迅速、强力的嘴部咬合,配合强壮的颈部肌肉作出快速的下咬、后缩动作,将小型猎物咬在嘴中。由于狭窄的嘴部形状、交错的圆锥状牙齿,使嘴部的猎物很难脱困。因为棘龙科具有类似现代长吻鳄的颌部与牙齿,它们过去常被视为是鱼食性动物,以鱼类为主食。在2007年,埃米莉·雷菲尔德(Emily Rayfield)使用重爪龙的颅骨,计算了棘龙科的生物力学结构。他们发现重爪龙的颅骨结构、咬合力,与现代长吻鳄的模式吻合;这显示至少重爪龙亚科是以鱼类为主食,而棘龙亚科似乎是多种食物来源的动物。证据显示棘龙科恐龙以鱼类、以及许多小型到中型的动物为食,也包括了小型恐龙。曾经在重爪龙的胃部区域,发现了鱼类鳞片,以及一只年轻禽龙的被消化骨头;另外曾在一个棘龙标本上,发现了一个鱼类骨头嵌入齿槽;此外还有一个证据显示一只棘龙科恐龙正吞食一只翼龙类。有可能棘龙科是广生性物种,以鱼类、中小型动物为食。在2010年,一项针对棘龙科牙齿的氧同位素研究,分析棘龙、重爪龙、激龙、暹罗龙的氧同位素组成,并与同时代的其他兽脚类恐龙、乌龟、鳄鱼互相比较。研究人员发现棘龙科牙齿的氧同位素组成,较接近同一地区发现的乌龟、鳄鱼,而不类似同一地区的兽脚类牙齿。在棘龙科中,棘龙牙齿的氧同位素组成是最接近其他兽脚类恐龙,而暹罗龙牙齿的氧同位素组成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的差距最大。研究人员推测棘龙科是半水生动物,可在陆地、水域中生存,类似现代鳄鱼、河马。研究人员并推测棘龙科是以鱼类为主食,以避免与当地的大型兽脚类恐龙竞争相同食物来源。
相关
- 嘴唇嘴唇是在人类及许多动物的脸上一个明显易见的器官,由上下两唇构成。两唇皆为凸出而柔软、并能由内部肌肉牵引而自由移动。唇是一个触觉器官,主要功能为帮助进食以及准确闭合发
- 左心室心室(英语:Ventricle)是心脏的组成部分,哺乳动物心脏有四个腔,前下部的为左、右心室(英语:Ventricle),二者之间隔以室中膈;后上部的为左、右心房,之间隔以房中膈。正常心脏左右两半互不
- 熔融状态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一个过程(又称熔解,其中冰的熔化又写作融化、融解)。固态物质中的内能增加(通常借由加热或加压)至一特定的温度(称之为熔点),在该温度下(或对于非纯物
- 中国-康奈尔-牛津计划中国-康奈尔-牛津计划(China–Cornell–Oxford Project)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农村对于流行病的大型观察性研究,由康纳尔大学、牛津大学和中国政府共同出资1990年5月,《纽约时报
- 神学院叶史瓦(/jəˈʃiːvə/; 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 俄亥俄州俄亥俄州(英语:State of Ohio)位于美国中西部,是五大湖地区的组成部分。俄亥俄州处于美国文化和地理的交叉口,州民来自新英格兰、美国中部、阿巴拉契亚和美国上南部等地区。俄亥
- 以同治同以同治同是顺势疗法中一个重要原则,拉丁文similia similibus curantur可翻译成"以同类来治疗同类",指的是如某物质能使健康的人患病,那么将此物质稀释震荡处理后就能治疗该病。例
- 先兆流产先兆流产指发生于妊娠20周内的阴道出血。先兆流产意味着孕妇流产的风险加大,但经保胎治疗后部分孕妇可继续正常妊娠。大约30%的孕妇曾经历阴道出血的现象。发生先兆流产的孕
- 全球变暖潜能值全球暖化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简称GWP),亦作全球升温潜能值,是衡量温室气体对全球暖化影响的一种手段。是将特定气体和相同质量二氧化碳比较之下,造成全球暖化的相对能
- HSOsub3/subF氟磺酸(化学式:HSO3F),或称氟代硫酸,是通用的强酸之一。其分子结构以HSO3F描述较恰当,可以强调它和硫酸(H2SO4)的关系。HSO3F是四面体型分子。氟磺酸是流动性强的无色液体。它可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