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帽

✍ dations ◷ 2025-07-10 21:57:52 #中国头饰,日本头饰,韩国头饰,琉球头饰,越南头饰

乌帽,又称乌纱帽,又称纱帽,自东晋开始,到清军入关易服令废止,在中国风行一千余年。历代形制有不少变化,但都是以乌纱覆盖,亦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地。

在北朝后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头饰“幞头”,襆头是由鲜卑帽改进而成,是“胡服”的一种。发明幞头的目的,是为了“便武事者也”,用轻质的绢罗将头发束紧,头顶上轻便利落,自然无碍驰射。大致在隋唐之间,为了追求造型的美观,襆头之内被加上硬质衬冠。自唐至宋,巾角也转换成花样翻新的帽翅,同时改用硬挺的漆纱当做面料,最终形成乌纱帽。

初期出现的乌帽是乌纱高屋帽,为宫官和士庶通用。东昏侯又下令左右作逐鹿帽,帽形甚为窄狭。乌纱高屋帽在隋代时,被当作是官服的一种。《通典》记载说:“ 隋文帝开皇初,尝著乌纱帽,自朝贵已下至于冗吏,通著入朝。”后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大合靴。在唐代,天子百官、庶民百姓,不论贵贱均可以戴服。不少唐代文人都曾在其诗句中提及乌纱帽。如柳宗元有诗句:“春衫裁白纻,朝帽挂乌纱。”白居易在其《初冬早起寄梦得》一诗中也有“起戴乌纱帽,行披白布裘。”的句子。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鬵”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宋元时代高屋乌纱帽仍是士庶常服,由于白纱高屋帽在隋唐之后已消失,宋人诗词所提及高屋帽应是指乌帽,如苏轼 《椰子冠》诗:“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更著短檐高屋帽, 东坡何事不违时。”此诗一出,当时人更纷纷仿效苏轼戴上短檐乌帽,称为“子瞻样”。

明代乌纱帽专指官帽,外形与唐代初期的幞头,小有近似之处。帽框用铁铜丝编成,然后再用乌纱覆外,帽子外施纱涂漆。形状为圆顶,分上下二阶,左右各插一个帽翅。明初乌纱帽后山尚未高耸,直至嘉靖晚期到万历年间则风气大变。乌纱帽后山普遍成高耸状。万历晚期开始高帽风气有所衰退,到天启、崇祯年间乌纱帽就又再次变矮变方。明世宗在位期间,乌纱帽的帽翅同样做了些变动,将两边帽翅的长度缩短,宽窄同样也做了些变动,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由于乌纱帽在明代的官服系列中被列为常服,自此乌纱帽常被人喻为官位的代称。

日本在奈良时代从中国唐朝传入高顶乌纱帽,演变成乌帽子。

朝鲜王朝时,人们把高顶乌纱帽周围加上圆形帽檐成斗笠状,称为黑笠。当时又仿效明制官服,以插上帽翅的乌纱帽作为官帽,又称乌帽。

相关

  • 星历星历(英语:Stardate)是《星际旅行》中虚构的计时和历法系统。在剧中,星历常常出现在开头的日志旁白中,例如:“舰长日志,星历41153.7,我们的目的地是Deneb四号星……”虽然星历的总体
  • 啤酒花蛇麻(学名:Humulus lupulus),又音译作忽布(英语hops),因其花序用于酿造啤酒,因此又称作啤酒花。多年生缠绕草本,具有小刺钩。叶对生,心状卵圆形,多为三裂,边缘有锯齿,上面粗糙;秋季开小型
  • 家蚁亚科家蚁亚科(Myrmicinae)隶属于蚁科,现生约140属,世界广布,蛹不结茧,有些物种具螫针,腹柄节两节,筑巢于土中、枯木中、石头下或活树中。家蚁亚科的物种生有明显的后腹柄节,也就是第三腹
  • 纽汉区纽汉区(英语:London Borough of Newham,i/ˈnjuːəm/)是英国英格兰大伦敦的自治市,人口248,400,面积36.22平方公里。位于伦敦市以东5千米(3英里)。纽汉区是内伦敦的一部分。1965年,
  • 晴隆县晴隆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位于贵州西南部。面积1327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7万;邮政编码561400,县政府驻莲城街道。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 12族元素固体、液体、气体12族元素(常称锌族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上第12族(ⅡB族)的元素,位于11族元素和硼族元素之间。12族元素包含锌(Zn)、镉(Cd)、汞(Hg)、鿔(Cn),均为过渡金属元素,其中鿔为人造
  • 理查·拉萨鲁斯理查·拉萨鲁斯(Richard Lazarus), 美国应激理论的现代代表人物之一,198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对情绪和适应作了大量的研究。关于应激反应的对付过程,他提出了
  • 夏仁宗人庆:1144年-1148年 天盛:1149年-1169年 夏仁宗李仁孝(1124年-1193年10月16日),夏崇宗次子,母为汉人,不知名。由于其兄李仁爱先于崇宗而死,故被立为太子。1139年7月1日夏崇宗李乾顺去世
  • 陈一远陈一远(1949年4月-2016年12月2日),男,湖南华容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曾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司令员。
  • 高宝銮高宝銮,浙江省嘉兴府秀水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恩科浙江乡试第一名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77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