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轮廓

✍ dations ◷ 2025-07-08 13:10:52 #错觉轮廓

错觉轮廓(illusory contours,或称主观轮廓,subjective contours),是一种视觉错觉,表现为观察者在没有亮度或颜色变化的地方能感知到轮廓的存在。Friedrich Schumann最早发现此现象。

错觉轮廓中最著名的例子当属Kanizsa三角,其最早由意大利心理学家Gaetano Kanizsa发现(见右图)。通过一些几何元素的规则排列,观察者能强烈地感知到一个白色三角形的存在,即使实际上这个三角形的边与背景并无任何区别。Ehrenstein错觉也是同一类错觉。

另一类错觉轮廓是所谓的邻接线错觉轮廓(abutting line illusory contours)。

von der Heydt和Peterhans等人的工作首先对邻接线类型的错觉轮廓在清醒猴视觉皮层的表征作了详细的研究。他们的工作表明猕猴的次级视皮层(V2)约有44%的细胞能表征错觉轮廓的存在,而初级视皮层(V1)则几乎没有这样的细胞(1989年的文章中提到V1仅有1个这样的细胞)。

2001年Lee和Nguyen在清醒猴上使用Kanizsa三角类型的错觉轮廓进行的实验表明V1也有对此轮廓反应的细胞,但V1细胞反应的潜伏期要长于V2,提示V2可能对V1的反应存在影响。

除了电生理的研究之外,也有研究者用内源信号光学成像的手段研究这个问题。2001年Ramsden等人在麻醉猴上使用高空间频率邻接线错觉轮廓的结果发现V1对错觉轮廓的反应和对光栅的反应相反,而V2对这二者的反应是重合的。之后的一项猫上的工作也认为反应的重合或反转与所用刺激的空间频率有关。

2012年的一篇文章用成像手段同时研究了猕猴V1、V2和V4三个脑区对各空间频率错觉轮廓的反应。他们发现在统计意义上,V1和V2都表征错觉轮廓刺激中的邻接线,而非错觉轮廓本身。但V4则能非常好地表征错觉轮廓的存在。尽管V2在所用的表示对两种刺激反应相似程度的指标上要比V1高,但并不显著。同时,他们还采用了2001年Ramsden等人采用的刺激参数,但没有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他们发现V1和V2的对错觉轮廓的反应和对光栅的反应相比都是相反的。作者认为此差异可能与具体的分析细节有关。这篇文章支持这样的观点,即人对一个事物或刺激的整体感知来自于对其中局部特征的整合,这也与格式塔学派的观点类似。

相关

  • 贝吉乌斯弗里德里希·卡尔·鲁道夫·贝吉乌斯(德语:Friedrich Karl Rudolf Bergius,1884年10月11日-1949年3月30日)生于布雷斯劳(今波兰弗罗茨瓦夫)逝于阿根廷,德国化学家。他的著名贡献是以
  • 多效性基因多效性(pleiotropy)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与其无关的性状特征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可以由一个基因影响多个蛋白质的表达。一个基因基本上控制一个性状,若一个基因的突变可使多种性
  •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的一项罪名,其刑罚最高可达死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27条规定: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
  • 帕齐·雷迪帕齐·雷迪(英语:Patsy Reddy;1954年5月17日-),是新西兰政治人物和律师。她于2016年5月28日开始担任新西兰总督。雷迪出生于新西兰Matamata,毕业于威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法律系。她是
  • 食管癌食管癌指的是发生在食道的癌症。常见的症状包括吞咽困难与体重减轻,其他症状还有吞咽疼痛、沙哑(英语:Hoarseness)、锁骨周边淋巴结肿大、干咳、以及咳血或吐血。有两大类食管癌
  • 埃莱克·阿科斯埃莱克·阿科斯(匈牙利语:Elek Ákos,1988年7月21日-),是一名匈牙利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场。现在效力于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球队长春亚泰。2005年,埃莱克在匈牙利第二级别球队考津茨
  • 最昂贵的摄影作品列表这是一个世界上最贵的摄影作品列表。除非注明,货币单位为美元。
  • 拉氏图拉氏图(又名 Ramachandran 图、图、α-碳与酰胺平面交角图,英语:Ramachandran plot, Rama plot),起初是于1963年由 G. N. Ramachandran,C. Ramakrishnan 和 V. Sasisekharan 提出
  • 路易·德·奥尔良 (孔代亲王)路易·德·奥尔良(法语:Louis Philippe Marie Léopold d'Orléans,1845年11月5日-1866年5月24日)是法兰西奥尔良王室成员之一,被封为孔代亲王。他是历史记载上第一位访问澳大利亚
  • 马龙河马龙河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