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仁(英语:Vincent Jen Chin,1955年5月18日-1982年6月19日)是美国一名美籍华裔制图员,被克莱斯勒工厂主管罗纳德·埃本斯(英语:Ronald Ebens)和他的继子、失业工人迈克尔·尼兹(Michael Nitz)两名白人殴打致死。
在密歇根州海兰帕克(英语:Highland Park, MI)的一家脱衣舞俱乐部内发生争执后,埃本斯与尼兹袭击了陈果仁。当时,陈果仁正和他的朋友正在那里举行单身派对(英语:Bachelor party)以庆祝他即将到来的婚礼。埃本斯和尼兹声称他们袭击陈果仁是因为他的日本血统,而据在场人证实,埃本斯和尼兹在殴打的过程中使用了种族歧视词语。尽管事后证明陈果仁是华裔,但是埃本斯和尼兹却将他们的作案动机归咎于日本汽车工业(英语:Automotive industry in Japan)的成功。当时的底特律大都会(英语:Metro Detroit)是全美对亚裔最为仇恨的种族主义火药桶,特别是日本汽车工业在美国国内对本土汽车行业造成冲击并导致底特律三巨头(英语:Big Three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加剧衰落,因此失业的汽车工人将他们对亚裔的怨恨归因于日本的竞争。
陈果仁被他的友人送至底特律的亨利·福特医院(英语:Henry Ford Hospital)救治。在那里,一名护士告诉也是其童年伙伴的陈果仁友人,表示“他(陈果仁)没有机会了”,“他的大脑已经死亡了”。四天后,陈果仁因伤重宣告不治。
罗纳德·埃本斯和迈克尔·尼兹被以二级谋杀罪起诉,但在1983年其诉状被降格为误杀罪(英语:Manslaughter (United States law))并以此达成认罪协议。他们被各判罚3000美金及三年缓刑,实际上并没有监禁。尽管埃本斯和尼兹并没有否认针对陈果仁的斗殴,但是他们否认这是出于种族主义动机并拒绝承认他们使用了种族仇恨的标语。
过于宽松的判决引发了亚裔美国人的抗议。底特律华人福利理事会(Detroit Chinese Welfare Council)主席说,这相当于“3000美元的猎杀美籍华裔许可证”。随着抗议声浪的扩大,结果此案被视为美国亚裔参与民权运动(英语:Asian Americans in politics)的关键转折点,同时这也成为美国社会呼吁联邦加强仇恨罪立法(英语:Hate crime laws in the United States)的助力。
陈果仁于1955年5月18日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东省,随后被遗弃在当地孤儿院;其养父母陈炳兴(Bing Hing "David" Chin)和陈余琼芳(Lily Chin)在1961年收养了他。陈炳兴由于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美国的贡献而获准与其妻子陈余琼芳入籍美国的权利,由于陈余琼芳在1949年流产之后便诊断出不育症,于是二人决定收养一名孩子。
在196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陈果仁在海兰帕克(英语:Highland Park, MI)长大。但是由于陈炳兴在1971年遭遇抢劫,随后陈果仁随着他的家庭搬家至奥克帕克(英语:Oak Park, MI)。1973年,陈果仁从奥克帕克高中(英语:Oak Park High School (Michigan))毕业并考入控制数据学院(英语:Control Data Institute)和劳伦斯理工大学。在他被杀时,陈果仁是汽车供应商效能工程公司(Efficient Engineering)的工业制图师(英语:Drafter),同时他还在芬代尔(英语:Ferndale, MI)一家名叫金星餐厅(Golden Star Restaurant)的地方兼职。同时,此时的他已经订婚并且结婚的日期定于1982年6月28日。
这场导致陈果仁被杀害的争斗始于底特律当地的一家脱衣舞俱乐部——“绮丽内裤俱乐部(The Fancy Pants Club)”。当时陈果仁正在这里举办他的单身派对(英语:Bachelor party),他即将在8天后完婚。陈果仁对罗纳德·埃本斯(英语:Ronald Ebens)同刚刚在他桌上表演过的脱衣舞娘的说话内容感到不满,根据《底特律自由报(英语:Detroit Free Press)》记者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的报道,埃本斯对那些脱衣舞娘说,“别管那些小杂种,他们根本就没有见识过什么脱衣舞!”
陈果仁被葬于底特律的森林草坪公墓(Forest Lawn Cemetery)。
为了避免回忆起这起谋杀案,陈果仁的母亲陈余琼芳在1987年9月从橡树公园搬回了她的故乡广州市。2001年下半年,陈余琼芳因病回到美国治疗;2002年6月9日,她病重不治。在她去世之前,陈余琼芳建立了一个纪念陈果仁的奖学金并委托美国公民正义组织(American Citizens for Justice)负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