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论
✍ dations ◷ 2025-10-08 03:50:31 #目的论
目的论(英语:Teleology)属于哲学的范畴,致力于探讨事物产生的目的、本源和其归宿。传统上目的论与哲学自然论(或偶然论)是对立的。例如,自然论者会认为人有眼睛所以人有视力,即所谓“形式决定功能”(function following form);相反,目的论者认为人有眼睛因为人需要视觉,即是所谓的“功能决定形式”(form follows function)。以下阿里士多德和卢克莱修的言论,正好反映了目的论与自然论的对立。目的论认为事物的存在源于“最终目的”,这可分为两种:过分强调外在最终目的,很容易凡事都诉诸鬼神,导致迷信。例如,“如果我今天不来这商店,我就不会发现地上的100元。这是神的旨意,他要我到商店来发现这钱。”或者“我赢钱全靠这对幸运袜。”类似的想法被培根("De Dignitate et Augmentis Scientiarum," III, iv)、笛卡儿("Principia Philosophiæ", I, 28; III, 2, 3; "Meditationes", III, IV)和史宾诺沙(Ethica, I, prop. 36 app.)所批评。内在最终目的则提供了上帝或其他超自然力量存在的论据,也是智能设计论的理论基础。支持者认为它解决了自然论的基本缺陷:自然论只探讨即时的原因和事件发生的机制,但忽略了事件发生的最终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将所有事情都视为必然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忽略了事情的目的、秩序和背后的最终原因。亚里士多德将事物的发展因分四种:物质因、形式因、动因和目的因。历史上,目的论被视为承继了亚里士多德的理念。其后康德探究了目的论的原理,而黑格尔也以目的论为思辨哲学的中心思想,马克思及其他新黑格尔学派也有跟随。在物理学和天文学范畴,近年以目的论为基础的研究出现,被冠以人择原理之名。人择原理想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宇宙从极度简单的状态(大爆炸)发展到如此复杂,甚至发展到适合人类如此复杂的生物生存?在科技的领域,“目的”的研究由来已久。“目的机制”(即调整运作的反馈)研究可追溯至1700年代末期瓦特在蒸汽机装置调节器(governor)。近年,学者将机器中的“目的研究”称为反馈机制。诺伯特·维纳以控制论(cybernetics)一词代表“目的机制”的研究。
相关
- 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法语:Pasteurisation),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于1864年发明的消毒方法,原理是用60~90°C的短暂加热,来杀死液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保质的效果;确切温度和时间依照液体的
- 路易·布莱叶路易·布莱叶(法语:Louis Braille,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
- 癫痫症癫痫症(英语:Epilepsy),是一种神经性疾患(英语:Neurological disorders),特征为反复地癫痫发作,即为重复发作或长或短的严重抽搐症状,可能会造成物理性伤害,甚至骨折。癫痫症的定义是,患
- 肠杆菌科肠杆菌科(学名:Enterobacteriaceae)是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的一科,为格兰氏阴性菌中的一个类群,皆为杆菌。它们普遍存在于动物体肠道、水、土壤、寄生虫等。其中,大肠杆菌是被研究
- 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史前时期,人们就已经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特性通过选择育种来提高谷物和牲畜的产量。而现代遗传学,其目的是寻求了
-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结构 / ECOD1m37A:1-378 1hleB:349-379 1jrrA:1-415 1by7A:1-415 1ovaA:1-385 1uhgA:1-385 1jtiB:1-385 1attB:77-433 1nq9L:76-461 1oyhI:76-461
- 前体药物前体药物(英语:prodrug),也称前药、药物前体、前驱药物等,是指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前体药物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或活性很低,经过体内代谢后变为有活性的物质,
- 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仅次于工业废水的主要污染源。城镇居民区每天排放大量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其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氮、磷和硫等微生物营养元素的有机物,还含有洗涤剂及多种病原微
- 雷打雪雷打雪(英语:thundersnow),又称雷雪或雷打冬,是指某个区域降雪过程中伴随着打雷或者在冬天打雷的天气现象。这种天气现象非常罕见,但平均而言北美比东亚常见。当某个区域冬季的气
- 子宫内膜子宫内膜(endometrium)是哺乳动物子宫内侧的上皮组织层以及其黏膜层。子宫内膜可分为基底层(basal layer)及机能层(functional layer),其机能层会在月经周期或是动情周期增厚,若没有